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棉花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转化途径研究

作 者: 朴永范
导 师: 吴孔明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农民田间学校 农田生态分析 转化途径
分类号: S435.6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8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共同特点是以小型农户为主要群体,对这些农户而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技术是较为复杂的技术,学习和应用有相当大的难度。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已成为农业生产决策的主导因素,以往由上而下以行政管理型技术指导为主线的技术推广方法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IPM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以下简称FFS)是以农民为中心,以农田为课堂,以农田生态系统知识为核心的全生长季IPM培训,是农民通过试验研究和亲身实践,提高IPM知识水平,并参与各种训练活动来提高交流、组织、学习、分析和团队协作等技能技巧的培训,完成“新知识”和“新技术”产生、学习、应用等IPM技术转化的新模式。 本文对IPMFFS的设立、课程(Curriculum)设计、培训方法和内容以及IPM农民田间学校在IPM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应用参与式理论,在前人参与式活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水稻、棉花IPM农民田间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符合小型农户的生产特点、知识水平和能力特点的IPM农民田间学校的动态模式。结果表明,IPM农民田间学校是IPM技术转化的有效途径。以农田生态系统分析为核心内容的IPM农民田间学校所遵循的四项原则中,健身栽培是基础,保护利用天敌是基本保障,定期田间调查是主要方法,也是农民成为专家的关键,使农民成为“专家”是IPM农民田间学校的根本目的。最终实现由传统而单一的“为农民,For Farmers”的IPM推广机制到“与农民一道,With Farmers”直至“由农民来实施,By Farmers”的转变,为实现适应新形势的推广机制、体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添砖加瓦。 在详细阐述了参与式IPM培训的必要性和和理论基础的同时,系统阐明了IPM FFS的特点,明确了IPM FFS对提高农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的影响以及农田生态保护和综合管理的相关性,阐明了IPM FFS在IPM技术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明确提出IPM FFS为新型技术推广机制、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及适应当前新形势下以小型农户为对象的IPM技术转化开辟了新途径。 应用农田生态分析方法作为主要手段,在作物生长的全生育期对作物生长、有害生物、天敌和中型昆虫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做出管理决策,采取相应的措施,揭示了IPM农民田间学校关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决策和相应技术措施的内涵和实质,完善了参与式IPM决策的概念,为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理论的演变和适用技术研究、转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供了实践依据。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0-31
  1.1 研究目的、意义  10-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8
    1.2.1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  12-15
    1.2.2 害虫管理的内涵  15
    1.2.3 IPM推广  15-17
    1.2.4 IPM农民田间学校  17-18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8-31
    1.3.1 IPM农民田间学校的设立  19
    1.3.2 课程设置  19-21
    1.3.3 IPM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方法与内容  21-29
    1.3.4 评估农民田间学校的效果  29-31
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  31-59
  2.1 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效果  31-41
    2.1.1 水稻农民田间学校  31-35
    2.1.2 棉花农民田间学校  35-41
  2.2 农民参与式IPM研究  41-52
    2.2.1 确定研究课题  42-43
    2.2.2 制定概念表  43-44
    2.2.3 试验设计  44-46
    2.2.4 结果分析  46-52
  2.3 IPM FFS在IPM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和地位  52-59
    2.3.1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与当前需求分析  52-56
    2.3.2 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IPM农民田间学校  56-59
第三章 结论  59-61
参考文献  61-74
附录1 IPM农民田间学校的课程范例  74-88
  附录1.1 水稻IPM农民田间学校课程设置(范例)  74-84
  附录1.2 棉花IPM农民田间学校课程设置(范例)  84-88
附录2 生态知识培训  88-93
  附录2.1 “快速”农田生态系统分析训练  88
  附录2.2 观察理解—寄生性天敌试验  88-90
  附录2.3 种群动态  90-91
  附录2.4 食物链  91-93
附录3 技能技巧培训  93-97
  附录3.1 滚球认人  93
  附录3.2 长筷子吃花生米  93-94
  附录3.3 协作运水  94-95
  附录3.4 内外圈游戏  95-96
  附录3.5 营养网  96
  附录3.6 田间考察和信息收集  96-97
  附录3.7 信息传递效率—悄悄话  97
附录4 农民参与的试验研究  97-108
  附录4.1 捕食性天敌行为观察—蜘蛛  97-98
  附录4.2 稻田狼蛛捕食行为观察  98-99
  附录4.3 昆虫园  99-101
  附录4.4 水稻的生理补偿能力  101
  附录4.5 棉花的生理补偿能力—去叶试验  101-102
  附录4.6 不同类型除草剂在水稻分蘖期施用对稗草和水稻影响  102-104
  附录4.7 不同施药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104-106
  附录4.8 摘早蕾试验研究  106-108
附录5 农民田间学校BBT测验试题(样题库)  108-112
  附录5.1 水稻农民田间学校BBT测验试题(样题库)  108-110
  附录5.2 棉花农民田间学校BBT测验试题(样题库)  110-112
附录6 农民植保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112-116
致谢  116-117
作者简历  117-120

相似论文

  1. 污水污泥含氮模型化合物的构建及热解过程中氮转化途径研究,X703
  2. 内电解促进水中茜素黄生物降解及机制研究,X703
  3. 由顺丙烯磷酸到磷霉素的生物转化研究,TQ465
  4. 沈绣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G633.955
  5. 中学语文后进生转化探微,G633.3
  6. 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及转化途径的探究,G633.6
  7. 农民田间学校的实施效果及推广方法评价,G725
  8.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9. 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的适合度代价,S435.622.3
  10. 不同光周期盲蝽蟓种群生命参数及受害寄主生理指标研究,S435.622
  11.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12. 钠缺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理和行为的影响,S435.622.3
  13. 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9A17v2启动子活性分析,S435.622
  14. 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流研究,S435.622.3
  15.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味觉感受和取食行为的可塑性研究,S435.622.3
  16. 棉铃虫幼虫中肠脂筏理化性质研究及钙粘素免疫检测,S435.622.3
  17. 南繁条件下转基因棉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棉田虫害影响的初步研究,S435.622
  18. 棉蚜成翅机理及其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研究,S435.622.1
  19. 石河子地区棉铃虫抗药性监测及CYP6AE14和AK基因的克隆,S435.622.3
  20. 腐胺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ODC基因片段的克隆,S435.622
  21. 棉铃虫甾醇载体蛋白2(SCP-2)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S435.622.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纤维作物病虫害 > 棉病虫害 > 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