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叶圣陶童话

作 者: 甄甄
导 师: 朱自强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叶圣陶童话 儿童本位 主体性 现实主义童话
分类号: I20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55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期的叶圣陶童话历来都是被看做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原点而存在的。从叶圣陶发表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开始,其童话就倍受关注。当时不少儿童文学理论家都对其童话发表了评论,除了肯定叶圣陶童话的开创性地位之外,也对其童话能否为儿童所接受表示了怀疑。然而,随着时代的急剧变化,随着叶圣陶童话创作时代的日渐久远,从50年代开始,叶圣陶毫无争议地被一致尊为中国现实主义童话的创始人,其童话也被视为思想与艺术的双典范悬至在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然而叶圣陶童话遭到来自当下儿童的冷遇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即是针对这样一种叶圣陶童话的研究状况,从叶圣陶童话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独特的开创性地位,以及其童话的非儿童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性质和对叶圣陶所谓的现实主义童话的再认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来达到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为叶圣陶童话标识出一个准确的坐标的目的。本论的第一部分主要是采用文史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史实的求证和梳理找到在中国儿童文学开创时期属于叶圣陶童话的重要位置。本论的第二部分则主要是通过作品的细部分析,重新将叶圣陶童话放置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初始时期对其童话作儿童文学的本质性分析。本论的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叶圣陶童话中过多的现实性描写的再认识,澄清长期存在于我国童话理论界与创作界的对童话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误识。因此,叶圣陶童话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学史的价值,任何对其童话过高和过低的评价都是不准确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目录  6-7
引言  7-8
一、 研究回顾  8-12
二、 独特的开创性地位——《稻草人》:代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主体性创作出现的叶圣陶童话  12-21
  (一) 《稻草人》出现前的中国儿童文学景况  12-16
  (二) 叶圣陶童话的“主体性”理解  16-21
三、 非儿童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叶圣陶童话的儿童文学本质性探讨  21-31
  (一)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向“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的倾斜——叶圣陶前后期童话儿童文学观念的转变  21-23
  (二) 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的关系——叶圣陶童话中儿童文化的表达  23-25
  (三) 作家表现——叶圣陶和叶圣陶童话  25-31
四、 叶圣陶“现实主义童话”再认识  31-37
  (一) 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童话释义  31-35
  (二) 叶圣陶童话的现实性探析  35-37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1
注释  41-45
后记  45

相似论文

  1.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2.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3.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4.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5.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6. 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研究,G647.38
  7.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G521
  8. 艺术留白在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实践探索,G633.3
  9. 文化翻译视角下的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研究,I046
  10. 《紫色》汉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对比研究,I046
  11. 现代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问题研究,G641
  12. 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H059
  13.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14. 阐释学视角下文学自译中译者主体性,I046
  15. 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I046
  16. 从《飘》的两个中译本论译者主体,I046
  17. 阐释学视阈下译者主体性研究,I046
  18. 从译者主体性看《书剑恩仇录》的翻译,I046
  19. Who Has the Last Sa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H315.9
  20. 唐诗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H059
  21. 从目的论视角看辜鸿铭《论语》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H315.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儿童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