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夸美纽斯的人性观对当代科学学生观建构的启示
作 者: 杨世民
导 师: 李爱萍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管理
关键词: 夸美纽斯 人性观 科学学生观 建构 启示
分类号: G4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7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学生观的建构是其它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产生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如果我们把学生等同于一棵树,就会用种树的方法培养学生;如果我们把学生等同于某种动物,就会用饲养某种动物的方法对待学生。可以这么说:任何教育主张、教育行为、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等都离不开某种特定学生观的先行确立。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思想、赫尔巴特“老三中心”思想和当代教育的“功利性”、“工具性”等思想因素的影响,功利主义气息浓厚,人文主义气息淡薄,教育中遗忘人、歧视人、压抑人、摧残人等非人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本质和地位并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尊重。 我们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非常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人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知识的应用者、创造者和知识的主人。这样的时代更强调人性的解放和对人的尊重与呵护,更强调一切以人为本。为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认识学生,建构新型的科学学生观。如果没有科学学生观的确立,再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再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都不可能创造出真正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也不可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新人,新课程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从这个角度说,科学学生观的确立应当是新基础教育的灵魂。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论文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的人性观为基础,探讨当代科学学生观建构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因素,提出科学学生观的建构不应当忽视学生的社会地位、学习潜力、学习兴趣等八个方面的因素,以期对当代科学学生观的建构有所启发和借鉴。 论文在结构上分前言、正文与结语三个部分:“前言”主要讨论论文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正文”第一部分首先对人性观、学生观、科学学生观三个论文中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第二部分对夸美纽斯人性观的思想渊源、内涵以及合理性进行讨论;第三部分对夸美纽斯人性观对当代科学学生观建构的启示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语”进一步对在吸取夸美纽斯人性观成分基础上如何建构科学学生观进行了讨论。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前言 8-14 一.人性观、学生观、科学学生观及其相互关系 14-19 (一) 不同视角的人性观 14-16 1.自然本性观 14 2.社会实践观 14-15 3.后天教育观 15-16 (二) 不同视角的学生观 16-17 1.“善良”、“邪恶”观 16 2.“边缘”、“中心”观 16 3.“成人”、“儿童”观 16-17 4.“白板”、“潜能”观 17 5.“约束”、“自由”观 17 (三) 科学学生观的特点 17-18 1.学生是整个社会的一员 17-18 2.学生是独特的社会群体 18 (四) 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18-19 1.人性观是学生观的前提与基础 18-19 2.科学学生观依赖于科学人性观 19 二.夸美纽斯人性观的思想渊源、内涵及其合理性 19-27 (一) 夸美纽斯人性观的思想渊源 19-20 1.世俗哲学思想的影响 19-20 2.宗教哲学思想的影响 20 3.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20 (二) 夸美纽斯人性观的基本内涵 20-27 1.人是世界万物之灵 21 2.人的身心和谐统一 21-22 3.人的能力有无穷性 22-23 4.人天生具有求知欲 23-24 5.人的成长遵循自然 24-25 6.人的成长有独特性 25 7.人的成长依赖社会 25-26 8.人的成长需要适当关爱 26-27 (三) 夸美纽斯人性观的合理性 27 1.西方哲学思想的支撑 27 2.当代社会思潮的认可 27 3.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 27 三.夸美纽斯人性观对当代科学学生观建构的启示 27-42 (一) 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 28-29 1.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28 2.坚持以人为本的意义 28-29 (二) 学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29-30 1.和谐整体的基本含义 29-30 2.坚持整体发展的意义 30 (三) 学生的“发展潜能”无穷大 30-32 1.发展潜能的主要特征 30-31 2.相信发展潜能的意义 31-32 (四) 学生“天性好学”求知欲强 32-33 1.天性好学的具体表现 32-33 2.保护天性好学的意义 33 (五) 学生发展遵循一定“秩序” 33-36 1.个体发展秩序的内涵 33-35 2.重视发展秩序的意义 35-36 (六)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36-37 1.个体独特性的表现 36-37 2.重视独特性的意义 37 (七) 学生成长依赖“社会实践” 37-38 1.个体的实践性与社会性 37-38 2.个体多方面社会化的意义 38 (八) 学生成长需要“正确关爱” 38-40 1.正确关爱儿童的涵义 38-39 2.正确爱护儿童的条件 39-40 (九) 学生需要树立“自我意识” 40-42 1.学生树立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40 2.树立自我意识的基本要求 40-42 结语 42-44 参考文献 44-45
|
相似论文
-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 全闽师范学堂与清末福建师范教育,G659.29
-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及启示,X196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 传统文明的转变,B03
-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农业思想研究,F091.93
-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669
- 美国社区学院师生关系及其启示,G648.6
- 我国企业教育改革历程对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启示,F279.2
- 法国成人学习权利保障策略研究,G72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学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