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与替代

作 者: 叶陆政
导 师: 戴小明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关键词: 劳动教养 困境 存废之争 治安管制
分类号: D926.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劳动教养制度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法律制度。50多年来,劳动教养制度为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打击违法活动和轻微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打击黑恶势力、毒品犯罪、邪教组织和黄赌毒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直以来,学术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对劳动教养的性质存在不同的认识,加之这一制度本身存在诸多缺陷,对其争议颇大,观点各异。自1987年以来,随着劳动教养立法列人国家立法议程,关于劳动教养制度是存是废的争论也达到了顶峰。应当看到,现存的劳动教养制度已经失去了上位法的规范支持,但它在我国社会中依然运作并发挥着作用,这一现象与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的步调是不合拍的,关键是我们要建构一种制度,既能保留和发挥劳教制度的积极作用,同时又符合法治化的要求,才能使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得到根本的改变。本文共分五章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展开研究,在概括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特征以及性质,梳理和分析劳动教养制度产生演变的历史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后,对学术界关于劳动教养存废争论的不同理由点进行归纳分析,并在评价两种截然相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替代现行劳动教养的制度构想——治安管制制度。第一章:劳动教养制度概述。劳动教养是指行政机关对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法规,屡教不改,或有轻微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条件且有劳动能力,放在社会上又会造成危害的人采取的,以限制人身自由为内容,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以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处罚措施。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治安状况的变化,我国劳动教养的性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立足于现实的角度,从实际的效果审视劳动教养制度,我们不难看出劳动教养比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管制、拘役和短期自由刑还要严厉。从法治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当前的劳动教养是一种违反法治的“刑罚”,是一种“法外之刑”。第二章: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演进。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最初是基于建国初期政治斗争的需要,之后,从“肃反”运动开始,到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各省市应立即筹办劳动教养机构的指示》,再到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个体系,从而实现了劳动教养制度从政治性向法律性的转变。整个历史演进过程可分为政治性运作时期、从政治性向法律性的转变、法制化构建三个阶段。第三章: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困境。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宪法对人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劳动教养在多个方面都明显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规范层面上的困境、与我国参加的国际人权公约的冲突、适用对象上的冲突、限制人身自由强度的倒错、缺乏有效监督与救济途径等五个方面。第四章: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之争。劳动教养的合理性、公正性问题历来在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保留论”、“废除论”二种观点。肯定者认为,劳动教养制度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一直发挥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的积极作用,在新的时期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反对者则认为,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演变,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和作用己与最初设计的初衷有了很大不同,批评劳动教养制度是一种侵犯人权的制度,己经失去了存在的法治基础。保留论者充分肯定劳动教养的积极的作用,但忽视了少数人的人权,其正义性必将受到质疑。废除论者看到了劳动教养的反法治性和非正义性,但没有能够找到一种很好的替代制度来填补废除劳动教养而带来的制度空缺,因而其观点并没有得到立法者的认可。第五章:以治安管制制度替代劳动教养的制度。我国现存的劳动教养制度之所以在缺乏规范基础的情况下依然运作,与其说是情感上的难以割舍,不如说是对其功利的普遍认同。关键是我们要建构一种制度,既能保留和发挥劳教制度的积极作用,又能合理解决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的平衡,符合法治化的要求,才能真正使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得到根本的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了社会秩序基本稳定,这说明我们现行的制度体系从总体上说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并没有明显的制度缺失。劳动教养制度出现的问题是主要是相关制度间协调、配合的问题,需要的是调整与整合。沿着这一思路,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整合劳动教养和管制刑构想了一种替代现存劳动教养制度的行政处罚——治安管制制度。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2. 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B82-057
  3. 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G718.3
  4. 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73
  5.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6. 中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630
  7. 劳动教养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之思考,D926.8
  8. 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完善,D926.8
  9. 应用型教育理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G40
  10. 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不足及完善,D922.29
  11. 论寻衅滋事罪的废止,D924.3
  12.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机制设计,F276.3
  13. 转型期我国行政组织伦理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B82-051
  14.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德性伦理的建构,B82
  15. 中国微博客的发展困境和策略研究,G206
  16. 武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F276.3
  17.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的实践困境及出路,D925.1
  18. 行政法视角下的劳动教养制度改革,D926.8
  19. 从现代职场小说看新女性的生存困境,I207.42
  20. 论“普世价值”的理论与现实困境,B82
  21. 中国慈善困境中的社会企业研究,F27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司法制度 > 劳动教养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