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俄语被动句的多维研究

作 者: 王志坚
导 师: 李勤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俄语被动句 生成和转换 语义结构模式 认知特点 语体功能 篇章功能
分类号: H3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被动句作为俄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式,在语法研究中受到特别的关注。一般来说,语法研究多是对语言系统中句法现象的研究,而句法体系是句法单位各个层次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封闭体系。俄语被动句的系统研究,不仅要研究句子,还要研究篇章等;不仅需要考虑到被动句的组织结构,还应该考虑到其意义结构或语义结构,这样才能对俄语被动句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和解释。被动句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从句法上讲,被动句是由主语、谓语和补语这些成素构成的。从语义上讲,它包括主体、客体和动作,客体是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表示受事客体。被动态属于动词词形变化范畴,是及物动词聚合体的构成部分。从功能语义场角度来看,表示被动语义的不同层级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功能语义场是有层级的,分为中心和边缘部分。功能语义场的核心之一是主动意义/被动意义的对立。被动意义次场的中心是被动动词形式聚合体。俄语还有一些被动句变体形式,但都属于被动句的边缘或非典型现象。这些边缘性被动句中,我们重点研究了性质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性质被动句是俄语被动句中一种特殊形式,其句法特征表现为无施事、未完成体、现在时等,其语义特征是:语法主语通过谓语动词呈现出的某种属性特征。意义被动句严格意义上不属于被动句范畴,它是通过词汇、语调等手段表示被动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表被动意义的动名结构,该结构中,动词的词汇意义已经失去独立性,成为功能性动词。俄语被动句有两种不同意义类型:一种是动态被动句,一种是静态被动句。前者表现为行为的过程性意义,后者表现为行为的结果和行为的状态(静态)。俄语中,绝大多数被动句表示的意义为静态意义。其中静态被动句有可分为结果性意义和静态意义,二者的区别在于能否进行态的转换。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句子的产生要经过四个层次:语义角色层→主客体层→主语补语层→主题述题层,其中,二三层次之间的对应关系叫做角色配位,即句法层单位和语义层单位之间的对应模式。角色配位研究关于句法和语义接口问题,跟态关系密切。本文运用普遍语法原则理论来描写被动句的生成过程。俄语被动句的生成条件是:及物动词被动化和NP移位。首先是主动句中的及物动词必须经过被动化处理后,导致NP移位,即客体补语移动到主语位置,提升为主格。其中要经过题元理论、投射原则、格过滤、约束理论等核查检验,最后,通过语音形式和逻辑形式的处理,转换生成为被动句。这就是被动句的生成转换的全过程。被动句的实质是提升客体地位。只要客体变成主语,主体就自动失去了句法第一位,主体被抑制后,成为一个处于核心之外的情景参与者即附加语。要实现多层次地描写句子的句法结构还要考虑到句子的语义结构。语义结构是深层结构,是言语手段进行编码的表现手段。语义模式的研究从分析句子的语义层单位入手。被动句的语义结构的完整模式为:受事客体+被动化动词+施事主体。在这个语义模式中,动词词汇对被动构式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它决定了被动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句子其它所有成分的统领者。被动语义结构模式是由三个构成成素(施事、受事和被动谓词)的共同选择决定。这种选择关系主要反映在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三者语义角色不同,彼此分工合作,互相制约限制,最终能够彼此兼容、构成一个合格的结构模式。这个模式的语义特征表现为客体对象的受动性以及行为作用下呈现出的结果性或状态性。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被动句不是由主动句转换而来的,而是人类认知发展的结果。认知语法认为,句法是以语义为基础的,而语义是概念或意象的形成过程。选择被动句的动因是凸显被动参与者对事件发生所起的积极作用,因而在该结构中,被动参与者被选择为句子的前景(即主语)。通过前景和背景区分的凸显原则来选择不同的语态。凸显原则对主语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被动句的认知功能是从动作承受者和状态的视角表现事件,把承受者当成关注的对象加以凸显,即凸显事件的结果或受动性。被动句的显著特点是:受事主语的述谓特征表示状态。因此,被动句的理想化认知模式为“致使因素→变化→状态”。致使性事件不仅是主动句典型性事件,也是被动句典型性事件。该事件的前提条件是力或能量的传递,而力的传递具有方向性,在语言上体现为态的变化。主动态和被动态由不同方向的力决定。主动态由右矢量动词体现出来,而被动态则是由左矢量动词体现出来。矢量动词方向的变化导致态的变化。右矢量动词一般为及物动词,而左矢量动词则是通过及物动词被动化后形成的,即通过增加被动形态词缀构成的。象似性原则是人类认知普遍规律的语言表征原则,体现为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存在一种象似性对应关系。象似性原则同样体现在俄语被动句中,主要表现为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等。句法研究跟语体研究的结合是语言研究功能化转向的一个体现。被动结构的研究离不开语体。被动结构在不同语体中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这跟被动结构本身蕴含的语义特征“中立化、客观化”有关。因此,这种特征跟科技、公文事务语体语言特征要求相吻合,被动结构故而较多地出现在这些书面语体之中,而在口语体中则很少见到。不同的句法结构可能造成不同的效果,作家利用这种可能并加以创造发挥,以此实现他的创作意图。从功能修辞角度来看,俄语语体间的相互作用中,一些语言因素由某一语体进人另一语体后往往发生修辞功能的转化。被动结构常出现在科技、公文语体中,如果频繁出现在文学篇章中,就会形成“陌生化”效果,产生一种新的附加意义。在艺术篇章中,作家有时会故意选用被动结构,聚集使用,巧妙利用句法功能,从而实现被动句在艺术篇章中特有的审美价值。语言的功能是在交际过程即篇章中实现的,而篇章功能则通过交际语用功能来实现篇章的衔接与连贯。篇章的特征表现为语义和形式上的连贯性和完整完整性。被动句可以用于不同的交际目的,通过实义切分手段实现交际语用功能:交际意图功能、突出主题功能、凸显焦点功能等。篇章的连贯性是指篇章构成成素之间的连贯。俄语被动句可以确保篇章的统一和连贯。它在篇章中的衔接与连贯作用主要体现在主题推进、主题转换等方面。本文的研究对俄语语法教学和句法研究具有一定启发作用;在类型学和其它句法语义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人机对话、机器翻译等实用技术领域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全文目录


致谢  5-7
中文摘要  7-10
Abstract  10-21
第一章: 绪论  21-44
  1.1 研究现状  21-36
    1.1.1 国外研究现状  21-31
      1.1.1.1 态范畴  22-26
      1.1.1.2 被动态的划分  26-27
      1.1.1.3 被动态意义研究  27-28
      1.1.1.4 态的功能语义场研究  28-29
      1.1.1.5 被动句交际语用意义研究  29-31
    1.1.2 国内研究现状  31-35
      1.1.2.1 态范畴  31-33
      1.1.2.2 被动态意义研究  33-34
      1.1.2.3 被动句交际语用研究  34-35
      1.1.2.4 被动句认知研究  35
    1.1.3 存在问题  35-36
  1.2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36-37
    1.2.1 研究意义  36
    1.2.2 研究的创新点  36-37
  1.3 研究的理论框架  37-41
    1.3.1 管约理论  37-38
    1.3.2 功能语义场理论  38-39
    1.3.3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39
    1.3.4 认知语法理论  39-40
    1.3.5 两种语言学流派理论的协配  40-41
  1.4 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41-42
    1.4.1 研究对象  41
    1.4.2 研究任务  41-42
    1.4.3 研究方法  42
  1.5 文本框架  42-44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解读  44-109
  2.1 态范畴  44-48
  2.2 表被动意义的带-ся 动词  48-60
    2.2.1 带-ся 动词的分类  49-50
    2.2.2 带-ся 被动动词类型  50-51
    2.2.3 带-ся 被动动词的界定标准  51-56
    2.2.4 带-ся 被动动词的体形式  56-60
  2.3 被动句类别  60-89
    2.3.1 被动句的分类  60-62
    2.3.2 意义被动句  62-66
    2.3.3 动态和静态意义被动句  66-77
      2.3.3.1 动态意义被动句  67-68
      2.3.3.2 静态意义被动句  68-77
    2.3.4 性质被动句  77-89
      2.3.4.1 句法构造  79-80
      2.3.4.2 语义特征  80-84
      2.3.4.3 与带-ся 典型被动句的区别  84-88
      2.3.4.4 性质主动句  88-89
  2.4 两态的区分  89-90
  2.5 两态转换及其条件  90-98
    2.5.1 转换模式  92-95
    2.5.2 转换限制  95-98
  2.6 диатеза 与 залог  98-105
  2.7 本章小结  105-109
第三章: 被动句的生成  109-136
  3.1 词库  110-114
  3.2 投射原则  114-116
  3.3 题元理论  116-118
  3.4 X-杠理论  118-120
  3.5 格理论  120-125
  3.6 动词的被动化和 NP 移位  125-135
    3.6.1 动词被动化  125-126
    3.6.2 NP 移位  126-127
    3.6.3 NP 语迹  127-130
    3.6.4 被动句生成过程  130-134
    3.6.5 被动句生成的局限性  134-135
  3.7 本章小结  135-136
第四章: 被动句语义结构  136-159
  4.1 被动句动词语义特征  137-143
    4.1.1 语义特征  138-141
      4.1.1.1 及物性(多价性)  138-139
      4.1.1.2 动作性  139
      4.1.1.3 自主性和可控性  139-141
      4.1.1.4 结果性  141
      4.1.1.5 致使性  141
    4.1.2 动词的限制条件  141-143
  4.2 施事语义特征  143-148
  4.3 受事语义特征  148-152
  4.4 构成成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52-153
  4.5 结构模式的语义特征  153-158
    4.5.1 非自主性、承受性和结果性  154-155
    4.5.2 概括事实意义  155
    4.5.3 具体过程意义和非限制次数意义  155-156
    4.5.4 情态意义  156-158
  4.6 本章小结  158-159
第五章: 被动句认知特征  159-187
  5.1 被动句认知特点概述  159-162
  5.2 前景和背景  162-168
    5.2.1 前景和背景  163-165
    5.2.2 凸显原则与主语选择  165-168
  5.3 象似性原则  168-176
    5.3.1 顺序象似性  168-170
    5.3.2 标记象似性  170-172
    5.3.3 数量象似性  172-174
    5.3.4 距离象似性  174-176
  5.4 致使结构与力  176-185
    5.4.1 致使结构  176-180
    5.4.2 力与被动句  180-183
    5.4.3 力与致使结构  183-185
  5.5 本章小结  185-187
第六章: 被动句功能研究  187-226
  6.1 被动句的语体功能  187-212
    6.1.1 报刊政论语体  189-192
    6.1.2 科学语体  192-196
    6.1.3 文艺语体  196-205
      6.1.3.1 小说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197-198
      6.1.3.2 小说文本分析的语言学方法  198-200
      6.1.3.3 被动句的审美功能  200-205
    6.1.4 公文事务语体  205-208
    6.1.5 口语体  208-212
  6.2 被动句的篇章功能  212-224
    6.2.1 篇章概念及其特征  212-214
    6.2.2 篇章中被动句的交际语用功能  214-221
      6.2.2.1 篇章的交际语用功能  214-215
      6.2.2.2 篇章中被动句的交际语用功能  215-221
        6.2.2.2.1 交际意图功能  217-218
        6.2.2.2.2 突出主题功能  218-220
        6.2.2.2.3 凸显焦点功能  220-221
    6.2.3 篇章的衔接与连贯功能  221-224
      6.2.3.1 主题推进功能  222-223
      6.2.3.2 主题转换功能  223-224
  6.3 本章小结  224-226
第七章: 结束语  226-231
  7.1 主要内容和观点  226-229
  7.2 不足和展望  229-231
参考书目  231-249

相似论文

  1. 从篇章语言学角度分析德国网络上的租房广告,H33
  2. “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H13
  3. 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推论连接成分研究,H146
  4.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G623.22
  5. 现代汉语被动从句研究,H146
  6. 汉英反义形容词对比研究,H313
  7. 语体学视野中的《论语》研究,H109.2
  8. 抑郁倾向大学生情绪认知特点及生理指标变化研究,R749.4
  9. 时间连接成分“然后、以后、后来”的篇章功能与习得情况考察,H195
  10. 小学自然学生提问调查研究,G623.6
  11. 现代汉语中“VP+X+是/算+X”格式研究,H146
  12. 汉语“好”的篇章功能分析,H146
  13. 从篇章和语用角度分析德语和汉语的广告语篇,H33
  14. 从篇章语言学角度看德汉熟语在政治评论中的功能,H33
  15. 现代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研究,H146
  16. “A_单+着”结构句法语义功能研究,H146
  17. 现代汉语“AA一V”结构研究,H146
  18. “甚至”的篇章功能分析,H146
  19. “一来”的虚化及相关问题研究,H146
  20. 英语社论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研究,H313
  21. “V+A_单+O”结构研究,H1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俄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