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

作 者: 李颖
导 师: 舒红兵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细胞生物学
关键词: 干扰素 信号转导 核酸识别 LSM14A ISG56 MITA 负反馈调节
分类号: R39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病毒感染诱导Ⅰ型干扰素表达的过程一直是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的热点。宿主细胞通过自身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从而启动下游信号级联反应,诱导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s)、促炎症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和趋化因子等的产生。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病毒的核酸可以被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 TLRs)(如TLR3、7和9)、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 RLRs)(如RIG-I和MDA5)和近年来发现的DNA受体(如DAI和IFI16)识别。其中RIG-I和MDA5识别病毒RNA后,招募其下游接头蛋白VISA(也叫MAVS、IPS-1和Cardif),一方面通过招募TRAF2/6活化IKK激酶复合物,激活转录因子NF-κB;另一方面通过招募TRAF3和TBK1,促进IRF3的磷酸化激活。活化的转录因子NF-κB和IRF3进入细胞核后,协同促进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表达。MITA(也叫STING)是近年来发现的RLRs介导的抗病毒信号转导中另一个重要的接头蛋白,它通过与VISA相互作用,病毒感染后招募TBK1,通过自身寡聚化形成VISA-MITA-TBK1-IRF3复合物,促进TBK1对IRF3的磷酸化激活,从而介导Ⅰ型干扰素的表达。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中,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识别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尽管近十几年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PRRs,揭示了天然免疫中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机制,但许多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为了寻找参与病毒诱导的Ⅰ型干扰素信号转导的未知信号分子,我们以pGL3-ISRE为报告基因,进行了基因筛选。我们的研究发现,LSM14A能有效激活ISRE和IFN-p启动子,并显著协同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HSV)感染诱导的Ⅰ型干扰素的表达。下调内源性LSM14A的表达显著抑制SeV感染早期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同时,也抑制胞质dsRNA和dsDNA诱导的IFN-p启动子的激活。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空斑实验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复制水平检测实验表明,LSM14A有效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此外,我们还发现LSM14A可以直接结合病毒RNA和DNA,作为一种新型胞质病毒核酸受体,通过与RIG-I或VISA相互作用,介导病毒感染诱导的Ⅰ型干扰素的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MITA在RLRs介导的抗病毒信号转导中的调控机制,我们进行了Flag-亲和层析实验,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得到了MITA相互作用蛋白ISG56。ISG56是最早被鉴定出可被病毒和Ⅰ型干扰素诱导表达的蛋白之一。我们的研究发现,过量表达ISG56抑制SeV感染诱导的IRF3、NF-κB和IFN-p启动子的激活;下调内源性ISG56的表达则得到相反的结果。同样的,过量表达ISG56抑制poly(I:C)诱导的抗病毒反应,促进VSV的复制;而下调内源性ISG56的表达则抑制VSV的复制。竞争性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ISG56通过与MITA结合,阻断MITA与其上游分子VISA和下游分子TBK1的相互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ISG56负反馈调控病毒感染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和细胞抗病毒反应。我们的研究发现,LSM14A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病毒核酸受体,参与病毒感染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的信号转导,这将为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提供一种新的病原分子识别机制。此外,我们还发现了ISG56作为Ⅰ型干扰素诱导蛋白,负反馈调节病毒感染诱导Ⅰ型干扰素的表达,此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负反馈调控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2-42
  第一节 天然免疫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  12-24
    一、天然免疫概述  12-13
    二、天然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  13-24
  第二节 抗病毒天然免疫的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机制  24-36
    一、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概述  24-25
    二、Ⅰ型干扰素基因转录调控机制  25-27
    三、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天然免疫信号转导  27-33
    四、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中的调控机制  33-36
  第三节 病毒诱导Ⅰ型干扰素表达的早、晚期事件和干扰素效应因子  36-42
    一、病毒诱导Ⅰ型干扰素基因表达的早、晚期事件  36-39
    二、干扰素诱导的效应因子  39-42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42-53
  第一节 实验材料  42-44
    一、细胞系、细胞培养和细胞因子  42
    二、病毒  42
    三、抗体  42-43
    四、表达载体  43
    五、核酸操作及检测试剂盒  43
    六、其它试剂  43-44
    七、耗材  44
    八、特殊仪器和设备  44
  第二节 实验方法  44-53
    一、表达载体构建和质粒纯化  44-45
    二、细胞培养和瞬时转染  45-46
    三、原代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转染  46-47
    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47
    五、蛋白复合物的纯化和质谱鉴定  47-48
    六、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  48-49
    七、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9
    八、RT-PCR  49-50
    九、VSV空斑实验  50
    十、体外结合核酸实验  50-51
    十一、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表达细胞系  51
    十二、细胞核质分离和亚细胞器分离  51-52
    十三、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52-53
第三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一:新型核酸受体LSM14A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53-87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立项依据概述  53-54
  第二节 实验结果  54-84
    一、基因库筛选  54-56
    二、过量表达LSM14A激活ISRE、NF-κB和IFN-β启动子  56-59
    三、下调内源性LSM14A表达抑制病毒感染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  59-67
    四、LSM14A参与细胞抗病毒反应  67-68
    五、LSM14A参与SeV感染早期Ⅰ型干扰素的表达  68-71
    六、人肠癌HCT116细胞LSM14A-Flag-Knock-in细胞系的构建  71-72
    七、LSM14A定位于细胞质  72-73
    八、LSM14A结合poly(I:C)和poly(dA:dT)  73-75
    九、LSM14A与RIG-I、VISA相互作用  75-78
    十、LSM14A介导Ⅰ型干扰素表达需要RIG-I的参与  78-80
    十一、LSM14A、RIG-I、VISA与P-bodies的共定位  80-84
  第三节 小结和讨论  84-87
第四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二:1SG56负反馈调节病毒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  87-107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立项依据概述  87-88
  第二节 实验结果  88-104
    一、ISG56和ISG54是MITA相互作用蛋白  88-91
    二、过量表达ISG56抑制病毒诱导的ISRE和IFN-β的激活  91-96
    三、内源性ISG56的表达下调促进病毒感染诱导的IFN-β激活  96-100
    四、ISG56负调控细胞抗病毒反应  100-101
    五、1SG56阻断MITA-VISA和MITA-TBK1的相互作用  101-104
  第三节 小结和讨论  104-107
第五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  107-109
参考文献  109-120
缩略词表  120-122
作者简历  122-124
致谢  124-125

相似论文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FN-γ相关性研究,R259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遗传变异分析及猪α干扰素的真核表达,S858.28
  3. 唾液酸近氨基端结构域功能及脂多糖对PRRSV诱导IFN-α的影响研究,S858.28
  4.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5. 维生素A和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细胞及Th1/Th2平衡的影响,R725.6
  6. 三个棉花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S562
  7. 重组毕赤酵母遗传稳定性的研究及其表达产物猪α干扰素的分离与纯化,S828
  8.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仓鼠肾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S856.9
  9. 76例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研究,R752.53
  10.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线粒体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R735.35
  11. 血清细胞因子及结核抗体对儿童结核病及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R725.1
  12. MPO、IL-18和INF-γ在人冠状动脉中的表达及与斑块稳定性的初步研究,R541.4
  13. CD59 CD55脂筏效应在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研究,R392.12
  14. CD59-CD2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T细胞信号转导的作用研究,R392.1
  15. 人巨细胞病毒影响滋养细胞B7-H1表达水平的体外实验研究,R714.2
  16. 华南汉族人群中MAFB、IRF6、8q24和10q25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联,R782.2
  17. 白介素-18和干扰素-γ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765
  18. SOCS1沉默增强树突状细胞抗喉癌免疫效应,R739.65
  19. β-连环素及E-钙粘附素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1
  20. STAT2在宫颈癌变阶段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初探,R737.33
  21. 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干扰素-α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R737.1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免疫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