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品质发育及其相关因子研究
作 者: 高文胜
导 师: 吕德国;刘凤之
学 校: 沈阳农业大学
专 业: 果树学
关键词: 有袋栽培 苹果 微生物 果皮 糖代谢 调控措施 品质
分类号: S66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苹果生产中,果实套袋栽培可以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降低农药残留率,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因此已成为生产优质、无公害苹果和促进苹果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套袋同时也带来了果实内在品质下降、部分病虫害加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有袋栽培是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生产无公害高档果品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进一步研究有袋栽培体系下果实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和栽培技术,并以此提出适宜、量化的技术措施去指导生产,对促进我国苹果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苹果主栽品种红富士等为试材,研究了有袋栽培微域环境下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果皮发育进程、果实糖代谢及果实内在品质对不同栽培措施(包括育果袋种类、套摘袋时间、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外源糖、叶面喷肥、修剪、促色措施等)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苹果套袋微域环境下,不同育果袋、果实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真菌主要是链格孢霉(Alternaria),且在套袋后的整个生长季均可分离到;青霉(Penicillium)为第二大真菌,在7月份后均可分离到,在非皮孔部位的出现要早于内果袋和皮孔部位;8月份后在内袋红色涂蜡的育果袋上分离出了木霉(Trichoderma),其先出现在非皮孔处和内果袋,然后出现在皮孔处;曲霉(Aspergillus)和镰刀菌(Fusarium)仅在内袋红色涂蜡的“小林”袋的非皮孔部位和皮孔部位于摘袋后分离出;在内袋为黑色且未涂蜡的育果袋和未套袋果上仅仅分离出链格孢霉和青霉,且青霉分离出的时期要比套袋果晚45d。高温天气下,套袋和未套袋处理果实表面真菌种群结构并无差异;阴雨条件下,套袋果实表面鉴定出的真菌要多于未套袋处理。有袋栽培下可分离的主要放线菌是烬灰类群(Cinereus),另外还分离出白色类群(Albosporus)、绿色类群(Viridis)和黄色类群(Flavus)等。2.不同种类育果纸袋内果实果皮角质层、表皮细胞大小及排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果实发育中后期,套“小林”袋角质层出现较浅“V”型凹陷,套“前卫”袋出现较深“V”型凹陷,未套袋果实出现极少数“V”型凹陷;果实发育中后期,套袋果实果皮机械组织为1~2层,低于未套袋的2~3层。3.套袋降低了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提高了山梨醇含量。套袋降低了果实山梨醇脱氢酶、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了山梨醇氧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含量和山梨醇含量均与果糖、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套袋后蔗糖含量与葡萄糖相关性略有升高,与果糖相关性降低;套袋后山梨醇含量与葡萄糖相关性降低,与果糖相关性升高。4.不同种类育果袋对果实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综合各项指标,符合《苹果育果纸袋》规定值果袋的应用效果(着色指数、光洁度指数、病果率、果袋破损率等)明显优于规定值以下的果袋。5.套袋越早,光洁度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越高;套袋晚,果实硬度增加且苦痘病发生程度减轻;早套袋和晚套袋都不利于果实着色:不同套袋时间对单果重影响不大。除袋越早,着色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越高;除袋越晚,果实光洁度越高,果肉硬度、单果重、苦痘病发生情况与除袋时间关系不明显;综合考虑果品质量的主要指标,认为红富士苹果落花后40d左右套袋、采果前14d左右除袋较为适宜。6.GA3处理以除袋后果面喷施100mg·L-1、果柄涂抹100mg·L-1和果台副梢喷施60mg·L-1对套袋果实的增糖效果较好;除袋后果面喷施100mg·L-1IAA、果柄涂抹20mg·L-1的IAA,种子喙变褐时期果台副梢喷施100mg·L-1的IAA对提高果实糖含量效果较为显著;套袋前果面喷施20mg·L-1的6-BA、种子喙变褐时期果台副梢喷施100mg·L-1的6-BA最有利于提高套袋果实的含糖量。7.苹果果面喷施外源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山梨醇喷施浓度以2%为佳,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喷施浓度以5%为佳。8.拉枝、扭梢和摘心处理均有效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和糖酸比,均降低了淀粉和有机酸含量;二次摘心处理对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糖酸比和降低淀粉和有机酸含量效果较一次摘心处理明显。9.叶面喷施0.4%~0.5%的KH2PO4、0.4%的Ca(NO3)2和800倍微量元素综合肥对提高果实内在品质的效果显著。10.不同促色措施对红富士果实着色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摘叶+转果+铺反光膜”处理明显优于“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摘叶”、“转果”,各处理均降低了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全文目录
摘要 11-13 ABSTRACT 13-15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5-33 1.1 有袋栽培的背景 15-17 1.1.1 我国苹果生产发展 15 1.1.2 国内外套袋技术发展 15-16 1.1.3 有袋栽培的提出 16-17 1.2 育果袋种类研究 17-19 1.2.1 发展历程 17 1.2.2 育果袋类型 17-19 1.2.3 纸种类及加工工艺 19 1.2.4 袋加工工艺 19 1.3 有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19-21 1.3.1 果实着色 19-20 1.3.2 果面光洁度 20-21 1.3.3 果皮结构 21 1.3.4 果实大小与果形指数 21 1.4 有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21-25 1.4.1 果实糖、酸等内含物含量 22-23 1.4.2 芳香物质 23 1.4.3 矿质元素 23-24 1.4.4 果实硬度和耐贮性 24 1.4.5 果实安全性 24-25 1.5 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 25-26 1.6 套袋技术研究 26-28 1.6.1 套袋时期及技术 26 1.6.2 摘袋时期及技术 26-27 1.6.3 配套栽培技术 27-28 1.7 有袋栽培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28-32 1.7.1 生长期病害 29-31 1.7.2 生长期虫害 31-32 1.7.3 贮藏期病虫害 32 1.7.4 对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影响 32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32-33 第二章 有袋栽培下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及果皮发育进程研究 33-49 2.1 材料与方法 33-35 2.1.1 供试材料 33-34 2.1.2 试验设计 34 2.1.3 培养基配制和培养条件 34-35 2.1.4 鉴定内容及方法 35 2.1.5 果皮结构测定方法 35 2.2 结果与分析 35-45 2.2.1 有袋栽培对果实真菌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35 2.2.2 有袋栽培对果实不同部位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35-37 2.2.3 有袋栽培对不同时期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37-38 2.2.4 不同种类育果袋内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 38 2.2.5 有袋栽培对不同时期不同气象条件下袋内温度、湿度及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38-42 2.2.6 有袋栽培对果实果皮发育进程的影响 42-45 2.3 讨论 45-48 2.3.1 不同种类育果袋对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45 2.3.2 有袋栽培下不同时期真菌种群结构 45-46 2.3.3 不同气象条件对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46 2.3.4 有袋栽培下微生物对果实安全性的影响 46-47 2.3.5 有袋栽培与果实果皮发育进程 47-48 2.4 小结 48-49 第三章 有袋栽培下苹果果实中主要糖代谢及相关酶的活性 49-60 3.1 材料与方法 49-50 3.1.1 供试材料 49 3.1.2 试验设计 49-50 3.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50 3.1.4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50 3.2 结果与分析 50-57 3.2.1 苹果果实糖含量的变化 50-53 3.2.2 苹果果实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 53-55 3.2.3 相关性分析 55-57 3.3 讨论 57-59 3.3.1 有袋栽培体系下育果袋对苹果果实糖代谢的调控机制 57-58 3.3.2 有袋栽培体系下提高苹果果实糖含量的措施 58-59 3.4 小结 59-60 第四章 有袋栽培下果实品质发育调控技术 60-105 4.1 材料与方法 60-65 4.1.1 供试材料 60-61 4.1.2 试验设计 61-64 4.1.3 测定方法 64-65 4.2 结果与分析 65-100 4.2.1 不同种类育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65-72 4.2.2 不同套(摘)袋时期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72-78 4.2.3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78-93 4.2.4 外源糖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93-95 4.2.5 叶面喷肥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95-97 4.2.6 修剪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97-99 4.2.7 不同促色措施对套袋红富士苹果品质影响 99-100 4.3 讨论 100-103 4.3.1 有袋栽培育果袋种类的选择 100-101 4.3.2 适宜的套(摘)袋时期 101 4.3.3 外源物质对套袋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101-102 4.3.4 修剪对套袋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102 4.3.5 有袋栽培体系的建立 102-103 4.4 小结 103-105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105-107 5.1 结论 105 5.2 创新点 105-106 5.3 下一步研究设想 106-107 参考文献 107-117 致谢 117-118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18
|
相似论文
- 苹果多酚对UVB诱导HepG2细胞损伤的防护与修复研究,S661.1
- 苹果多酚对γ射线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研究,S661.1
- STOP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S336
-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试剂盒的研制,S154.3
- 罗非鱼片的超临界CO2干燥特性研究,TS254.4
-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 赤芍商品药材调查及品质评价研究,R282.71
-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 红曲米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研究,TS251.65
- 米粉品质改良研究,TS213.3
-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 低蛋白平衡日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饲养环境的影响,S828.5
- 冷却分割猪肉中腐败微生物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的研究,R446.5
- 齿果酸模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特性评价,TS255.7
-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果树园艺 > 仁果类 > 苹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