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英拒绝策略对比研究
作 者: 董晓燕
导 师: 伊咏
学 校: 曲阜师范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拒绝策略 言语行为理论 对比研究 目的语 中国英语 学习者 社会地位 言语行为策略 社会距离 语用能力
分类号: H0-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77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言语行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缺少对特定文化情境中交际能力的培养会导致交际失败。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类较为特殊的行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不仅受不同的社会地位、亲密程度、年龄、性别等影响,在交际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因素还会影响到他们交际的礼貌程度,因为拒绝会威胁交际对方的面子。因此,拒绝言语行为尤其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去降低面子威胁的程度。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拒绝言语行为也值得研究,因为外语学习者不仅需要认识到语言形式的不同,同时更需要认识到语言社团背后的文化价值,也就是说,交际者必须能对具体的情景做出恰当的反应。拒绝言语行为是内在的威胁交际对象面子的复杂行为,通常它被称为是对请求、邀请、给予和建议作出否定反应的行为。实施拒绝言语行为需要很多技巧,不仅表达拒绝意图,而且还要把威胁面子程度降至最低。因此,拒绝策略对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也极其具有重要性。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从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和顺应论等方面对拒绝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但很少有研究涉及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言语行为策略。本文拟对中国人、美国人以及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策略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将找出他们在使用拒绝策略方面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并对拒绝策略的选择和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的关系进行分析。 本研究的受试包括九十位中美在校大学生。他们被分为三组:在中国人受试组中受试用汉语回答问卷,英语受试组中母语为英语的美国人用英语回答问卷,第三组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他们用英语回答问卷。 本研究采用多项选择型问卷和语篇补全测试问卷(DCT)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包括考察拒绝策略使用的频率和偏好,以及包括社会距离、社会地位等变量在内的社会影响与拒绝的直接性程度的关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策略的使用研究将是本文研究的一个侧重点。 通过比较三组受试的拒绝策略使用情况,主要发现了三方面的不同点。学习者母语中的社会文化迁移不仅表现在对策略使用的频率和偏好上,还体现在与社会地位和距离相关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程度上。在对三组受试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拒绝策略使用上都有所表现。对于特定的拒绝策略如“肯定的评价”,尽管汉语和英语的拒绝的方式存在不同,但是英语学习者受试仍能够正确使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这说明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习得了目的语的语用能力。本研究的结果证明,用目的语表达拒绝言语行为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确地实现拒绝言语行为要求语言学习者具有较高的目的语的文化语用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不仅要对目的语中使用较多的拒绝策略加以注意,还要对母语文化中拒绝的方式和策略进行有意识的了解。只有当母语和目的语中的拒绝使用规则都有全面的理解时,才能更正确地用目的语表达拒绝行为。对语言教师来说,在组织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加入一部分有助帮助学习者接触目的语社会文化知识的内容,并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和讨论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掌握用目的语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犷
|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4-7 Abstract 7-10 List of Abbreviations and tables 10-14 Contents 11-14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4-18 1.1 Background 14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14-15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5-16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6-18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8-30 2.1 Theoretical framework 18-23 2.1.1 Speech acts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 18 2.1.2 Speech acts studies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18-19 2.1.3 Speech acts and politeness 19-21 2.1.4 Chinese face and English face 21-22 2.1.5 A view from adaptation theory 22-23 2.2 Previous studies on refusals 23-28 2.2.1 Pragmatic approach 23-24 2.2.2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 24-26 2.2.3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pproach 26-28 2.3 Comments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28-30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0-35 3.1 Subjects 30 3.2 Instrument 30-32 3.3 Remarks on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32-35 3.3.1 On the instrument design 32 3.3.2 On contextual variables 32-34 3.3.3 Appropriateness of the scenarios 34-35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35-62 4.1 Results from multiple-choice questionnaire 35-36 4.1.1 Directness vs. indirectness 35 4.1.2 Inability and unwillingness 35-36 4.2 Results from 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36 4.3 Coding system of refusal strategies 36-38 4.4 Refusal strategies 38-46 4.4.1 Direct refusal 38-39 4.4.2 Indirect refusals 39-45 4.4.3 Adjuncts 45-46 4.5 Modifications of refusal strategies 46-52 4.5.1 Internal modifications 46-51 4.5.1.1 Syntactic downgrader 46-48 4.5.1.2 Lexical and phrasal downgrader 48-50 4.5.1.3 Upgraders 50-51 4.5.2 External Modification: Address form 51-52 4.6 Major Findings 52-62 4.6.1 Preference of strategy us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verall results 52-57 4.6.2 Directness of refusals with social status and social distance 57-58 4.6.3 Discussions about the findings 58-62 4.6.3.1 Issue of pragmatic transfer 58-59 4.6.3.2 Social values revealed by the refusal strategies 59-62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62-66 5.1 Conclusion 62-63 5.2 Implications 63-64 5.3 Limitation of the study 64-66 Bibliography 66-71 Appendix Ⅰ 71-80 Appendix Ⅱ 80-86
|
相似论文
- 语用教学观指导下的语文教学,G633.3
-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H319
- 场独立与场依赖型风格学习者的口语产出研究,H319
- 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语际语用学研究,H319
- 美国动画电影中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H313
- 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实证研究及文化教学措施,H319
-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H319
-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一项调查,H319.9
- 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实施请求言语行为语际语用能力调查研究,H319
- 从语用学角度试析商务口译中的语用失误,H059
-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及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H319
- 跨文化交际及英语教学中的会话含义,G633.41
- 从would一词的使用看大学生英语学习者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关系,H319.3
- 从语用失误角度看大学俄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H35
- 语用推理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H319.9
- 中国英语学习者表达“请求”的语用学研究,H319.3
- 语用失误的认知图式分析,H030
- 语用失误与文化导入,H030
-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母语应用的现状及分析,G633.41
- 语用学视角下的广告语言研究,H05
- 语用能力培养: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G633.4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言理论与方法论 >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