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过去时态非过去用法的认知解读

作 者: 秦峰
导 师: 魏俊轩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过去时的非过去用法 距离性 隐喻 概念合成
分类号: H3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9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时态问题由来已久,各家理论众说纷纭。关于过去时态的非过去用法,就有多种解释。从Palmer的“认知、位移时间标记”,到Quirk的时态后移、假设性过去时和态度性过去时,各种理论对过去时态的“特殊用法”做了详细的论述。这些理论对于过去时态的定义和阐述都基于单一的时间平面,由此对于过去时态能用于“其它目的”的现象只限于归类,并没有对其认知机制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本文拟在认知语法的框架下探讨过去时态的非过去用法。本文将过去时态纳入隐喻的研究范围内。具体论述了过去时态如何从隐喻的角度进行阐释。如Lakoff所述“隐喻的本质是以一件事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过去时态的“特殊用法”也可以视为一种概念的隐喻化。在此基础之上,根据Quirk的归类,本文对过去时态的非过去用法进行讨论,阐述其发生机制和认知理解途径。本文提出这三种非过去用法在本质上都具有相同性,即概念图式都为距离性。在分析中,本文为距离性的存在提出了认知基础和理解途径。此外,在一定语境中,过去时态作为时间指示也用来表示非过去的时间概念。对于这种情况,本文运用了合成空间理论对其进行了解释,指出在理解这类语句时概念合成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过去时态的非过去用法实质上是一种隐喻现象,应当通过隐喻分析来理解其生成机制。对于少数非隐喻的意义拓展,则需要我们有意识的使用概念合成来理解这种现象。该结论进一步论证了Lakoff提出的思维本质上是隐喻的这一观点,并且拓宽了隐喻的研究范围。此外,在语言教学中,该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全文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8-16
  1.1 A Short History of Tense  8-11
  1.2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guage Facts and Past Tense Theories  11-13
  1.3 Attempts to Solve the Problem  13-14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14-16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ckground  16-28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Grammar  16-19
  2.2 Image Schema  19-22
  2.3 Metaphorical Mapping  22-24
  2.4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24-27
  2.5 Summary  27-28
Chapter 3 Metaphorical Extensions of Past Tense  28-50
  3.1 Time-as-space Metaphor  28-30
  3.2 Root Meaning of Past Tense  30-32
  3.3 Non-past Uses of Past Tense  32-47
    3.3.1 Back-shift  32-35
    3.3.2 Hypothetical Past  35-43
      3.3.2.1 Distance in Reality  35-40
      3.3.2.2 Distance and Inference  40-43
    3.3.3 Attitudinal Past  43-47
      3.3.3.1 Interpersonal Distance  43-45
      3.3.3.2 Distance and Politeness  45-47
  3.4 Summary  47-50
Chapter 4 Non-metaphorical Extensions of Past Tense  50-59
  4.1 Shifted Use of Past Tense  50-54
  4.2 Mixed Tense Use  54-58
  4.3 Summary  58-59
Chapter 5 Conclusion  59-62
  5.1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59-61
  5.2 Issue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61-62
Acknowledgements  62-63
Bibliography  63-67
Articles Published  67

相似论文

  1. 海西科学解释网络模型中的隐喻,N02
  2.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3. 从社会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性别隐喻,H05
  4. 对招贴设计中隐喻手法的分析及其应用,J524
  5. 汉语文学隐喻与非文学隐喻理解机制ERP研究,H15
  6. 英汉隐喻的跨文化研究,H15
  7. 浅析“建筑创造力”的来源与实现,TU986.4
  8. 从文化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圣经中的隐喻,H315
  9. 系统功能途径下英语法律语篇语法隐喻研究,H315
  10. 文学作品中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分析,H146
  11. The Applicability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English Writing Processe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H319
  12. 英汉语“耳朵”的隐喻研究,H05
  13. 多义结构的认知识解探析,H030
  14. 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H04
  15. 绰号的认知阐释,H03
  16. 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的研究,H319
  17. 政论隐喻:理解与翻译,H315.9
  18. 概念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H319
  19. 关于隐喻表现中译日的考察,H36
  20. 中英文经济新闻语篇语法隐喻对比研究,H315
  21. 美国公共政治演说中的隐喻现象,H31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