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伦理的政治化与伦理的哲学化

作 者: 王娟华
导 师: 李申申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教育史
关键词: 孔子 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 践行过程 比较
分类号: B8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孔子(公元前 551——前 479 年)和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前 399 年)作为世界上伟大人物之中的两位,他们自身的人格、道德行为以及思想学说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们分别是人类东西方文明的开创者之一。二人有很多的相同之处。除了外在的,例如二者生活的年代相距不远,所处社会、时代问题相似,职业相近等,而且他们的精神上、思想上也有很多的一致性。但是,在他们宏观的一致性思想里面也暗含着细微的差别。由于是源头之处的差别,这种不同就被后来东西方的人类社会演绎成为今天我们看来似乎很不同的东西方文化。对于这些相同及不同的特点,从十八世纪以来,不同专业的很多大家、先辈们以及同仁们都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可以说,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比研究始终具有重大的意义。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到来,面对日益临近或者触手可及的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撞击,该以怎样的眼光、怎样的态度去评价我们自身的文化和外来的异域文化,这些都是一个很大、很广博的课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必须建构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不同文化尤其是东西方文化的观点、方法。只有慎之又慎,也只有真正地领略了东西方文化的内涵,并批判地借鉴了其中的精华,我们才能开阔思维,使之有益于我们的行动,本论文研究的着眼点正在于此。论文的第一部分概述了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生平以及他们个人经历的共同点。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苏格拉底一生也主要是从事公众教育,探讨伦理哲学。他为自己订下的生活目的是“劝人为善”。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他们的个人经历上颇多类似之处。当然,他们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人类文明的奠基者之一。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以及蕴涵在其过程中的特点和不足。孔子在当时春秋末年,天下无道的社会背景中,注重教育,其II目的旨在让人们拥有“仁”的具体的道德修养,并以政治手段使这样的人伦道德固定化。其实质是,他把教育导向伦理化,而又由教育伦理化走向伦理政治化。当然,这样宏观的教育目的与他的具体的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培养治国人才等等是不矛盾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为了推行这样的目的,孔子一方面积极奔走于各国,从政治上寻求使“仁”推广开来的机会,另一方面,则聚徒讲学,从事教育,积极宣讲“仁”的道德修养。后者便是孔子教育目的的践行过程,集中体现于其弟子们所著的《论语》中。它的特点之一是:“仁”的知识重在于传授,而不在于探究其原因;特点之二是:教师权威化。当然,教师权威化并不与教师的平易近人和完美的道德形象有所冲突;特点之三是:因材施教;特点之四是:启发诱导;特点之五是:学思并重;特点之六是:学习过程要博闻多见;特点之七是:身体力行。当然这样的过程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在学、思、行的关系上,有时本末倒置,并不注重探究事物本来的内在的原因。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概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以及蕴涵在其过程中的特点和不足。苏格拉底也是在当时雅典社会出现很多道德问题的时代,极为重视教育,自然,他也是把教育导向了伦理化。同样,苏格拉底与孔子一样,也没有仅仅停留在伦理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上,孔子是把教育由伦理化导向了政治化,而苏格拉底则是把教育由伦理化导向了哲学化,倾其毕生,教学生去找寻“美德”的本质。这是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当然,这样宏观的教育目的,同样与他具体的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是并不冲突的。苏格拉底在积极地与人辩论,寻求永恒的美德的本质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他的教育目的的践行过程,主要体现在他的苏格拉底式问答法中,这种方法也称“产婆术”。这个过程的特点之一是:重启发;特点之二便是:逻辑理性在思维中占主导地位;特点之三是:提出问题适时;特点之四是:设问准确;特点之五是:对话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当然,这样的过程也有很多不足:一是苏格拉底运用他的“苏格拉底法”时,并不注重要学生观察实际,这样容易产生诡辩;二是“产婆术”的机械单一;三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少。III论文的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进行了分析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即使在其相同之中也有不同之点。二者的很多相同、不同都没有截然分开,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论文从五个方面对此作了分析比较:(一)共同的安邦之道:教育伦理化;不同的价值取向:伦理政治化与伦理哲学化;(二)共同的启发教学之初衷:培养学生的自动思考;不同的启发程序:适时激发、举一反三与问答——归谬——修正;(三)共同的教学形式:问答与谈话;不同的方法原则:多样灵活与单一理性;(四)共同的践行过程: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不同的教育效果:水渠与水流的内在区别;(五)共同的深远影响:思想不朽与精神永存;不同的文化精神: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论文的第五部分主要是对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总的来说,二者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之所以有很多共同与不同之处,这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6
Abstract  6-11
序言  11-14
  (一) 论题缘由  11
  (二) 研究意义  11-14
一、孔子苏格拉底的生平概述  14-17
  (一) 孔子的生平  14
  (二) 苏格拉底的生平  14-16
  (三) 二者个人经历的共同点  16-17
二、孔子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  17-22
  (一) 孔子的教育目的  17-19
  (二) 孔子教育目的的践行过程及其特点  19-22
三、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  22-25
  (一)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  22-24
  (二) 苏格拉底教育目的的践行过程及其特点  24-25
四、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之比较  25-39
  (一) 共同的安邦之道:教育伦理化;不同的价值取向:伦理政治化与伦理哲学化  26-28
  (二) 共同的启发教学之初衷:培养学生的自动思考;不同的启发程序:适时激发、举一反三与问答——归谬——修正  28-32
  (三) 共同的教学形式:问答与谈话;不同的方法原则:多样灵活与单一理性  32-34
  (四) 共同的践行过程: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不同的教育效果:水渠与水流的内在区别  34-37
  (五) 共同的深远影响:思想不朽与精神永存;不同的文化精神: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37-39
五、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异同原因之探析  39-46
  (一) 二者所处社会与时代背景的异同  39-41
  (二) 二者认识论的异同  41-44
  (三) 二者伦理观的异同  44-46
六、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之比较的现实意义  46-48
结语  48-50
参考文献  50-57
后记  57

相似论文

  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4.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5.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6. 晋江社会体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G812.7
  7. 穗港中文报纸新闻标题语言比较研究,G213
  8. 公共档案馆社会责任研究,G270
  9.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S224.29
  10.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S476.3
  11. 基于连锁图的QTL综合分析方法研究,S562
  12.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13.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14. 中英“统计与概率”领域初中课程内容标准比较与思考,G633.6
  15.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中“不等式”的对比研究,G633.6
  16. 高中专家教师、经验教师和职初教师的KCS个案研究,G635.1
  17.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18. 移动计算环境下故障结点检测方法研究,TP338.8
  19. 沪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G633.3
  20.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21. CISS分型与TOAST分型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及意义(附210例病例分析),R743.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