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

作 者: 黄潇
导 师: 杨俊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数量经济学
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 收入分配差距 贫困 收入流动性 机制分析
分类号: F124.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9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较快,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迅速扩大。在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众多因素中,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分配的均等与否与收入分配差距密切相关。并且,教育分配还关系到全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由此,教育使“效率”与“公平”这并不统一的两大难题协调起来。正因为如此,教育不平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分析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轨迹,构建了教育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二者的内在作用机制。并且,贫困阶层位于收入分配的最底层,贫困的减少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同时,贫困阶层往往是弱势群体,容易导致教育缺乏,所以贫困减少同样有助于降低教育不平等程度。因此,研究教育不平等对贫困的影响,既是对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又丰富了减贫研究的实证样本。不仅如此,本文对收入流动性进行测度、分解,以及探讨教育与收入流动的关系,是基于机会公平视角对教育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的扩展。收入流动性反映出相对收入排名的变化,在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充分的收入流动性将有助于降低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导致的负面效应;同时,教育作为促进收入流动的重要渠道,在促进收入分配的机会公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能够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公平”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包括:(1)在回顾中国教育不平等、收入分配差距、贫困的制度变迁基础上,构建了教育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框架。理论模型在Galor and Zeria(1993)的基础上,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扩展。一是考虑到不同层次教育回报率存在异质性的现状,将个体教育选择扩展到不接受教育、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二是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因素、政府教育决策对教育分配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而明晰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阐明了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间的内生性关系,为实证研究建立了理论基础。进一步,对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采用教育基尼系数系统地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教育不平等程度,这在同类文献中也尚属首次。并且,考虑到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内生性关系,本文构建了包含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联立方程组模型,并采用中国1996-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导致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的下降却没能促进收入不平等的减小,教育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并非简单线性关系。之所以未形成教育平等和收入平等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除了不同层次教育回报率差异的原因,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特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因素都有着重要影响。(2)贫困群体位于收入阶层的最底层,是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种特殊情况,贫困的缓解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教育差距有重要影响。由于教育分布不均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投资匮乏,造成贫困人口无法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来摆脱贫困;并且,如果存在教育差距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改观,则可能进一步导致“贫困恶性循环”,最终致使暂时性贫困向持续性贫困转变,甚至持续性贫困的加深。本文采用中国1983-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了教育不平等与贫困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为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作用机理,还运用微观调查数据和Logit模型进行了更深入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够获得初等人力资本是贫困群体是否脱贫的关键因素,教育不平等的缩小有利于促进贫困群体进行初等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摆脱贫困。(3)收入流动性更注重机会公平,与结果的不均等相比,机会公平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并且,在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里,充分的收入流动性将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及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因此,本文从相对收入位置变化角度、收入份额变化角度、社会福利角度等视角出发,对中国1989-2006年间的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度,从而得出更为稳健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首次从收入相对位置出发对我国的收入流动性进行分解,以探讨中国收入流动性变化的内在原因。进一步,本文构建了教育与收入流动的Mlogit模型,研究了教育在促进收入流动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农村和城市的收入流动性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转折点位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然而,这并未带来社会福利的改善。收入流动性的分解结果表明,收入流动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阶层内部,出现了收入阶层固化的倾向,这是导致我国收入流动性降低的内在原因;不仅如此,在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现实背景下,收入流动性的降低不利于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最后,教育对于促进合理的收入流动具有显著作用,包括城市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的提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1
1 绪论  11-21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3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16
    1.2.1 教育不平等  13
    1.2.2 收入分配  13-14
    1.2.3 贫困  14-15
    1.2.4 收入流动性  15-16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6-18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  18-2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31
  2.1 教育不平等的测度  21-22
  2.2 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  22-25
  2.3 教育不平等与贫困  25-26
  2.4 收入流动性  26-28
  2.5 本章小结  28-31
3 中国不平等现象的演变  31-55
  3.1 教育不平等的演变  31-39
    3.1.1 教育分配的制度变迁  31-34
    3.1.2 教育不平等现状  34-39
  3.2 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  39-46
    3.2.1 收入分配的制度变迁  39-41
    3.2.2 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41-46
  3.3 贫困的演变  46-52
    3.3.1 扶贫政策的变迁  47-48
    3.3.2 贫困的现状  48-52
  3.4 本章小结  52-55
4 教育与收入分配: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55-69
  4.1 模型假定  56-57
  4.2 财富分配与短期均衡  57-59
  4.3 财富分配与长期均衡  59-62
  4.4 放松假定的讨论  62-67
    4.4.1 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影响  64-66
    4.4.2 政府教育决策的影响  66-67
  4.5 本章小结  67-69
5 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探讨  69-83
  5.1 模型设定  70-72
  5.2 数据来源及计量方法  72-74
    5.2.1 数据来源  72-74
    5.2.2 计量方法  74
  5.3 实证结果分析  74-80
    5.3.1 教育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间的即期影响及累积影响  75-76
    5.3.2 教育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76-77
    5.3.3 收入因素、教育扩展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  77-79
    5.3.4 稳健性检验  79-80
  5.4 本章小结  80-83
6 教育不平等与贫困  83-97
  6.1 教育不平等与贫困的宏观分析  83-91
    6.1.1 模型建立  83-85
    6.1.2 数据来源  85-87
    6.1.3 实证结果分析  87-91
  6.2 教育不平等与贫困的微观分析  91-95
    6.2.1 模型设定  91-93
    6.2.2 数据来源  93
    6.2.3 实证结果分析  93-95
  6.3 本章小结  95-97
7 中国收入流动性分析  97-117
  7.1 研究方法介绍  98-103
    7.1.1 收入流动性的测度  98-101
    7.1.2 收入流动性的分解  101-102
    7.1.3 教育与收入流动性的模型设定  102-103
  7.2 数据来源  103-104
  7.3 实证结果分析  104-115
    7.3.1 中国收入流动性的现状  106-112
    7.3.2 中国收入流动性的形成原因分析  112-113
    7.3.3 个体教育特征与收入流动性  113-115
  7.4 本章小结  115-117
8 结论与展望  117-123
  8.1 主要结论  117-119
  8.2 政策建议  119-120
  8.3 研究展望  120-123
致谢  123-125
参考文献  125-133
附录  133

相似论文

  1.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2. 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G78
  3.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G649.2
  4.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5. 临夏州农村贫困问题研究,F323.8
  6. 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647
  7. 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贵州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F323.8
  8.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B844.2
  9. 贵州省毕节市农村贫困研究,F323.8
  10. 农户信贷可获得性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分析,F224
  11. 贫困结核病患者交通费补助政策实施策略的探索性研究,R52
  12. 辽宁省城镇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给付水平研究,R197.1
  13. 贫困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G623.31
  14. 受教育权的平等性研究,D922.16
  15.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422.6
  16. 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的移民反贫困问题研究,D632.4
  17. 农村扶贫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323.8
  18. 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市贫困社区:空间分布与形成机制,C912.81
  19. 基于FDI福利效应的“贫困化增长”的判定,F124;F224
  20. 湘西自治州旅游扶贫研究,F592.7
  21.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研究,F323.8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