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

作 者: 章洁香
导 师: 张瑜斌
学 校: 广东海洋大学
专 业: 海洋生物学
关键词: 湛江湾 微生物群落 结构和功能 富营养化
分类号: Q938.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湛江湾的浮游细菌生物量(BB)、浮游植物生物量(PB)、典型细菌生理群硝酸还原菌(NB)、粪大肠菌群(FC)的调查研究以及5个不同营养水平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调查期间,2009年2月的冬季的BB最低(5.22×10-2mgC/L),2009年5月的春季生物量达到两年调查的最高值(3631.43×10-2mgC/L),而后下降,2009年11月的秋季至2010年1月的冬季海水中的BB较低,2010年4月BB开始上升,达到2010年的最高峰,而后2010年7月的夏季开始下降,直至2010年10月的秋季到一个更低的水平,比2009年11月的秋季更低。在平面分布上,调查期间的BB大致表现为由湾内向湾外、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基本格局。2、PB在两年的调查期间,总的来说2009年整年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2月的冬季生物量较高,2009年5的春季有所下降,2009年8月夏季略有升高,2009年11月的秋季下降,直至2010年1月的冬季海水中的PB更低(45.57mgC/m3),2010年4月的春季生物量上升,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2278.69mgC/m3),也是这两年的研究调查的最高值,2010年7月的夏季该海域中PB有所下降,2010年10月的秋季降至一个更低的水平,但比2009年11月的秋季的生物量高。而PB整体平面分布格局表现为海湾北部和中部较高,再向核心区域递减,而后顺着湾口,生物量逐渐增多,在湾外水体生物量达到最高。3、湛江湾各个季度的FC的最小值均出现在湾外站位,2009年5月的春季数量较大,到2009年8月的夏季,数量有所下降,而后的2009年11月的秋季,数量持续下降为45.6个/mL,而在2010年1月的冬季,数量骤然上升,2010年4月的春季,数量上升到整个调查期间的最高值(159.5个/mL)。湛江湾NB在整个调查期间,2009年5月的春季数量较低,到2009年8月的夏季,数量急剧增多,为整个调查期间的最高值(243.7×102个/ mL),而后在2009年11月的秋季又回落,直至2010年1月的冬季,数量降至调查期间的最低值(22.8×102个/ mL),在2010年4月的春季,数量上升,高于2009年5月的春季。在平面分布上,FC总体呈现出靠近市区沿岸数量高,逐渐向坡头区、南三岛等地区沿岸递减,核心区域亦向湾外海区递减的平面分布格局;而NB数量呈现由海湾西南部海区向北部海区、东部海区递减的分布特征。4、综合两年来的调查,按海域营养型分级标准中异养细菌数量指标,湛江湾水体的营养水平两年来均处于富营养化水平;而以表征PB的叶绿素a作为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湛江湾2009水体处于中营养程度和贫营养程度,2010年则处于富营养化程度。以单因子为指标评价海水富营养化不一定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海水的富营养化需要综合评价。5、湛江湾的BB与水温、TOC极显著正相关,与亚硝氮、硅酸盐极显著负相关,与磷酸盐、DO显著正相关;PB与磷酸盐、硝氮、pH、TOC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氨氮、硅酸盐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与COD、DIN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湛江湾硝酸盐还原菌与水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磷酸盐和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叶绿素a、硝氮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粪大肠菌群则与所有的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可能源于粪大肠菌群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和控制。6、在湛江湾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中,细菌类群有所不同,且各个类群细菌所占比例有所差别。变形菌门是湛江湾水体的优势菌群,其次为拟杆菌门,第三位是放线菌门,未分级菌亦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在各个站位的表底层多样性对比中,除站24表底层样品的细菌种群组成差异显著之外,其余站位的表底层水体细菌种群多样性组成均差异不显著。统计分析显示,α-、β-、γ-、δ-变形细菌在湛江湾的调查样品中普遍存在,并且每一类群内部都存在多种系统发育类型,另外其他一些数量较少的细菌如TM7、疣微菌门、丰佑菌纲、梭状芽孢杆菌纲和柔膜菌纲等类群亦存在,表明了湛江湾水体环境相对比较复杂,能满足不同代谢类型细菌的生存。7、各个门类的细菌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放线菌门与无机氮、氨氮、NQI、硅酸盐、硝酸盐氮、磷酸盐和TOC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蓝细菌、未分级菌门和疣微菌的分布则与溶解氧、盐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蓝藻门、疣微菌门、软壁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与COD、BB、PB、海水温度、pH呈显著正相关,而亚硝氮和悬浮物是对细菌门类影响比较小的环境因子。8、随着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加深,β-变形菌纲、ε-变形细菌纲、δ-变形菌纲、放线菌纲、梭杆菌纲、未分级菌和蓝细菌纲七个纲的细菌数量有所增加,黄杆菌纲、γ-变形菌纲、丰佑菌纲三个纲的细菌数量则呈减少趋势,而鞘脂杆菌纲则是在贫营养水体中数量较少,随着水体营养程度的加深,数量有所增多(中营养水体),当水体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时,其数量又减少。随着NQI的增大,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OTUs、均匀度4个表征细菌群落结构的参数有向负方向减少的趋势。NQI与BB在同一个方向上,随着NQI增大,BB、NB数量、放线菌数量、FC数量、细菌呼吸率、未分级菌、黄杆菌纲、蓝细菌数量以及覆盖度(在同等测试70个克隆子的情况下)等亦增多,其中BB变化最明显,其次为NB菌数量,第三为FC数量,增长趋势较慢的为细菌的呼吸率;PB却随着营养状态质量指数而下降。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21 前言  12-21  1.1 沿岸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  13  1.2 海水富营养化对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13-15  1.3 富营养化对微生物生理群的影响  15-16  1.4 富营养化对微生物群落组成或结构的影响  16-17  1.5 富营养化对微生物功能活性的影响  17-19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9-212 材料与方法  21-35  2.1 湛江湾概况  21  2.2 站位的设置及样品采集  21-23    2.2.1 站位的设置  21-22    2.2.2 样品采集  22-23  2.3 方法  23-32    2.3.1 湛江湾水体浮游细菌生物量  23-24    2.3.2 湛江湾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测定  24-25    2.3.3 湛江湾水体生理群测定  25-26    2.3.4 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6-32  2.4 其他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  32-33  2.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33-35    2.5.1 浮游细菌生物量、浮游植物生物量、硝酸盐还原菌数量、粪大肠菌群数量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33    2.5.2 系统发育分析和统计分析  33-353 结果与分析  35-82  3.1 湛江湾浮游细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35-44    3.1.1 湛江湾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35-39    3.1.2 湛江湾浮游细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39-43    3.1.3 以表征浮游细菌生物量的细菌总数为标准的水体营养状况评价  43-44    3.1.4 浮游细菌生物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44  3.2 湛江湾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44-53    3.2.1 湛江湾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分布  44-47    3.2.2 湛江湾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47-51    3.2.3 以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叶绿素a 为标准的水体营养状况评价  51-52    3.2.4 浮游植物生物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52-53  3.3 湛江湾典型细菌生理群数量的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53-59    3.3.1 湛江湾水体粪大肠菌群数量的季节变化  53-54    3.3.2 湛江湾水体粪大肠菌群数量的水平分布  54-56    3.3.3 湛江湾水体硝酸盐还原菌的季节变化  56-57    3.3.4 湛江湾水体硝酸盐还原菌的平面分布  57-59    3.3.5 粪大肠菌群、硝酸盐还原菌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59  3.4. 湛江湾水体样品的 16S rDNA 克隆子序列分析  59-76    3.4.1 采样站位克隆文库构建以及相关指标  59-60    3.4.2 细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60-72    3.4.3 克隆文库中的优势菌群  72-74    3.4.4 各个站位表底层多样性对比分析  74-75    3.4.5 细菌类群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lysis,PCA)  75-76  3.5 湛江湾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不同营养梯度的响应  76-824 讨论  82-98  4.1 湛江湾浮游细菌生物量  82-86    4.1.1 季节变化  82-84    4.1.2 平面分布  84-85    4.1.3 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85-86    4.1.4 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  86  4.2 湛江湾浮游植物生物量  86-90    4.2.1 季节变化  86-88    4.2.2 平面分布  88-89    4.2.3 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89-90  4.3 细菌生理群分布  90-92    4.3.1 季节变化  90-91    4.3.2 平面分布  91    4.3.3 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91-92  4.4 湛江湾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微生物  92-95    4.4.1 水体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  92-93    4.4.2 水体细菌优势菌群分析  93-94    4.4.3 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94-95  4.5 湛江湾水体微生物对不同营养梯度的响应  95-985 结论  98-101参考文献  101-112附录  112-131致谢  131-132个人简介  132-133导师简介  133

相似论文

  1.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2. 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对水分胁迫及污染物暴露的响应,X52
  3.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X524
  4. 转基因香石竹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初探,S682.19
  5.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6. 土壤盐分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S562
  7. 湛江地区大型饮用水供水水库污染状况研究与管理,X524
  8. 扰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X173
  9.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S154.3
  10. 水生植物净化景观水体的作用研究,X173
  11. 培养与免培养结合研究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细菌多样性,S968.252
  12. 富营养化水体不同水华阶段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X524
  13. 基于VC++地表水水质预测评价系统,X824
  14. 基于ELCOM-CAEDYM耦合模型的淀山湖营养物调控的研究,X832
  15. 城市景观水体净化处理实验研究,X52
  16. 胞外磷酸酶对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影响的研究,X524
  17. 基于遥感的南四湖水质监测及评价研究,X87
  18. 白洋淀控藻生物链研究,X52
  19. 鄱阳湖水质参数遥感反演及营养状况评价,TP79
  20. 钢渣—龙须菜系统对富营养化海水中硝酸盐、磷酸盐去除的实验研究,S917.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 > 水生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