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早期蕈样肉芽肿紫外线光疗疗前疗后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变化的研究

作 者: 王涛
导 师: 郑和义;刘跃华
学 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专 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蕈样肉芽肿 光疗 PUVA NB-UVB 病理变化 BCL-2 STAT-3 CCL17 CCL27 BCL-2/IgH融合基因
分类号: R739.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对24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TCL)中最常见的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早期(I A, IB,ⅡA期)患者经PUVANB-UVB等治疗前后临床分析,同时与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光疗对蕈样肉芽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材料和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10年7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MF患者。标本均为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SP法免疫组化染色,PUVA采用waldmann(7001K), NB-UVB采用waldmann(7001)。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发病年龄、TNM分期、治疗方法、治疗时间、治疗次数、维持治疗时间、基因重排、预后及复发等。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13例(13/24,54.2%),女性11例(11/24,45.8%),男女比例1.18:1。所有病例标本均根据临床皮损面积和病理表现并结合免疫组化确诊分级,按照TNM分期标准,T1N0M0期6例(25%),TINxMO期1例(4.2%),T2N0M0期15例(62.5%),T2N1M0期1例(4.2%),其中ⅠA期6例(25%),ⅠB期15例(62.5%),ⅡA期3例(12.5%)。平均发病年龄33.67岁[26.2647~41.0686],平均治疗次数104.5次[75.71~133.29],平均治疗时12.875月[9.90~15.85],平均维持治疗时间11.08月[2.13~20.04]。其中完全治愈13例(54.2%),部分治愈8例(33.3%),缓解3例(12.5%),无改善0例,恶化0例(0%),复发8例(33.3%),使用放射治疗3例(12.5%),基因重排(TCR)检查共6例,其中阳性2例(33.3%),阴性4例(66.7%)。仅采用PUVA治疗9例(37.5%),仅NB-UVB治疗6例(25%),PUVA治疗有效后采用联合NB-UVB合用9例(37.5%)。PUVA治疗的患者中(n=9),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8.89%,复发率为11.11%;NB-UVB治疗组中(n=6),治疗有效率为100%,复发率为33.33%;联合治疗组中(n=9)有效率为77.78%复发率为55.56%。三种治疗方法之间治疗次数、治疗时间、维持治疗时间、有效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次数P值=0.132,治疗时间P值,0.675,维持治疗时间P值=0.347,有效率P值=0.473,复发率P值=0.147,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UVA和NB-UVB是治疗早期MF有效的皮肤靶向治疗方法。NB-UVB适合皮损浸润较浅,病情早期的患者,PUVA更适合皮损浸润较深,病情较重的患者,而PUVA治疗缓解后,再用NB-UVB维持治疗的方法可减少UVA的总摄入量,减少了潜在的致癌风险。目的:紫外线光疗治疗早期MF安全有效,但其治疗前后病理改变目前研究较少。通过对24例早期MF患者经PUVA和NB-UVB以及联合治疗前后病理表现的分析,同时与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早期MF的病理诊断标准、光疗前后病理变化,为早期诊断MF以及光疗治疗早期MF提供病理上的支持。材料和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10年7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MF患者光疗前后的48分皮肤病理标本。标本均为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分析和总结24例早期MF患者在光疗前后病理上变化,包括亲表皮性、角质层变化、表皮变化、炎症浸润模式、血管扩张、真皮纤维化、以及其他真皮变化等方面进行总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后,24例患者48份病理标本其表现在淋巴细胞于表皮Paget样分布(P<0.05)、Pautrier微脓疡(P<0.01)、真皮苔藓样浸润(P<0.05)、纤维化(P<0.01)及血管扩张(P<0.01)等方面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光疗是治疗早期MF有效的治疗方法。光疗可以改变MF亲表皮性、真皮浸润模式、纤维化程度以及血管扩张,在病理学上,判断治疗是否有效以及描述光疗治疗早期MF病理变化时应注意亲表皮性、真皮浸润模式、纤维化程度以及血管扩张的改变。目的:通过对光疗前后24例早期MF患者皮损中BCL-2STAT-3CCL17CCL27表达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检测光疗前后MF肿瘤细胞的抗凋亡能力,以及表皮趋化因子表达的变化,研究光疗治疗早期MF可能的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10年7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MF患者经光疗治疗前后的共48例皮损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皮损中BCL-2、STAT-3、CCL17、CCL27表达情况,以正常人眼皮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光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免疫组化结果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紫外线治疗后,早期MF患者皮损中BCL-2表达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X2=13.195,P<0.05);表皮中CCL17和CCL27表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前者X2=8.703,P<0.05;后者X2=10.783, P<0.05); STAT3在淋巴细胞中表达阳性率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X2=2.421,P>0.05);在表皮中表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X2=8.171,P<0.05)。结论:紫外线光疗疗法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对早期MF起治疗作用:下调BCL-2的表达,而促进皮损内肿瘤细胞的凋亡;并通过下调表皮内趋化因子的表达,抑制淋巴细胞向表皮内浸润;通过抑制细胞信号转录和活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应用紫外线光疗疗法对早期MF进行姑息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早期MF经紫外线光疗前后患者BCL-2/IgH融合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及其与复发和疗效的关系,探讨紫外线光疗可能的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提取本研究中入组的24例早期MF患者经紫外线光疗治疗前后的石蜡包埋组织中DNA,以预实验中阳性表达者为阳性对照,蒸馏水为空白对照,正常人为阴性对照,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治疗前后BCL-2/IgH拷贝数量的变化,并与复发和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紫外线光疗治疗早期MF疗效和疾病转归的关系和光疗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早期MF患者在治疗前后皮损组织中BCL-2/IgH融合基因的相对表达值(△CT)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BCL-2/IgH上调或下调与复发及疗效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外线光疗治疗早期MF可以下调BCL-2蛋白表达可能具有其他的非特异性途径,而不是通过减少BCL-2/IgH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调节。

全文目录


英文缩写  5-7
第一部分 早期蕈样肉芽肿紫外线光疗前后临床分析  7-31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1
  前言  11-12
  一 资料和方法  12-13
    1.一般资料  12
    2. 方法  12-13
    3. 统计学分析  13
  二 结果  13-20
    1. 性别  13-14
    2. 发病年龄  14
    3. 分期  14
    4. 治疗方法  14-15
    5. 治疗次数  15-16
    6. 治疗时间  16
    7. 维持治疗时间  16-18
    8. 预后  18-19
    9. 放疗  19
    10. TCR结果  19-20
  三 讨论  20-26
    1. 发病情况  20-22
    2. 治疗方法的选择  22-24
    3. 局部浅层X线治疗的选择方案  24-25
    4. TCR基因重排检查的意义  25-26
  四 结论  26-27
  五 参考文献  27-31
第二部分 紫外线光疗前后早期蕈样肉芽肿病理变化分析  31-54
  中文摘要  31-32
  ABSTRACT  32-33
  前言  33-35
  一 资料和方法  35-41
    1.一般资料  35
    2. 方法  35-36
    3. 统计学分析  36-41
  二 结果  41-46
    1. 亲表皮性  41
    2 角质层  41
    3. 表皮改变  41-42
    4. 炎症浸润模式  42-43
    5. 真皮变化  43-46
  三 讨论  46-50
  四 结论  50-51
  五 参考文献  51-54
第三部分 紫外线光疗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前后BCL-2STAT-3CCL17CCL27表达变化的研究  54-94
  中文摘要  54-55
  ABSTRACT  55-56
  前言  56-59
  一 材料和方法  59-63
    1. 材料  59-60
    2 实验方法  60-61
    3 结果评价  61-62
    4 统计学处理  62-63
  二 结果  63-83
    2.1 BCL-2蛋白在早期MF经紫外线光疗治疗前后皮损中的表达  63-68
    2.2 CCL-17蛋白在早期MF经紫外线光疗治疗前后皮损中的表达  68-71
    2.3 CCL-27蛋白在早期MF经紫外线光疗治疗前后皮损中的表达  71-75
    2.4 STAT3蛋白在早期MF经紫外线光疗治疗前后表皮和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75-83
  三 讨论  83-89
    3.1 紫外线光疗治疗MF的机制  83
    3.2 MF的发病机制  83-85
    3.3 本研究中紫外线光疗对早期MF中BCL-2、CCL17、CCL27、STAT3表达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85-89
  四 结论  89-90
  五 参考文献  90-94
第四部分 荧光定量方法检测紫外线光疗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前后BCL-2/IGH融合基因变化的研究  94-110
  中文摘要  94-95
  ABSTRACT  95-96
  前言  96-98
  一 材料和方法  98-102
    1 材料  98
    2 实验方法  98-101
    3. 实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  101-102
  二 结果  102-105
    2.1 实验结果  102-103
    2.2 BCL-2/IgH融合基因扩增结果及数据分析  103-104
    2.3 统计学分析结果  104-105
  三 讨论  105-107
  四 结论  107-108
  五 参考文献  108-110
第五部分 综述  110-120
  参考文献  116-120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会议  120-124
致谢  124-125

相似论文

  1. CADPE抗肿瘤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735.2
  2. sCD40L对白血病HL-60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R733.7
  3. 黄芪丹参药对及其有效组分对肾纤维化JAK/STAT信号途径的干预作用,R285.5
  4. 蟾蜍灵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R285
  5. 大承气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R285.5
  6. 丁香胃灵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泌素(GAS)水平及Bc1-2蛋白表达的影响,R285.5
  7. 丹参酮ⅡA微乳抗H22小鼠肝癌的研究,R285.5
  8. GM-CSF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R644
  9. 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R743.33
  10. 罗汉果的遗传毒性与胚胎发育毒性实验研究,R285.5
  11. 全阴囊Ⅲ°烧伤的不同修复方式对猪生精细胞Bcl-2、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R644
  12. 1、Bcl-2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2、羟基酪醇合成新方法的研究,R96
  13. 沙利度胺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R735.9
  14. 靶向Bcl-xl的RNAi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影响的实验研究,R735.9
  15.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高糖状态下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R966
  16. 海藻糖对胸骨低温保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R318.52
  17. 白花丹素联合多西他赛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其机制研究,R737.25
  18.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R737.14
  19. 稻瘟病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MoIAP的功能分析及Bcl-2对水花生致病菌蕉斑镰刀菌的影响,S435.111.4
  20. Ki-67和Bc1-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9.8
  21. 不同游泳运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NF-κB、Bcl-2、Bax基因的表达,R8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皮肤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