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myc癌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种新机制

作 者: 孙崙泉
导 师: 苏成芝;Hiroto Naora
学 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
关键词:
分类号: R730.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1988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细胞癌因c-myc是一种与禽类逆转录病毒M-29v-myc同源的原癌基因。已有证据表明,其在B细胞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细胞中,c-myc一般保持着低水平的表达,而当细胞发生癌变时,c-myc的表达则增高。然而,在正常细胞中,细胞是如何保证c-myc不发生过度表达的,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答。根据基因的领域效应假说,我们提出了c-myc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受到其旁侧基因强表达的抑制。本文的目的在于,验证旁侧基因的存在,分析在转录水平上c-myc与其旁侧基因相互干扰的可能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癌基因的激活机制,提供新的资料。 利用来源于正常小鼠mRNA的cDNA探针,以Southern杂交的方法,在c-myc 5’上游区域发现了一段活跃转录序列(文中称为“旁侧基”),将此序列(3.8kb)克隆于Bluescribe质粒,构建了PKB3.8质粒,以供进一步分析。深入鉴定表明,能与cDNA探针杂交的序列存在于距离c-myc5′端约2.4kb的SmaI-SmaI 1.1kb片段中。 以双股DNA质粒测定序列法,对1.1kb部分序列测定以及对其进行计算机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旁侧基因可

全文目录


英文缩写字表  7-13
中文摘要  13-15
英文摘要  15-20
Ⅰ.文献综述  20-44
  1.c-myc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21-34
    1.1.癌基因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21-23
    1.2.c-myc基因的激活  23-27
    1.3.c-myc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  27-28
    1.4.c-myc基因产物及其细胞效应  28-29
    1.5.c-myc癌基因的放大  29-34
  2.基因的领域效应——一种新的基因表达调节机制  34-44
    2.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  34-38
    2.2.基因的领域效应  38-41
    2.3.基因领域效应与癌基因的激活  41-44
Ⅱ.本研究的理论根据及主要目的  44-47
Ⅲ.论文正文  47-137
  1.材料与方法  48-73
    1.1.实验材料  48-54
      1.1.1.实验动物  48
      1.1.2.主要化学试剂与材料  48-49
      1.1.3.限制性内切酶  49
      1.1.4.其他酶类  49-50
      1.1.5.主要仪器  50-51
      1.1.6.菌种与质粒  51-54
    1.2.实验方法  54-73
      1.2.1.核酸的纯化方法  54
      1.2.2.DNA的分离提取  54-59
      1.2.3.RNA的分离与纯化  59-61
      1.2.4.Southern转移  61-62
      1.2.5.Northern转移  62-64
      1.2.6.滤膜杂交条件  64-66
      1.2.7.放射性探针的制备  66-69
      1.2.8.分子克隆方法  69-71
      1.2.9.DNA序列测定  71-73
  2.c-myc及其旁侧“基因”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  73-85
    2.1.引言  73
    2.2.主要材料与方法  73-75
      2.2.1.重组克隆  73-74
      2.2.2.cDNA探针的制备  74-75
      2.2.3.放射性标记DNA分子量标准物的制备  75
    2.3.结果  75-84
      2.3.1.λc-myc限制性图谱的确定  75-80
      2.3.2.cDNA探针与λc-myc的杂交  80-82
      2.3.3.v-myc探针与λc-myc的杂交  82
      2.3.4.来源于不同组织mRNA的cDNA探针杂交  82-84
    2.4.讨论  84-85
  3.c-myc旁侧基因的鉴定分析  85-97
    3.1.引言  85
    3.2.主要方法  85-88
      3.2.1.DNA片段的分离纯化  85-87
      3.2.2.DNA序列的计算机分析  87-88
    3.3.结果  88-94
      3.3.1.pkB3.8质粒的构建  88
      3.3.2.3.8kb片段的鉴定  88-93
      3.3.3.旁侧基因的部分DNA序列测定  93-94
      3.3.4.DNA序列的计算机分析结果  94
    3.4.讨论  94-97
  4.c-myc旁侧基因转录产物的分析  97-113
    4.1.引言  97-98
    4.2.主要方法  98-101
      4.2.1.Riboprobe(RNA探针)的制备方法  98-99
      4.2.2.RNase Mapping方法  99-101
    4.3.实验结果  101-110
      4.3.1.Northern杂交检测旁侧基因转录产物  101-102
      4.3.2.不同组织中旁侧基因的表达比较  102-104
      4.3.3.旁侧基因与c-myc基因的表达比较  104-107
      4.3.4.RNase Mapping确定旁侧基因的末端  107-110
    4.4.讨论  110-113
  5.旁侧基因在不同种属中的存在情况  113-122
    5.1.引言  114
    5.2.主要材料与实验方法  114-116
      5.2.1.基因组DNA  114-115
      5.2.2.DNA的硷性转移  115-116
      5.2.3.改良的Southern杂交法  116
    5.3.实验结果  116-118
      5.3.1.小鼠基因组中旁侧基因的检出  116-118
      5.3.2.不同种属基因组中旁侧基因的检出  118
    5.4.讨论  118-122
  6.讨论  122-137
    6.1.基因的领域效应与c-myc基因的表达  122-126
    6.2.旁侧基因的意义  126-135
    6.3.旁侧基因的进化保守性  135-137
Ⅳ.结论  137-140
Ⅴ.致谢  140-142
Ⅵ.参考文献  142-155

相似论文

  1. 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Ⅳ(Fut4)表达上调增加鳞状癌细胞scc12转移潜能,R730.2
  2. p16精氨酸甲基化修饰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R730.2
  3. hTERT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启动效率的研究,R730.2
  4. A类清道夫受体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巨噬细胞自噬,R730.2
  5. 恶性胸腹腔积液原代肿瘤细胞ERCC1、BRCA1、TAU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及意义,R730.4
  6. JWA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影响肿瘤细胞耐药性,R730.5
  7. MOBETRON移动式电子束术中放疗系统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研制,R730.55
  8. 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计算机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R730.5
  9. MMP-2-PEX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R730.5
  10. 唑来膦酸与紫杉醇协同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R730.53
  11. FATS表达调控及其抑制p21蛋白降解的机制研究,R730.2
  12. A54多肽修饰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胶团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R730.5
  13. 高效非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及重组树突状细胞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R730.5
  14. 基于基因表达谱的肿瘤分类方法研究,R730.2
  15. p55PIK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和DNA合成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R730.5
  16. CD80-pIRES-SART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R730.5
  17. c-myc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鉴定,R730.2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放疗后咬肌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R730.5
  19. 分别携带GADD45α、GADD45γ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R730.5
  20. 与雌激素受体2mRNA3’端非翻译区特异性结合蛋白的功能研究,R730.2
  21. 新型Ad/AAV嵌合病毒携带全长抗体基因对肿瘤治疗作用的研究,R730.5
  22. 细胞内表达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抗肿瘤的机制研究,R730.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一般性问题 > 肿瘤病理学、病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