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作 者: 朱海荣
导 师: 沈亮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信用卡 恶意透支 信用卡诈骗 法律适用
分类号: D9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信用卡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支付凭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消费的同时,也成为犯罪分子窥视的对象。作为信用卡诈骗表现形式之一的恶意透支行为近年来日趋猖獗,不但使银行、特约商户的财产处于危险之中,而且给社会的信用体系和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从1995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信用卡诈骗罪,到2009年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决了很多刑事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争议颇多的问题。然而,由于实践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情复杂、形式多样,不断出现一些新的作案手法和新情况,很多案件仍然不能在刑事立法、司法解释中找到明确的答案。本文拟就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和立法问题展开粗浅讨论。本文分三部分,以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为立足点,分析比较中外关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立法情况,剖析恶意透支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难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期对恶意透支的立法和司法有皮毛之鉴。第一部分是关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理论概述。明确了刑法上信用卡的概念、恶意透支的界定以及恶意透支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后文讨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奠定基础。同时,从我国恶意透支的立法演变角度分析了刑法规制恶意透支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且将我国恶意透支的立法模式、立法情况与一些主要国家对恶意透支的规制方式做了比较,在各有利弊的情况下,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借它山之石,为后文完善恶意透支的立法建议做铺垫。第二部分是关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在司法适用中碰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司法实践中对恶意透支的持卡人、非法占有目的、催收要件、新司法解释下的数额认定以及犯罪形态等问题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认为对于司法解释列举的非法占有目的的几种表现形式不应割裂开来单独判断,司法实践中还是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对于催收要件的应用则应遵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发挥催收要件的实际作用。恶意透支的数额认定则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量刑问题,应当从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出发,选择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量刑标准。第三部分是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思考。首先结合笔者的司法实践,本文对目前司法解释中恶意透支的数额的认定给出自己的理解;其次,由于恶意透支行为主体、侵犯对象、客观要件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类型的诈骗罪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本文建议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单独成罪。最后,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单位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的情形,而且涉及的数额往往比个人大,但是因为刑法并无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无法对单位进行处罚。因此建议立法在本罪中引入单位犯罪主体,这样有利于司法实践的操作,能够更好地打击恶意透支犯罪。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导言  11-12
第一章 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理论概述  12-21
  第一节 “恶意透支”的法律界定与表现形式  12-16
    一、“恶意透支”的法律界定  12-14
      (一) 信用卡、信用卡透支的概念  12-13
      (二) “恶意透支”的法律界定  13-14
    二、“恶意透支”的表现形式  14-16
      (一) 积少成多型恶意透支  14
      (二) 拆东墙补西墙型恶意透支  14-15
      (三) 骗卡型恶意透支  15
      (四) 勾结型恶意透支  15-16
  第二节 国内外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  16-21
    一、我国惩治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历史演变  16-19
    二、国际上针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立法体现  19-21
      (一) 德国关于信用卡犯罪的规定  19
      (二) 瑞士关于信用卡犯罪的规定  19
      (三) 美国关于信用卡犯罪的规定  19-20
      (四) 日本关于信用卡犯罪的规定  20-21
第二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21-33
  第一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行为特征研究  21-30
    一、“持卡人”的界定  21-22
    二、“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与认定  22-25
      (一) 如何认定“大量透支”  23-24
      (二) 如何认定“肆意挥霍”  24-25
      (三) 对“无法归还”的理解  25
    三、“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理解与适用  25-28
      (一) 恶意透支催收的时间  26-27
      (二) 两次催收之间的时间间隔问题  27
      (三) 部分归还是否导致催收无效  27-28
    四、与其他类型的信用卡诈骗犯罪相交织的认定与处理  28-30
  第二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形态问题的探讨  30-33
    一、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讨论  30
    二、关于共同犯罪的探究  30-31
    三、关于罪数问题的探讨  31-33
      (一) 构成牵连犯的情形  31
      (二) 构成连续犯的情形  31-33
第三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思考  33-41
  第一节 关于“恶意透支的数额”相关规定的理解  33-36
    一、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持卡人透支不归还的全部数额  33-34
    二、恶意透支的数额仅包括恶意透支的“本金”  34
    三、归还透支款息的性质分析  34-35
    四、司法实践中恶意透支的数额的计算  35-36
  第二节 对引入单位犯罪主体的设想  36-38
  第三节 恶意透支信用卡单独成罪的思考  38-41
    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主体特殊  38
    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侵害的对象单一  38
    三、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不具有诈骗罪的基本特征  38-39
    四、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具有不同的客观要件  39-41
参考文献  41-43
后记  43-44

相似论文

  1. 我国信用卡感知服务质量实证研究,F832.2
  2. 大学生信用卡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832.2
  3. 基于数据挖掘的信用卡客户激活与响应度研究,F832.2
  4. 信用卡诈骗犯罪相关问题研究,D924.3
  5.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
  6. 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D924.3;F832.2
  7. 智能信用卡管理系统前端展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8. 论我国亲子鉴定法律适用,D919
  9. 郏县农信社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F832.2
  10. 基于XML技术的信用卡安全支付系统研究,TP393.08
  11. 信用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F832.2
  12. 信用卡犯罪问题研究,D924.3
  13. 信用卡犯罪比较研究,D924.3
  14. 信用卡信用风险识别度量研究,F224
  15.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研究,F832.2
  16. 信用卡业务法律风险控制与监管研究,F832.2
  17. 论信用卡法律关系及其风险,F832.2
  18.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研究,D924.3
  19. 基于双边市场的信用卡盈利模式分析,F832.2
  20. 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营销绩效评价研究,F832.2
  2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研究,F83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