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

作 者: 朱德全
导 师: 张诗亚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数学 问题系统 处方 教学设计 原理
分类号: G633.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3100次
引 用: 1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数学现实教学实践活动中,诸多教师特别重视数学的逻辑运演形式,关注学生课堂上数学知识的系统消化。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重单向独白的“传授式教学”,轻双向对话的“探究式教学”;重间接书本知识系统中的“学数学”,轻直接生活领域中的“做数学”。基于此,国家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理念都指向于“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教学设计思想,主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互动理念,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数学问题解决活动中学会数学”。这便是本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在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中,诸多研究者侧重于教师“教程”的设计,即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教学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与结构进行演绎性描述,并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规范性界定或形式约束,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发展程式即“学程”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上的变化发展以问题解决为土壤,通过有效问题的有效解决,学生的认知与非认知将会由此得以提升,因此,教学设计应是人的发展的“学程式”设计,人的发展的“学程式”设计又归结于“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设计。由此,教育心理学家和学科专家对问题解决进行了程式上的解析和方法上的归结,但教育心理学家更多侧重于问题解决中个体心理表征的分析,学科专家侧重于问题解决中解题策略的探析。前者缺乏外在效度,不易推广到教学情境中,后者缺乏内在效度,一味盲目解题,未关注人的发展需求,无以达到“诊断”与“处方”的教学功效。 在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笔者试图从教学原理与教学心理的角度出发,触及科学教育哲学的范畴,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观”、“拟经验化数学教学观”、系统科学以及多元智慧理论基础之上,取向于国家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去探究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系统的设计、问题系统解决程式的设计以及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组织设计。具体研究视角表现为,依从学生认知发展变化律去线性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式,非线性设计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多元教学目标;根植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探究式解决土壤,以有效数学问题系统去诊断学生问题,以有效问题系统的解决去开示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处方:以问题解决作为显性课程的角度,去构建数学教学中问题解诀的认知变化过程与教学问题诊断过程的同构关系;着手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核要素,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多元目标,处方教学设计的本意在于达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0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为:以思想方法为理论基础;以实验调查为举证依据;以原理归结为研究用意。基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教学的心脏的问题式教学设计 乌的思想与方法作先导,在中小学微型教学实验研究与个案诊断性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本课题比较明显地归结出数学问题系统处方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一促成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原理。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原理是人的发展的有效教育设计的原理。人的发展是一个由输入与输出变量诀定开放程度的自组织系统。教学设计则指向于对该自组织系统的整体优化与完善,促成教学系统对人的发展系统的普适与整体改进,使人在教学中的发展既朝向一般能力方向和谐发展,又有所侧重地朝向特殊能力方向发展,绝非朝向单一学科发展方向的畸型发展。 基于问题系统教学设计的思想方法,在微型教学实验与个案诊断性调查研究中,本课题归结出了数学处方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数学教学系统是一个影响困素多维、信息资源丰富与发展目标多元的开放性系统,由此演绎出教学系统设计的“目标多元化原理”;数学教学系统是一个信息及时流通并能及时回流的双向通讯系统,由此演绎出教学系统设计的“双适应双发展性原理”;数学教学系统是一个逻辑耦联与整合 一并指向于人的发展的主客体互动系统,由此演绎出教学过程中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主体性转换原理即教学发展的“双赢互惠性原理”:数学教学系统是一个一直追 必求有序但又永远处于无序状态的自组织系统,由此演绎出教学系统设计的“自组织有序化原理”:数学教学系统是一个教学与评价之间能互动与调整,并不断追求与达到理想化状态的变化发展系统,由此演绎出教学系统设计的“问题指向性评价原理”。

全文目录


第一篇 思想方法篇  12-127
  第一章 问题提出背景  12-34
    一、 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源究  13-15
    二、 问题解决显性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背景  15-16
    三、 数学问题系统处方教学设计的提出  16-26
      (一) 数学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界说  16-19
      (二) 问题系统与教学自组织系统  19-23
      (三) 数学问题系统与处方教学设计  23-26
    四、 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主题式教学  26-31
      (一)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6-30
      (二) 数学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理念  30-31
      (三) 摆脱传统教学设计的痼疾  31
    五、 问题系统教学设计原理研究的视角  31-34
      (一) 依从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律去线性设计教学环节与程式,非线性设计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多元教学目标  32
      (二) 根植学生全面发展的土壤——问题探究式解决,教学过程中应以有效数学问题系统去诊断学生的问题,以有效的问题解决去开示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处方  32-33
      (三) 以问题解决为显性课程的角度,去构建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认知变化过程与教学问题诊断过程的同构关系  33
      (四) 着手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核要素,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多元目标,处方教学设计的本意在于试图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33-34
  第二章 数学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  34-65
    一、 数学教学源于数学问题的主题指向  34-38
      (一) 问题的表达和创设是目标设计的关键——教学的应然  35
      (二) 问题解决认知过程的表征形式是过程设计外延的同构形式——教学的必然  35-37
      (三) 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效率是监控设计的目标指向—教学的实然  37-38
    二、 数学问题源于真实情境的数学意识  38-41
      (一) 改“传授数学”的客体性教育模式为“掌握数学”的主体性教育模式——真实情境教学中教学主客体的互动性  39-40
      (二) 改“书本知识记忆强化型”教学理念为“问题解决情境中思维训练型”教学理念——真实情境教学中教学理念的人本性  40
      (三) 改“封闭性课堂教学时间”为“开放性大课程学习领域”——真实情境教学中教学自组织的协同性  40-41
    三、 数学经验源于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意义建构  41-52
      (一) 数学经验与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  41-47
      (二) 数学经验与元认知的心智操作  47-51
      (三) 数学经验与非认知的心力激活  51-52
    四、 数学素养源于问题解决中数学经验的累积学习与反复修炼  52-65
      (一) 数学素养是个体对数学经验累积学习的结果  52-59
      (二) 数学素养是个体对数学经验反复修炼的结果  59-60
      (三) 数学素养的养成标志在于数学价值的自我认同  60-65
  第三章 数学问题系统处方教学设计  65-127
    一、 问题教学情境的设计  66-77
      (一) 问题情境的表征  66-68
      (二) 问题情境创设的条件  68-70
      (三) 问题情境设计的程式  70-77
    二、 问题系统设计  77-90
      (一) 问题的教学实质  77-82
      (二) 问题设计的理念  82-83
      (三) 数学问题系统的构建  83-90
    三、 问题解决设计  90-98
      (一) 问题解决设计的优良特征  90-92
      (二)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类型  92-95
      (三) 问题解决程式的设计  95-98
    四、 问题系统教学组织设计  98-127
      (一) 教师角色与形象设计  98-109
      (二) 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  109-111
      (三) 教学方式与媒体设计  111-115
      (四) 问题系统教学秩序设计  115-120
      (五) 教学评价标准设计  120-127
第二篇 实验调查举证篇  127-150
  第四章 小学数学问题系统处方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  127-140
    一、 问题的提出  127-128
    二、 理论构想与假设  128-132
      (一) 数学问题系统的构建  128-129
      (二) 数学问题系统解决过程中思维模式的再反馈程式  129-131
      (三) 理论假设  131-132
    三、 研究方法  132
      (一) 实验设计  132
      (二) 被试  132
      (三) 材料  132
      (四) 实施  132
    四、 实验结果  132-136
      (一) 三年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认知、元认知及数学成绩方面的比较  132-134
      (二) 四年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认知、元认知及数学成绩方面的比较  134-136
      (三) 两个年级学生对实验策略的反馈  136
    五、 讨论  136-139
      (一) 数学问题系统及其数学问题解决再反馈程式对小学生元认知开发的影响  136-137
      (二) 数学问题系统及其数学问题解决再反馈程式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学业成绩)的影响  137-138
      (三) 数学问题系统及其数学问题解决再反馈程式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  138-139
    六、 结论  139-140
  第五章 中学数学问题系统教学实验与学生问题意识个案诊断性调查研究  140-150
    一、 数学问题系统教学实验研究与个案诊断性调查背景  140-142
    二、 个案诊断的方法  142-143
      (一) 被试  142
      (二) 材料  142-143
      (三) 程序  143
    三、 个案诊断的目的  143
    四、 个案诊断结果  143-147
      (一) 问题的目标意识  143-144
      (二) 问题的策略意识  144
      (三) 问题的难易意识  144-145
      (四) 问题的真假意识  145-146
      (五) 问题的广延意识  146-147
    五、 讨论  147-149
    六、 结论  149-150
第三篇 原理篇  150-171
  第六章 处方教学设计原理归结——促成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原理  150-171
    一、 教学目标多元化原理  150-154
      (一) 人的发展的多元方向指引性——多元智能系统理论  151-152
      (二) 教学发展的开放与统整指向性——灰色整合系统理论  152-154
    二、 教学组织系统的自组织有序性原理  154-158
      (一) 数学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所指向的有序性与平衡性  155
      (二) 数学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所指向的无序性与不平衡性  155-156
      (三) 数学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所指向的开放性与发展性  156-158
    三、 教学中人的发展的双适应双发展性原理  158-162
      (一) 教师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适应与发展  159-160
      (二) 学生学习过程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主动适应与发展  160-162
    四、 教学双方发展的双赢互惠性原理  162-165
      (一) 师生教学相长过程中的“双赢互惠”  163-164
      (二) 生生学习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双赢互惠”  164-165
    五、 教学评价的问题指向性原理  165-171
      (一) 基于问题系统构建的临床诊断性教学评价  166-168
      (二) 基于问题系统解决的处方式教学评价  168-171
结束语  171-174
主要参考文献  174-181
致谢  181-182

相似论文

  1.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2.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3.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41
  4. 基于数学形态学分析的激光散斑特性研究,O29
  5.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点的研究,G623.5
  6. 中学数学竞赛中二次多项式与二次函数问题的研究,G633.6
  7.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8. 高考数学试题的课本渊源研究,G633.6
  9. 高考数学压轴题背景溯源分析及其备考教学研究,G633.6
  10. 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机智研究,G633.6
  11. 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校本教材编写研究,G633.6
  12. 高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命题研究,G633.6
  13. 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G712.4
  14.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15.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16.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17. 基于区域分割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算法研究,TP751
  18.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血管管径自动测量技术,R310
  19. 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高效管理策略研究,G623.5
  20. 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G623.5
  21.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数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