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克服肿瘤多药抗药性的新型药物研究

作 者: 戴洁
导 师: 甄永苏
学 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 业: 微生物药学
关键词: 多药抗性 交叉抗药性 细胞内 肿瘤细胞 药物研究 抑制剂 天然药物 联合用药 抗癌药物 杀伤作用
分类号: R73-3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1996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采用核苷转运抑制剂逆转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抗生素C3368-CB和植物药E6,它们能显著抑制艾氏腹水癌(EAC)细胞对放射标记的胸苷(~3H-TdR)和尿苷(~3H-UR)的转运,CB和E6对~3H-TdR转运抑制的IC50分别为5.6μM和4.7μM,抑制~3H-UR的IC50分别为7.9μM和5.8μM。CB和E6对MCF-7/ADM的生长抑制的IC50分别为102和104μM,对KB/VCR生长抑制的IC50为78μM和96μM。无毒剂量CB(20μM)与ADM合用,MTT法检测结果表明,CB可使ADM的IC50从单独用药的14.5μM降低4.0μM。克隆形成法测定表叫,ADM的IC50从单独用药的4.2μM下降到0.7μM,但联合用药对敏感的MCF-7细胞影响不大;无毒剂量E6(10μM)与ADM合用,MTT法检测ADM的IC50从单独用药的14.5μM下降到1.90μM;克隆形成法测定结果,ADM的IC50从单独用药的4.2μM下降到0.34μM,CB,E6与ADM联合用药对敏感细胞MCF-7细胞影响不大。MTT法测定表明,CB(20μM)可部分逆转KB/VCR细胞对VCR的抗药性,降低IC50 6.1倍(1.25到0.19μM)。E6(10μM)也可逆转KB/VCR细胞对VCR的抗性,IC50降低了14倍(1.25到0.09μM)。CB、E6与VCR合用对敏感细胞影响不大。CB和E6还逆转MCF-7/ADM细胞对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的抗性,MTT法检测结果表明5-Fu的抗药倍数下降到7.4和4.6倍,MTX也下降到5.1倍和2.9倍。 MCF-7/ADM细胞对ADM的摄取比敏感细胞低,细胞与ADM作用1hr,MCF-7/ADM和MCF-7细胞对ADM的摄入量分别为1.70μg/10~7cells和5.10μg/10~7cells,CB和E6可促进MCF-7/ADM对ADM的摄入,而对MCF-7细胞影响不大,E6作用1h,MCF-7/ADM和MCF-7细胞对ADM的摄入量分别为4.01μg/10~7cells和5.92μg/10~7cells;CB作用1h,MCF-7/ADM和MCF-7细胞对ADM的摄入量为3.01μg/10~7cells和5.87μg/10~7cells。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表明,MCF-7/ADM细胞对DAU的外排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M细胞内DAU荧光明显少于MCF-7细胞,加入CB(20μM)和E6(10μM)后,MCF-7/ADM的外排显著减少,细胞内药物明显增加。通过荧光显微镜油镜下观察,CB(20μM)和E6(10μM),可提高MCF-7/ADM细胞内荧光,并促进

全文目录


前言  4-6
中文摘要  6-9
英文摘要  9-12
第一部分 核苷转运抑制剂逆转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  12-39
  一、引言  12-13
  二、材料和方法  13-15
  三、结果  15-18
  四、讨论  18-39
第二部分 核苷转运抑制剂C3368-B和E6逆转多药抗性细胞对凋亡的抗性  39-55
  一、引言  39
  二、材料和方法  39-41
  三、结果  41-42
  四、讨论  42-55
第三部分 不产生交叉抗药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55-66
  一、引言  55
  二、材料和方法  55-56
  三、结果  56-57
  四、讨论  57-66
结论  66-67
后记  67-68
参考文献  68-71
文献综述:逆转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药物研究进展  71-86
致谢  86

相似论文

  1. 几种酶对植物代谢多环芳烃的影响,X173
  2. 酸法制取磷肥原料加工与生产工艺研究,TQ442
  3. 褐飞虱海藻糖酶特征分析及外源化合物的抑制作用,S433.3
  4. 圆眼珍珠蛙(Lepidobatrachus laevis)皮肤cDNA文库的构建、筛选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原核表达和活性研究,Q78
  5.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钙信号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S858.28
  6. DPP-IV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R914
  7.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8. 脲酶/硝化抑制剂的效果比较及DMPP对氮素肥际与小麦根系微域分布的影响,S512.1
  9. 植物源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因子的筛选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Q93
  10. 莜麦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S512.6
  1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S828
  12. 约氏疟原虫CSP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及其机制研究,R730.5
  13. 复发性卵巢癌的再次手术治疗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R737.31
  14.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15. 截短型rBTI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R284.1
  16.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差异性表达的研究,R622
  17. 血管内皮抑制剂对小鼠结肠癌干细胞作用的基础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R735.35
  18. rBTI-2的表达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R730.2
  19. 虎纹捕鸟蛛粗毒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R735.35
  20. NF-κB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非小细胞肺癌ASPP1、ASPP2表达的影响,R734.2
  21. 氢离子调节通道在肝癌细胞的表达及其功能作用,R735.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肿瘤学实验研究 > 治疗实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