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祖先传说与历史记忆的建构

作 者: 彭燕霞
导 师: 徐赣丽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关键词: 宾公传说 历史记忆 建构
分类号: I20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地方民众开始对本土文化进行宣传和保护,以塑造一个有凝聚力的,有独特正统身份的共同体,期以得到他人的认同。同时,通过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作为自己的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自信,获得地方话语权。因此,各地区的民俗文化事项,如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戏曲、工艺等等,陆陆续续被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民众对历史记忆是如何建构使得而这些文化资源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来的呢?为此,本文选择广西平乐县的“宾公传说”为研究对象,是一个仙话地理先生如何成为显赫的征蛮将军的传说。本文写作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是分析“宾公传说”这个文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第二个是呈现传说所蕴含的历史记忆的几种机制,即文本记忆和活态记忆;第三个是探析历史记忆是如何建构的,以及文献与传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本文的结构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介绍平乐县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田野调查点乐山里(即宾氏家族生活的聚集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人文环境等概况。其次是呈现民间文献和口头叙事中“宾公传说”文本以及文本所包涵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作为论文的第三部分;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分析文本形成的原因,即解读人们是在什么心理需求下创造传说作为其历史记忆的,以及将尝试分析隐形的民间历史记忆如何生存的,即如何不通过文字记录而被传承的。第五部分即论文最后部分,试图能够解读文本所储存的记忆蕴涵的历史信息,可以呈现的地方“历史事实”,同时探析地方历史记忆是如何得到建构的,在现实利益中传说与历史二者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这些历史记忆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活的。本文的核心问题即是要解释:在当代生活中民间传说是如何建构地方民众的历史记忆的,以及如何利用历史记忆来获得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从本文所选取的个案来看,地方民众对历史的“记忆”并不是有条不紊的,而是十分混乱的。然而,正是这种“凌乱”的记忆方式,才使得他们对历史记忆的延续。这种延续是通过不断地建构,加入新的历史成分,使得记忆不断鲜活,这些对当地人们来说,其意义更大于“真实”历史的意义。本文的选题“祖先传说与历史记忆的建构”,意在解释代当代语境下口头叙事文本的不断演变,而以此来分析地方民众是如何呈现其历史记忆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8
  (一) 研究对象  8-9
  (二) 研究背景和写作目的  9-10
  (三) 相关研究综述  10-16
    1. 关于"历史记忆"  10-13
    2. 关于传说与历史记忆  13-16
  (四)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16-18
一、地理历史概况  18-22
  (一) 平乐县简介  18-20
  (二) 乐山里——宾氏家族聚集地  20-22
二、祖先传说——"宾公传说"及其文本分析  22-29
  (一) 遇仙  23-24
  (二) 赶山  24-26
  (三) 风水遭破坏  26-29
三、祖先的历史记忆:从文本记忆到活态记忆  29-42
  (一) 文本记忆:口头叙述、地方志和族谱  29-35
    1. 口头叙述的记忆  29-31
    2. 地方志等文献中的记忆  31-32
    3. 族谱保存的记忆  32-35
  (二) 活态记忆:建立纪念堂、清明扫墓和诞辰纪念日  35-42
    1. 宾公纪念堂和宾公诞辰纪念日  36-38
    2. 清明扫墓和风水崇拜  38-42
四、祖先历史记忆的建构及其原因  42-68
  (一) 确认辉煌的祖先:从普通到显赫  42-47
    1. 风水先生  42-43
    2. 地理仙师  43-45
    3. 征蛮军师  45-47
  (二) 寨宾与上宾的"宾公"之争  47-53
    1. "宾公"身份和出身年代的确定  47-49
    2. "宾公"所葬墓地的确定  49-50
    3. 寨宾和上宾对相互身份的疑议  50-53
  (三) 宾氏宗族族谱的编撰  53-66
    1. 族谱的编纂:一个追溯祖先的过程  53-60
    2. 合宗的尝试:重塑祖先记忆  60-62
    3. 地方文化精英:传说的演说人与族谱的编修者  62-65
    4. 文献与传说的互动:传说进入家族历史  65-66
  (四) 文化风景与旅游开发  66-68
结语  68-70
参考文献  70-74
附录一:传说文本  74-85
附录二:图片  85-89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89-90
后记  90-91

相似论文

  1.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2.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3.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4. 南京市区景观生态网架系统建构研究,TU986
  5.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669
  6.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7. 学生课程意识研究,G423
  8. 论我国法官解释机制的建构,D926.2
  9. 论文言传记阅读开展人物分析的重要性及教学实践,G633.3
  10. 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G633.8
  11.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G633.955
  12.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G633.55
  13. 与城市互动的中小城市居住区商业空间建构研究,TU984.13
  14. 历史叙事与影像观念:南京大屠杀电影的话语建构,J905
  15. 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I0
  16. 城市群市民身份认同的构建,F299.2
  17.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C912.82
  18. 新世纪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女性主义批评,J905
  19. 现代诗性隐喻: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一个方法及其建构,I207.25
  20. 二三十年代海派小说之身体话语,I207.42
  21. 中职铁道运输专业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G71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民间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