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福建省运动员退役就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 者: 刘国涛
导 师: 陈铁成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福建省 优秀运动员 退役 就业 现状 对策
分类号: G80-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729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现状进行调查,从中找到福建省在1994—2003年期间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对不足之处产生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对如何解决不足做了一些探讨和论证。提出了解决这些不足之处的方法和策略。具体研究如下:(1)福建省就业安置的背景方面了解当前对福建省退役优秀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意义和功能进行阐述,从政府对优秀运动员的投入与产出方面做了论述,认为福建省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就业安置是体育资源的有利利用。(2)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文件精神的研究把福建省有关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方面的文件和国家关于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的文件和其他省市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的文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精神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文件精神滞后,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福建省的文件精神是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制定的,要符合地方的经济发展,与自己的省情符合,福建省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不足:文件的制定要对运动员和教练员做山调查,符合运动员的要求,福建省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制定必要的补充条款。 .(3)福建省退役就业现状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4—1998年福建省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解决的很好,“出”与“入”两方面保持平衡:1998—2003年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就业山现了“出”与“入”的极大不平衡,表现在“入”多“山”少,运动员退役就业出现很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运动员退役的人数在逐年上升,而相反就业的人数呈逐年递减;政府制定的退役运动员安置文件的落实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退役运动员就业文件滞后、不到位,就业渠道难以拓宽:政府体制陈旧,矛盾突出:运动员的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运动员所从事的体育项目与就业安置方面的联系;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安置工作认识上的误差制约:.缺乏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专门负责部门;运动员的职业教育没有跟上时代的需要:这些问题最终导致1998—2003年福建省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的不理想。(4)福建省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的具体策略首先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福建省教练员和现役运动员有关从事的行业情况,根据这些调查情况结合福建省的具体情况给出了现阶段可以很好实施的策略和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的策略。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福建省在退役运动员就业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全文目录


1 前言  8-15
  1.1 选题依据  8-11
  1.2 文献综述  11-15
2 研究对象于方法  15-16
  2.1 研究对象  15
  2.2 研究方法  15-16
    2.2.1 文献资料法  15
    2.2.2 调查法  15-16
      2.2.2.1 问卷调查法  15
      2.2.2.2 专家访谈法  15-16
    2.2.3 数理统计法  16
    2.2.4 对比分析法  16
    2.2.5 逻辑分析法  16
3 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社会背景和研究价值  16-21
  3.1 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功能  16-17
    3.1.1 具有促进社会安定的功能  16-17
    3.1.2 具有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功能  17
    3.1.3 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17
    3.1.4 具有维护运动员队伍的稳定性功能  17
  3.2 退役运动员安置的意义  17-18
    3.2.1 有利于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  17-18
    3.2.2 有利于体育人才的合理配置  18
    3.2.3 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18
    3.2.4 有利于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18
  3.3 运动员的投入与产出的分析  18-20
  3.4 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21
    3.4.1 建立和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20
    3.4.2 建立和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多种所有制体育经济形式,加快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促进运动员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20-21
    3.4.3 建立和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运动员合法权益,稳定运动员队伍的需要  21
    3.4.4 建立和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  21
    3.4.5 2008年奥运会的争金夺银的需要  21
4 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目标和原则  21-27
  4.1 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目标  21
  4.2 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原则  21-22
  4.3 福建省政府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就业文件的精神  22-23
  4.4 我国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文件精神  23-25
  4.5 其他省市政府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文件精神  25-27
  4.6 福建省的文件精神与其他省市的文件精神的比较  27
5 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现状分析  27-34
  5.1 1994—2003年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现状分析  27-28
    5.1.1 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基本情况  27-28
  5.2 目前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可能原因  28-34
    5.2.1.运动员退役的人数在逐年上升,而相反就业的人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28-29
    5.2.2.政府制定的退役运动员安置文件的落实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  29
    5.2.3.退役运动员就业文件滞后、不到位,就业渠道难以拓宽  29-30
    5.2.4.政府体制陈旧,矛盾突出  30
    5.2.5.运动员的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30-31
    5.2.6.运动员所从事的体育项目与就业安置  31-32
    5.2.7.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安置工作认识上的误差制约  32-33
    5.2.8.缺乏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专门负责部门  33
    5.2.9.运动员的职业教育没有跟上时代的需要  33-34
6 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出路的对策研究  34-47
  6.1 福建省现役运动员准备就业的方向分析  34-35
  6.2 福建省教练员、现役运动员认为政府应采取的办法  35-37
  6.3 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阶段出路的对策  37-45
    6.3.1 高校与运动员就业相结合  37-40
    6.3.2 保险业与运动员就业相结合  40-41
    6.3.3 企业与运动员的就业安置相结合  41-42
    6.3.4 政府出台一系列的就业安置文件精神  42
    6.3.5 运动员自己从事商业活动  42-43
    6.3.6 运动员与社会体育结合作为社区指导员  43-44
    6.3.7 成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基金会  44
    6.3.8 成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部门  44-45
    6.3.9 货币补偿代替安置  45
    6.3.10 成立运动技术职业学院  45
  6.4 福建省退役运动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的就业对策  45-47
    6.4.1 运动员与其他运动队相结合  46
    6.4.2 动员从事影视业  46
    6.4.3 体育经纪人  46-47
6.结论与建议  47-50
  6.1 结论  47-48
  6.2 建议  48-50
参考文献  50-53
附件  53-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3.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4.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5.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6.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7.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8.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9.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10.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11.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12.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13.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14.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15.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16. 中学生作文非智力因素分析,G633.3
  17. 高考数学压轴题背景溯源分析及其备考教学研究,G633.6
  18.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19.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20.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21.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