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贝克特短篇小说集〈徒劳无益〉的写实风格》

作 者: 刘丽霞
导 师: 王雅华
学 校: 北京语言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贝克特 写实风格 外部写实 自我 表象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短篇小说集《徒劳无益》是赛缪尔·贝克特第一部正式发表的文学作品。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作品尚未引起评论家足够的重视。本论文试图以文本细读的方法,从贝克特创作该小说集时的哲学和美学背景入手,分析该小说集中独特的写实风格,即从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描写深入到对主人公心理真实的探求。 本论文旨在从三个方面对《徒劳无益》中的独特写实风格进行全面研究。 首先 本论文从探讨贝克特创作《徒劳无益》时的哲学和文学背景入手来揭示该作品的哲学和美学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贝克特在巴黎时所受到的以乔伊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贝克特本人的丰富哲学文学阅读。贝克特酷爱读书,他的作品,在保持自己的特色的同时,渗透着这些哲学和文学阅读对他的影响。论文将分析对贝克特创作小说集《徒劳无益》产生深远影响的四位人物:哲学家笛卡儿和叔本华,文学家乔伊斯和普鲁斯特。前两位哲学家激发了贝克特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后两位文学家在风格上为贝克特提供典范。 第二,论文将进一步分析小说集《徒劳无益》与传统现实主义交融的一面,即它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描写。在这方面,贝克特将自己的生活融入作品当中来创造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也表明贝克特的创作也是始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然而,贝克特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叙述者主要是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来描述外部世界的,外部世界实际上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主观映像。 第三,论文将深入探求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真实。通过分析主人公在生活中面对的三对悖论来揭示现代人充满悖论的生活。这三对矛盾分别为: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与回避,在动与静之间的徘徊和在笑与哭之间的两难选择。他努力想在诸对矛盾中寻找平衡,但这种平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论文将结合笛卡儿的身心二元对立理论,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哲学以及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赫拉克利特的大笑和大哭的哲学对这些矛盾进行分析。 最后,本论文试图得出一个结论:与后期的先锋实验创作不同,贝克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徒劳无益》仍然属于传统的现实主义范畴,但其中也可见贝克特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突破和革新。他的写实风格将对外部世界的写实与以主人公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5-6
Abstract(English)  6-8
Abstract(Chinese)  8-10
Introduction  10-14
Chapter One The Philosophical and Aesthetic Basis of Beckett's writing  14-21
  1.1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n Paris in 1920s  14-15
  1.2 The Philosophical Influences of Descartes and Schopenhauer upon Beckett  15-17
  1.3 The Literary Influences of Joyce and Proust upon Beckett  17-21
Chapter Two The Truthful Description of the Outer Reality  21-33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eckett's Realistic Style  21-22
  2.2 The Natural World as a Retreat for the Self  22-26
  2.3 The Individual as an Alien in the Social Life  26-33
Chapter Three The Truthful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of the Self  33-47
  3.1 The Dilemma Between Attraction and Rejection to Love  33-38
  3.2 The Pendulum Between Motion and Stasis  38-41
  3.3 The Swaying Between Crying and Laughing  41-47
Conclusion  47-49
Bibliography  49-52

相似论文

  1.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2.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3. 中职幼师口语课教师示范的“表演”问题研究,G633.41
  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5.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6.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7.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8.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9.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10. 东莞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G637
  11.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12. 自我评价学习法在高校体教专业排球普修课程中的运用探究与效果分析,G842
  13.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14.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15.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16. 大学生心智觉知与自我接纳、共情的关系研究,B844.2
  17. 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B841
  18. 珠心算训练对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B842.3
  19. 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B842.3
  20. 自尊类型、自我框架对风险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B849
  21. 自主支持及其替代感知对状态自我控制的影响,B84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