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文学作品修辞翻译研究

作 者: 冯修文
导 师: 冯庆华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修辞格 翻译 功能对等 跨文化交流 比较 赏析
分类号: I0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63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翻译工作既繁难复杂而又令人神往。由于修辞语言的广泛运用,翻译中的种种矛盾又都缘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不对等。因此,在一种语言中使用的修辞格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修辞格,这便使得修辞翻译困难重重。本文作者重点对奈达翻译理论的“功能对等”和纽马克的“翻译与文化”理论进行了阐述,得出翻译实践离不开翻译理论为指导,但译者不能期望有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模式和翻译理论可以遵循。因此作者指出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时,要正确理解以上提到的两种翻译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通过对多篇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翻译实例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修辞格翻译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两个问题:修辞格蕴涵的文化因素和修辞格所折射出的中西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辞格翻译的一些规则和方法,意在使中国文学作品中修辞格翻译既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功能对等”又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谈到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翻译时必定会涉及到异化和归化翻译之争。对于这两种翻译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爱,在翻译实践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没有深入探讨这两种翻译方法,而是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如果译文能达意、传神和表形,无论是异化还是归化,都是可行的。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该文的介绍,指出修辞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文中不仅简要介绍了一些翻译理论和中国文学作品中修辞格翻译的实例,更重点分析、比较了一些修辞格翻译的不同译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文学作品中修辞格翻译的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译文既要忠实原文又能确保译文读者领会原文中的修辞美。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强调修辞格翻译应该努力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对等,并且跨越文化障碍,实现跨文化交流,这样的译文才能称得上优秀之作。同时指出,译者不能禁锢于某一翻译模式和翻译理论,而是应该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第三部分,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可译修辞格着手,通过分析比较,并对一些修辞格翻译实例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提出作者自己的参考译文。第四部分,从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些修辞格无法翻译的原因。因为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诸多差异,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确存在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4-5
Abstract(English)  5-8
Abstract(Chinese)  8-11
1 Introduction  11-13
2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Figures of Speech  13-20
  2.1 Translation Principles  13-14
    2.1.1 Newmark——Translation and Culture  13
    2.1.2 Nida——Functional Equivalence  13-14
  2.2 Translation Methods  14-19
    2.2.1 Literal Translation  14-15
    2.2.2 Transferring Translation  15-16
    2.2.3 Free Translation  16-19
  2.3 Conclusion  19-20
3 Translatable Figures of Speech in Chinese Literature  20-41
  3.1 Translatable Figures of Speech  20-35
    3.1.1 Simile, Metaphor, Metonymy  20-24
    3.1.2 Personification, Euphemism, antonomasia  24-29
    3.1.3 Pun and Zeugma  29-34
    3.1.4 Conclusion  34-35
  3.2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35-41
    3.2.1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35-37
    3.2.2 Translation Examples of Idioms and Comparison  37-40
    3.2.3 Conclusion  40-41
4 Untranslatable Figures of Speech in Chinese Literature  41-55
  4.1 The Reasons  41-48
    4.1.1 Linguistic Differences  41-42
    4.1.2 Cultural Differences  42-48
  4.2 The Solutions  48-55
    4.2.1 Bridging the Rhetorical Gap  48
    4.2.2 Back-grounding or Explanatory Notes  48-50
    4.2.3 Compensating with Other Figures of Speech  50-51
    4.2.4 Striding Across Rhetorical Devices  51-53
    4.2.5 Conclusion  53-55
5 Conclusion  55-57
6 Bibliography  57-58

相似论文

  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3. 统计机器翻译中结构转换技术的研究,TP391.2
  4. 面向统计机器翻译的解码算法的研究,TP391.2
  5. 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H315.9
  6.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7.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8.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9. 鸡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及基因时空表达的研究,S831
  10.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11. 晋江社会体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G812.7
  12. 穗港中文报纸新闻标题语言比较研究,G213
  13. 公共档案馆社会责任研究,G270
  14.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S224.29
  15.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S476.3
  16. 基于连锁图的QTL综合分析方法研究,S562
  17.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18.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19. 中英“统计与概率”领域初中课程内容标准比较与思考,G633.6
  20.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中“不等式”的对比研究,G633.6
  21. 高中专家教师、经验教师和职初教师的KCS个案研究,G635.1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