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迷迭香酸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实验研究

作 者: 赵三龙
导 师: 张爱华;黄松明
学 校: 南京医科大学
专 业: 儿科学
关键词: 迷迭香酸 系膜细胞 增殖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纤维连结蛋白 增生细胞核抗原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是肾小球内最活跃的固有细胞,GM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生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的常见病理特征,同时也是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部分病人病情迁延,最终进展至肾小球硬化。GMC在肾小球疾病中既是受害者又是积极参与者,其活化后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growth factor-BB,PDGF-B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等在疾病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多种途径激活GMC,导致GM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生。治疗肾脏疾病的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对GMC增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长期应用其副作用较大,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既具有治疗效应而其副作用又较小的药物。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是一种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唇形科中草药如迷迭香、紫苏中,因最初从迷迭香中分离提取而得名。RA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栓、抗菌及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新近有研究发现,R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GM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对大鼠MsPGN模型、IgA肾病模型也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进一步探讨RA的作用机制,我们开展了以下两部分研究,从细胞与整体水平证实了RA对GMC增殖、分泌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目的:探讨迷迭香酸(RA)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及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BZY-1),细胞同步化后给予PDGF-BB(20ng/ml)刺激,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RA(200、100、50、25、12.5、6.25、3.13、1.57、0.78及0μg/ml)干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台盼蓝排斥实验分别检测RA对GMC增殖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确定RA对GMC增殖抑制的安全、有效浓度范围后,设立后续实验分组如下:①正常对照组;②PDGF-BB(20ng/ml)刺激组;③PDGF-BB(20ng/ml)刺激+不同浓度RA(分别为5μg/ml、15μg/ml、25μg/ml)干预组。应用3H-胸苷掺入法(3H-TdR)研究大鼠GMC增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GF-β1、MCP-1及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的蛋白分泌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TGF-β1、MCP-1及FN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20ng/ml的PDGF-BB能刺激GMC增殖,上调细胞TGF-β1、MCP-1与FN基因的表达,同时刺激GMC分泌TGF-β1、MCP-1,刺激GMC合成FN蛋白。RA对PDGF-BB诱导的GM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安全、有效抑制浓度范围介于12.5~50μg/ml之间,且在此浓度范围内其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15μg/ml、25μg/ml的RA对GMC合成FN及分泌TGF-β1、MCP-1也具有抑制作用,且25μg/ml浓度时这种抑制效应更显著。结论:RA能抑制PDGF-BB诱导的GMC增殖,抑制活化的GMC分泌TGF-β1、MCP-1,并能抑制GMC合成FN。目的:探讨迷迭香酸(RA)对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治疗作用及其对MsPGN模型肾组织中TGF-β1、MCP-1及FN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抗大鼠胸腺细胞抗血清(ATS,10ml/kg),制备大鼠MsPGN模型,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低剂量及高剂量RA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每天分别给予RA(分别为25mg·kg-1·d-1及50mg·kg-1·d-1)灌胃,连续7天,隔日检测24h尿蛋白总量。第8天处死大鼠并留取肾组织,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TGF-β1、MCP-1及F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ATS注射后24h,尿蛋白水平即升高,至第3天达最高峰,尿蛋白总量达33.61mg/24h。第8天模型大鼠肾脏病理检查显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弥漫性重度增生,并可见新月体形成及肾小球硬化。两给药组RA灌服后第3天,24h尿蛋白总量即开始有显著下降,第8天病理检查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较模型组大鼠明显减轻,且高剂量RA给药组病变改善更为显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大鼠TGF-β1、FN少量表达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及系膜区,而MCP-1在正常大鼠肾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襻TGF-β1、FN表达明显增多,MCP-1在肾小球系膜区及肾小球新月体中表达明显增强。两给药组肾小球TGF-β1、MCP-1及FN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且高剂量给药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球内PCNA核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且PCNA主要表达于增生的系膜细胞核内;两给药组肾小球内PCNA核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均有显著下降,且以高剂量给药组下降更明显。结论:RA对大鼠MsPGN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减少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襻中FN的沉积,其机制可能部分与其抑制肾组织TGF-β1及MCP-1的过高表达有关。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Pin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738.1
  2. 塞来昔布与β-榄香烯联合给药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96
  3. 冷却分割猪肉中腐败微生物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的研究,R446.5
  4. 茉莉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S567.239
  5. PCV2分离株增殖特性研究及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对PCV2体外复制的影响,S858.28
  6. 茶黄素与TGF-β3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地影响,R329
  7.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脂多糖促进肺癌细胞增殖中的机制探讨,R734.2
  8. hnRNP A2/B1及p21WAF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意义,R734.2
  9. 半胱胺制剂对新生犊牛早期断奶成功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S823.5
  10. 榄香烯体内外抑制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R735.7
  11. SHH-N信号通路及其靶基因N-myc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R329
  12. 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富血小板血浆对其增殖的影响,R329
  13.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搅拌培养和保存的初步研究,R329
  14. 常规化疗联合节拍化疗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R737.9
  15. 约氏疟原虫CSP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及其机制研究,R730.5
  16. 半导体激光和5-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对口腔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实验研究,R739.8
  17.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18. 不同免疫方式对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S858.31
  19. 扶正固本法治疗脓毒症急性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R278
  20. 蟾蜍灵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R285
  21. 商陆皂苷甲对BXSB小鼠肾组织PCNA、Caspase-3、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