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

作 者: 张一春
导 师: 祝智庭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技术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学 能力 专业发展 星云模式
分类号: G645.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846次
引 用: 2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剖析,探讨我国在新时期高校面向信息化教育的教师其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模式与方法,尝试建立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技能训练、管理与评估体系,来促进高校开展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从而增强高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探索使高校教师在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上取得进展和提高高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的方法。 本研究是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能力建构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力求从其基本实现途径——培训入手,努力构建一套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的模式与实现方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实施与管理平台。这对教师的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使之成为有现代化素养的教师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校组织培训及各教育部门、学校的培训机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1、剖析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与教 论文通过系列的调查研究,剖析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ET能力发展的现状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分析了其内涵与因素,研究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教学变革与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指出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是时代必然。 2、阐释了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的三个支柱理论 论文探讨了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起支撑作用的群体动力学、行动学习、知识管理等理论,分析了群体中产生动力的因素及其有效的组织形式——学习共同体在教师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行动学习在高校ET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行动学习的模式,提出要通过“描绘群体共同愿景、组建行动学习小组、培养教练与促进师”来进行有效的行动学习;以知识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培训中知识与资源的设计、管理和使用。 3、提出了高校教师ET能力指标体系。 论文研究了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的教学的特殊性,归纳了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的目标与要求,参照国内外教师的能力要求指标,提出了一种高校教师ET能力标准的结构与体系结构,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因素分析。 4、设计了高校教师ET能力云模型 论文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高校教师的ET能力,创设了一个在多种理论的指导下、在学习环境与服务系统的支持下,以“工具/应用、资源/管理、教学/设计、绩效/发展”四个方面作为四个维度来描述和表征高校教师ET能力的能力云模型。并分析了能力云属性和常见的几种能力云图形。 5、建立了高校教师ET能力培训的星形模型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10
图表索引  10-14
前言  14-27
  一、研究背景  14-21
  二、研究问题  21-22
  三、研究方法  22-23
  四、本文结构  23-24
  五、章节概要  24-25
  六、研究思路  25-27
第一章 透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与教: 变革与动力  27-57
  第一节 学与教发生巨大变革  27-35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学  27-31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  31-35
  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走进课堂  35-43
    一、信息化教学锐不可挡  35-38
    二、信息化教学的因素分析  38-43
  第三节 教师 ET能力发展任重道远  43-57
    一、中小学教师 ET能力现状分析  44-47
    二、高校教师的ET能力现状分析  47-50
    三、高校与中小学教师 ET能力比较  50-57
第二章 框架高校教师 ET能力:目标与要求  57-105
  第一节 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57-69
    一、信息素养与教师能力  57-61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  61-69
  第二节 发展教师的ET能力  69-85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能力要求  70-79
    二、发展教师的ET能力  79-85
  第三节 构筑高校教师 ET能力体系  85-105
    一、国内外教师 ET能力标准研究的现状  85-89
    二、高校教师的ET能力指标  89-98
    三、高校教师的ET能力云模型  98-105
第三章 支撑高校教师 ET能力建设:理论与支柱  105-137
  第一节 群体动力理论  105-122
    一、群体动力学  105-112
    二、学习共同体  112-119
    三、信息化教学中的群体动力学  119-122
  第二节 行动学习理论  122-128
    一、行动学习理论  122-126
    二、开展行动学习  126-128
  第三节 知识管理理论  128-137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特征  128-130
    二、知识管理的有效应用  130-137
第四章 发展高校教师 ET能力:模型与策略  137-182
  第一节 教师培训的学习观  137-159
    一、培训学习的新思考  137-144
    二、教师培训中的学习理论  144-150
    三、联结主义学习模型的启示  150-154
    四、高校教师 ET能力培训的学习  154-159
  第二节 教师培训的行动  159-171
    一、现有培训模式及存在问题  159-161
    二、设计 ET能力培训的新思路  161-168
    三、高校教师 ET能力培训的星型模型  168-171
  第三节 教师培训的过程  171-182
    一、培训的需求分析  171-175
    二、培训的知识分析  175-177
    三、培训的周期分析  177-178
    四、培训的体系分析  178-182
第五章 服务高校教师 ET能力发展:系统与环境  182-200
  第一节 信息化的学习环境  182-189
    一、认识学习环境  182-184
    二、创设交互学习环境  184-189
  第二节 学习服务的技术  189-192
    一、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189-190
    二、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系统  190-192
  第三节 能力培训的系统  192-200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  192-198
    二、平台系统架构与实现  198-200
第六章 推进高校教师ET能力建设:实践与行动  200-242
  第一节 ET能力建设的实践  200-220
    一、架构全省培训系群  200-207
    二、建设在岗培训的资源与平台  207-211
    三、开展 ET能力发展的星云行动  211-220
  第二节 ET能力建设的效果  220-233
    一、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估  220-226
    二、培训效果的分析  226-233
  第三节 ET能力发展的思考  233-242
    一、培训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233-238
    二、ET能力提高的反思与展望  238-242
结语  242-245
  一、研究成果与结论  242-243
  二、后续研究与展望  243-245
参考文献  245-253
附录  253-281
  附录一: 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行)  253-263
  附录二: 江苏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大纲  263-267
  附录三: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实施办法(试行)  267-269
  附录四: 相关研究调查问卷  269-278
  附录五: 读博期间(2001-2005)主要科研成果  278-281
后记  281

相似论文

  1.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2. 通孔电镀铜添加剂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TQ153.14
  3.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4. 过程支持向量机及其在卫星热平衡温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TP183
  5. 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S476.3
  6.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41
  7.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8.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G633.91
  9.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10.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G633.3
  11. 复合污染下大薸和凤眼莲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X173
  12. 基于核心能力的服装品牌战略对比研究,F426.86
  13. 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14.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15.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16.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创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G831.3
  17.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F273.1
  18. 广州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研究,G434
  19. 小学班干部选拔模式对学生民主参与能力的影响,G625.1
  20.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人力资源领导研究,G632.3
  21. 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G645.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