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
作 者: 李辉
导 师: 樊志民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关键词: 高等农业教育 教材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配置效率
分类号: G64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农业是以科技为依托、技术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战略问题,为农业与农村发展输送专门人才、产出重大科研成果并提供服务是高等农业教育的中心任务,而教材建设是发展农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高等农业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科技人才,必须重视高等农业教育的教材建设与改革。本研究选择了“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这一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从宏观的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体系设计和微观的院校教材建设体制建立、机制创新等方面,集成对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前人对教材建设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对一般教材的内涵建设和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普遍性规律进行探讨,针对高等农业教育教材方面的研究成果甚显不足。基于此,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丰富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教材建设理论,探究形成一套体现农业教育自身特点的教材建设实践应用成果体系。通过发挥教材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服务。论文首先对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的有关理论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通过对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发展历程的回顾,梳理、总结、分析了不同时期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成绩、经验、创新与不足。随后文章系统分析了高校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现状,分析结果指出,高等农业教育的教材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论文进一步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集中体现在教材建设的评价方法和教材自身建设这两个要素上。由此论文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与写作,一是对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二是运用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和实证方法,实证检验了教材建设状况对学校教育效率的重要作用,现状实证分析结果和教材建设相关理论为解决存在问题指明了研究路径。论文最后从宏观的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体系设计和微观的学校教材建设体制建立、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本论文研究过程分别应用了书斋式研究、问卷法、比较法、实测法、系统分析法、哲学分析法,以及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注重书斋式研究与现场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并举,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宏观研究与中观、微观研究协作,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配合进行了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论文首先在梳理国内外教材建设研究和自身理论的基础上,对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建设的基本概念及历史演进状况进行了定性分析。其次,完整地回顾、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历程。第三,文章整理分析了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现状,分析形成了影响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要素。第四,重新优化构建了高等农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五,通过经济学方法,使用建立在优化后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教材现状进行调查中得出的相关数据,采用Tobit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形成了问题解决的针对性措施。文章的最后就教材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分别给出了问题解决方法。本论文可能具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首次提出将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填补了国内该方面研究的空白。在回顾历程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分析了不同时期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成绩、经验、创新与不足,为今后高等农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和科学研究形成了重要的可借鉴资源。第二,论文对原有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优化,使其维度界定更加清晰,内涵更加明确,操作性更强。第三,论文应用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在该研究领域首次分析计算了包括教材建设在内的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育阶段的资源配置效率。文章第一次将教材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解释变量,实证检验了影响高等农业院校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第四,就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管理、编写、出版、选用机制和开展教材质量评价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支持充分、实践基础可靠;理念先进、操作性强、针对性好;科学、系统、较为完整的教材建设体系设计与机制建立、体制创新建议。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导论 14-27 1.1 研究背景 14-15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6 1.2.1 研究目的 15 1.2.2 研究意义 15-1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2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6-17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7-21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1-22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2-25 1.4.1 研究思路 22-23 1.4.2 研究方法 23-25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25-27 第二章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理论分析 27-35 2.1 相关概念界定 27-28 2.2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的特性 28-30 2.2.1 基本特性 28-29 2.2.2 发展特性 29-30 2.3 教材的功能 30-32 2.3.1 基本功能 30-31 2.3.2 拓展功能 31-32 2.4 教材建设的相关理论 32-34 2.4.1 教材建设的组织形式 32-33 2.4.2 教材建设的主体 33 2.4.3 教材的内容建设 33-34 2.4.4 教材的建设管理 34 2.5 本章小结 34-35 第三章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发展历程 35-49 3.1 农业教育体系创立时期(1912—1948) 35-38 3.1.1 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35 3.1.2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状况 35-38 3.2 改造、仿苏、探索时期(1949—1965) 38-40 3.2.1 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38 3.2.2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状况 38-40 3.3 挫折、倒退、停滞时期(1966—1976) 40-41 3.4 恢复、改革、发展时期(1977—1995) 41-43 3.4.1 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41-42 3.4.2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状况 42-43 3.5 提高、深化、创新时期(1996—) 43-46 3.5.1 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43-44 3.5.2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状况 44-46 3.6 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借鉴 46-48 3.7 本章小结 48-49 第四章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49-62 4.1 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情况 49-50 4.1.1 办学规模 49 4.1.2 教师情况 49-50 4.1.3 院校数量 50 4.2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 50-58 4.2.1 教材建设现状 51-53 4.2.2 不同类型教材之间的比较 53-56 4.2.3 教材建设成绩分析 56-58 4.3 教材建设中问题及成因分析 58-61 4.3.1 存在问题 58-59 4.3.2 成因分析 59-61 4.4 本章小结 61-62 第五章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62-71 5.1 教材评价界定 62-63 5.2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研究内容 63-64 5.2.1 指导思想 63 5.2.2 目标要求 63-64 5.2.3 研究背景 64 5.2.4 研究内容及形成成果 64 5.3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64-65 5.4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5-69 5.4.1 评价指标的设计 66 5.4.2 评价标准的设计 66-67 5.4.3 指标权重的设计 67 5.4.4 量表及综述栏目设计 67 5.4.5 电子教材和课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7-68 5.4.6 具体成果 68-69 5.5 评价指标体系验证分析 69-70 5.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调查 69 5.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实测验证 69 5.5.3 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调查及实测验证结果 69-70 5.6 本章小结 70-71 第六章 教材建设对高等农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71-102 6.1 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理论基础 71-83 6.1.1 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路径 72-74 6.1.2 教材建设软环境对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74-75 6.1.3 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一般均衡原则 75-78 6.1.4 教材建设对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影响测度方法 78-83 6.2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 83-96 6.2.1 对高等农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83-94 6.2.2 决策单元效率连续型变动——Malmquist 模型 94-96 6.2.3 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变动的解释 96 6.3 教材建设对高等农业院校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 96-100 6.3.1 2009 年决策单元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水平 97-98 6.3.2 教材建设对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力分析 98-100 6.4 本章小结 100-102 第七章 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体系设计与机制创新 102-137 7.1 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02-103 7.1.1 指导思想 102 7.1.2 建设目标 102 7.1.3 建设原则 102-103 7.2 教材建设的机制创新 103-130 7.2.1 管理机制 103-111 7.2.2 编写机制 111-116 7.2.3 出版机制 116-124 7.2.4 选用机制 124-130 7.3 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材建设 130-133 7.3.1 教材内容着力体现创新内涵 130-131 7.3.2 教材体系需符合创新人才认知规律 131 7.3.3 教材中应设计学生学习的情景条件 131-132 7.3.4 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认知主体 132-133 7.4 教材质量评价工作实施的方法优化 133-136 7.4.1 工作体制 133-134 7.4.2 工作机制 134-135 7.4.3 工作实施 135-136 7.5 本章小结 136-137 参考文献 137-141 附录 141-148 附件1: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及专家评议表 142-143 附件2:高等教育电子教材和课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专家评议表 143-145 附件3: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建设情况调查表 145-147 附件4: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选用及相关信息调查表 147-148 致谢 148-149 作者简介 149
|
相似论文
-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 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定价理论研究,G642.0
-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 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R47
- 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项目管理问题研究,G254.3
- 基于和谐理念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体系研究,F224
- 食品行业营销道德问题研究,F426.82
- 海岛型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X826
-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G645.1
- 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与分级技术研究,TV122.4
-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绩效评价研究,G434
- 基于属性数学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程度评价研究,U491
- 城市广场景观特色分级指标体系研究,TU984.18
- 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F406.7;F426.6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课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