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棉属21个种基于原位杂交的核型分析

作 者: 王坤波
导 师: 刘旭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作物种质资源学
关键词: 棉花 荧光原位杂交 核型 供体种 进化
分类号: S5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3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恰当判别体细胞同源染色体进而获得更准确的基本数据,是核型分析最关键的环节。经典核型分析难以准确做到同源配对而往往失于偏颇,基于原位杂交的核型分析突破了这个瓶颈问题。澄清多倍体棉花的供体亲本,不仅可解决长期争论的理论问题,而且有助于棉花基因组测序首选棉种的决策,在进入全基因组测序时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利用我院现有材料优势,本人就较全面地开展了现有棉种基于原位杂交的核型分析。本研究收集到了21个棉种,涵盖了棉属除K基因组外的A~G和AD等8个基因组。用基因组DNA和rDNA作探针,获得了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并重点进行了核型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归纳如下:四倍体棉种的GISH,明显区分了两个亚组的染色体、其中一亚组染色体明显大于另外一亚组的,进而证实四倍体棉种的异源二倍体结构、棉属A基因组染色体大于D基因组;按照染色体相对长度由长到短编序时,发现亚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有交叉现象,即有的属于较小亚组的染色体比较大亚组的要大,这对于经典核型分析来说是无法回避的难题,说明基于原位杂交的核型分析更加准确可靠。核型基本参数比较和核型重合率聚类分析表明,阿非利加棉与亚洲棉及草棉都有很大的差异,可能有独特的进化途径,在棉属分类上应该给一个“种”的地位。澳洲棉和奈尔逊氏棉与C基因组斯特提棉有很大的差异,但与比克氏棉也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不支持将前两个棉种归到后者代表的G基因组或三个种归为一个基因组的观点。本研究用到的4个四倍体棉种,陆地棉与海岛棉亲缘关系最近,黄褐棉与二者及达尔文氏棉的亲缘关系很远。黄褐棉非常特殊,在四倍体棉种进化途径上是一个独立的分枝。进一步支持四倍体棉种两个亚组来源于A和D基因组的推论。四倍体棉种A亚组可能有共同的供体,即阿非利加棉;D亚组的供体分析不十分明朗,但肯定支持D亚组多系起源学说,且认为可能的供体种是雷蒙德氏棉和三裂棉,但雷蒙德氏棉可能不是陆地棉的父本供体。定位了二倍体棉种的45S rDNA,明显提高了对随体的鉴别能力。发现随体或45S rDNA位点在棉种的分布有“主区域”的特点,即集中于某些或某一序号染色体上,比如D基因组以第5、9和13号染色体为中心的3个区域。9个二倍体棉种定位了5S rDNA,其中7个棉种都与45S rDNA在同一染色体上,推测棉属两种rDNA可能有高度的共线性。核型资料显示棉属整体的进化程度不高。亚洲棉与绿顶棉为二倍体棉种进化程度最高与最低的两个典型。本研究还分析讨论了各个基因组的起源与演化的可能途径。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绪论  14-24
  1.1 棉花的多倍体起源  16-19
    1.1.1 对棉花倍性水平的认识  16
    1.1.2 多倍化过的二倍体棉种  16-17
    1.1.3 四倍体棉种的供体种  17-19
  1.2 棉花从分子作图到 FISH 作图  19
  1.3 FISH 研究的新进展与揭示的新问题  19-20
  1.4 棉花的细胞学图谱  20-21
  1.5 45S rDNA 重复序列研究  21-23
    1.5.1 45S rDNA 的结构  21-22
    1.5.2 45S rDNA 在植物进化中应用  22
    1.5.3 棉花中45S rDNA 位点研究  22-23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3-24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4-31
  2.1 实验材料  24
  2.2 试验方法  24-29
    2.2.1 DNA 提取  24-27
    2.2.2 染色体制片  27
    2.2.3 探针的制备  27
    2.2.4 原位杂交流程  27-29
  2.3 基于原位杂交的核型计算方法  29-30
  2.4 核型重合率及其计算方法  30-31
第三章 21 个棉种的原位杂交结果及其核型  31-63
  3.1 二倍体棉种  31-45
    3.1.1 A 基因组3 个棉种  31-33
    3.1.2 B 基因组2 个棉种  33-35
    3.1.3 C 基因组3 个棉种  35-38
    3.1.4 D 基因组6 个棉种  38-42
    3.1.5 其它3 个基因组代表种  42-45
  3.2 四倍体棉种  45-63
    3.2.1 陆地棉  45-47
    3.2.2 海岛棉  47-48
    3.2.3 黄褐棉  48-49
    3.2.4 达尔文氏棉  49-50
    3.2.5 四倍体基因组的综合核型参数  50-63
第四章 基于原位杂交的核型分析  63-78
  4.1 基于核型主要参数的综合比较  63-68
    4.1.1 染色体类型及其臂比值  63-64
    4.1.2 随体或NOR 定位比较  64-65
    4.1.3 平均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类型的比较  65-66
    4.1.4 基于rDNA-FISH 的核型分析  66-68
  4.2 基于核型重合率为主的比较  68-78
    4.2.1 总体特征  68-70
    4.2.2 四倍体棉种之间的重合率分析  70
    4.2.3 二倍体7 个基因组之间的重合率分析  70-72
    4.2.4 二倍体部分基因组内的重合率分析  72-74
    4.2.5 二倍体17 个棉种的重合率分析  74-75
    4.2.6 二倍体7 个基因组与四倍体棉种的重合率分析  75-76
    4.2.7 二倍体A 和D 基因组与四倍体棉种的重合率分析  76-78
第五章 讨论  78-87
  5.1 几个棉种的分类  78-79
    5.1.1 阿非利加棉的分类地位  78-79
    5.1.2 澳洲3 个棉种的基因组归类  79
  5.2 四倍体棉种的起源和进化  79-83
    5.2.1 四倍体棉种的进化途径  79-80
    5.2.2 四倍体棉种A 亚组的供体  80-81
    5.2.3 四倍体棉种D 亚组的供体  81-83
  5.3 棉属45S rDNA 位点的进化  83
  5.4 关于二倍体棉种进化的研究  83-85
  5.5 关于试验方法的讨论  85-86
  5.6 四倍体棉种A、D 亚组染色体的区分  86-87
第六章 全文结论  87-89
参考文献  89-98
致谢  98-99
作者简介  99-100

相似论文

  1.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JSP环境下成套订单研究,F273
  2. 两个不同叶色棉花品种光合功能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及机理,Q945.11
  3. 易错PCR定向进化扩展青霉FS1884脂肪酶,Q78
  4. K-均值聚类算法的研究与改进,TP311.13
  5. 极端气象灾害下考虑不确定断线故障的电力系统随机优化调度,TM73
  6.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的磷酸蛋白质组学研究,S562
  7.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8. 昆虫OBP CSP和sid-1基因的预测及序列分析,Q78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地方株分离鉴定及HN104株与HN091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S852.65
  10.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11.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2.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13.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14. 转录因子在棉纤维起始期的表达特征及三个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Q943
  15. 新型菊酯类农药降解酶的生化鉴定及分子改造研究,X172
  16. FISH检测多粘类芽孢杆菌研究及其在猪粪有机肥和土壤中的应用,S144
  17. 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的适合度代价,S435.622.3
  18. 八种昆虫转录组数据中OBP、CSP和RyR基因预测及序列分析,S433
  19. 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5.621
  20. 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21. 花铃期遮荫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特征的影响,S5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纤维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