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应用多种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作 者: 郭雯
导 师: 王岭;姚青;王廷
学 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乳腺癌 HPV-16 HPV-18 实时荧光定量PCR 透射电镜
分类号: R737.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乳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世界约有13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而有约40万人死于该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GLOBOCAN2000: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Worldwide, Version 1.0),2000年全球女性乳腺癌的新发病例超过100万,标化发病率为35.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51/10万。从世界范围来看,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妇女首发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京、津、沪等大城市,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1]。乳腺癌的病因有很多,包括不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初潮年龄早、良性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放射线暴露等因素已经被确认与乳腺癌有关。但是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研究其发病原因对于人类攻克乳腺癌这一难关有着重要意义。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经证明是宫颈癌的主要成因,比如HPV 16、18、31、33和39。同时,HPV也被认为是其他部位发生鳞状细胞癌的原因,比如肛门、外阴和食管[2,3]。1990年,Band等人曾报告HPV DNA可以使人乳腺上皮细胞永生化,减少它们对生长因子的需要[4]。自1992年后,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在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到高危险的HPV [5-15]。另一方面,尚无证据表明HPV会感染人体内的乳腺组织,迄今为止也没有报告过HIV/AIDS病人的乳腺内发生HPV感染[16]。此外,众多的研究已经在乳腺癌组织内检测到HPV DNA。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即HPV是否在乳腺癌中起到了一定的致癌作用。另一方面,人乳头状瘤病毒似乎无法在体外感染正常的乳腺细胞,而对于AIDS病人而言,也没有观测到人类乳腺感染HPV。当前尚无法解释这些具有冲突的观测结果。在乳腺癌的各个致癌阶段,有关HPV感染具有的潜在作用应当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加以确认。由此,我课题小组结合我科临床取材方面的优势,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管内分泌外科2009.3~2010.3乳腺癌组织标本80例,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80例。80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为35-75岁的女性,中位年龄55.4岁。其中包括44例浸润性导管癌,20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小叶原位癌,3例单纯癌,2例硬癌,1例髓样癌,1例腺癌。8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年龄为25~67岁的女性,中位年龄43.6岁。其中包括乳房纤维腺瘤57例,乳管内乳头状瘤23例。我们参考了国内外众多文献,采用了国际上运用比较广泛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的方法,并且同时运用了透射电镜的方法作为验证实验。具体情况如下:1.根据查阅的国内外众多文献,最终选取了目前检出率比较高的HPV 16,以及HPV 18亚型作为目标亚型,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管内分泌外科2009.3~2010.3乳腺癌组织标本80例,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80例。80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为35-75岁的女性,中位年龄55.4岁。其中包括44例浸润性导管癌,20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小叶原位癌,3例单纯癌,2例硬癌,1例髓样癌,1例腺癌。8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年龄为25~67岁的女性,中位年龄43.6岁。其中包括乳房纤维腺瘤57例,乳管内乳头状瘤23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作为检测方法,同时选择HPV 16以及HPV 18全长质粒作为阳性对照,蒸馏水作为阴性对照。2.仍然是上述所收集的乳腺组织,取肿瘤组织,按照所要求的标准制成标本,送我校直基础部电镜中心观察,摄片。所得出的结论:以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并且应用透射电镜实验来作为验证,从而检测乳腺癌组织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是否含有HPV 16,以及HPV 18。试验的结果为:在两种实验中,均未在乳腺癌和(或)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检测出HPV 16,HPV 18。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5-6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3
前言  13-15
文献回顾  15-30
  1 HPV 的概述  15-17
  2 HPV 相关的癌症和疫苗  17-18
  3 HPV 的感染及其肿瘤发生的过程  18-27
  4 HPV 与乳腺癌关系的进展  27
  5 HPV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7-28
  6 结论和后续工作  28-30
引言  30
1 材料  30-31
2 实验方法  31-35
3 实验结果  35-44
4 实验讨论  44-47
小结  47-49
参考文献  49-66
附录  66-74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74-75
致谢  75

相似论文

  1. 草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方法的研究,S646.13
  2. 烟草花粉管内吞作用机制的细胞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Q942
  3.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4. 新疆紫草细胞的稀土生物学效应及遗传转化,S567.239
  5. 大白菜霜霉菌诱导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436.341
  6.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7. 萝卜镉胁迫响应相关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S631.1
  8.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9.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照射的相关研究,R737.9
  10. 五个棉花逆境相关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562
  11. 乳腺癌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R737.9
  12. CIF与CEF方案用于Ⅱ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R737.9
  13. 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与ER、PR及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R445.1
  14. HOXA9 HOXA10 HOXA1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R737.9
  15. 乳腺癌免疫分型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及用于预后判断的可行性,R737.9
  16. 环磷酰胺LDM联合MTD在乳腺癌抗血管生成、诱导凋亡方面的研究,R737.9
  17. MTD化疗联合节律化疗对乳腺癌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研究,R737.9
  18.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在骨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9
  19. 全乳腺大切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灶形态学变化及部分分子生物学特点研究,R737.9
  20. 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R737.9
  21. 联合检测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R737.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乳腺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