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病毒中药的固有免疫调节机理研究
作 者: 刘伟伟
导 师: 丁维俊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免疫学
关键词: 甘草酸 氧化苦参碱 固有免疫 IFNβ1 IRF3 甲型流感病毒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筛选出部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中药成分,通过免疫学方法研究其固有免疫调节机理,为开发抗病毒药物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建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细胞模型,MTT比色法观察浓度梯度的代表性抗病毒中药活性成分(氧化苦参碱、黄芪多糖、野黄芩苷、甘草酸、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RT-PCR法,检测各中药单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后IFNβ1, IL-29, IRF3, ISG15等抗病毒固有免疫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中药单体黄芪多糖浓度375μg/mL时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生存率为90.88%,氧化苦参碱浓度2000μg/mL时细胞生存率为80.67%,野黄芩苷浓度5μg/mL细胞生存率为80.84%,甘草酸浓度1.25μg/mL时细胞生存率63.00%,虎杖苷浓度2000μg/mL时细胞生存率81.16%,白藜芦醇浓度250μg/mL细胞生存率68.64%。◆所检测中药成分均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Hela细胞的病毒增殖抑制作用明显(P<0.01);抗病毒效果与药物浓度呈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浓度药物抗病毒作用差异不明显(P>0.05)。◆各组中药单体作用于细胞后,IFNβ1, IL-29, IFR3和ISG15表达量上调明显(P<0.05)。上调IFNβ1表达水平的能力依次为:黄芪多糖>甘草酸>氧化苦参碱>聚肌胞>虎杖苷>野黄芩苷>白藜芦醇;上调IL-29的能力依次为:虎杖苷>甘草酸>黄芪多糖>氧化苦参碱>白藜芦醇>野黄芩苷>聚肌胞,其中虎杖苷、甘草酸、氧化苦参碱、黄芪多糖之间差异显著(P<0.05);上调ISG15的能力差异明显(P<0.05):GA>聚肌胞。各组药物上调IRF3表达的作用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不明显(P>0.05)。◆基因表达情况与中药抗病毒作用不完全一致。提示固有免疫系统不是抗病毒中药的唯一作用途径。结论1、中药抗病毒固有免疫调节部分是通过调节IFNβ1, IL-29, ISG15, IRF3等抗病毒固有免疫关键基因的表达而起作用的。2、中药单体野黄芩苷、虎杖苷、黄芪多糖、白藜芦醇、甘草酸和氧化苦参碱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其抗病毒机制与调节IFNpβ1、IL-29、IRF3等基因的表达有关。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8 缩略词 8-10 前言 10-19 1. 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意义 10-11 1.1 病毒性疾病研究的重要性 10 1.2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10-11 2. 中药抗病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7 2.1 抗病毒中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6 2.2 中药抗病毒实验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7 3. 利用细胞培养法进行中药抗病毒研究的优势 17-18 4.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8-19 实验一 甲型流感病毒的扩增及其血凝滴度测定 19-23 1. 材料和方法 19-22 1.1 材料 19 1.2 方法 19-20 1.3 消毒及善后处理 20-22 2. 结果 22 3. 研究小结 22-23 实验二 甲型流感病毒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测定 23-25 1. 材料与方法 23-24 1.1 材料 23 1.2 方法 23-24 2. 结果 24 3. 研究小结 24-25 实验三 中药抗流感病毒体外试验研究 25-34 1. 材料与方法 25-30 1.1 材料 25-26 1.2 方法 26-30 2. 结果 30-31 3. 研究小结 31-34 实验四 抗病毒中药的固有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34-47 1. 材料和方法 34-39 1.1 材料 34-35 1.2 方法 35-39 2. 结果 39-46 3. 研究小结 46-47 讨论 47-51 结语 51-52 问题与展望 52-53 参考文献 53-56 致谢 56-57 文献综述 57-69 参考文献 67-69 附件1: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69-71
|
相似论文
- 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R392
-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R575.5
- Dectin-1介导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对烟曲霉菌的固有免疫反应,R772.21
- 达菲对甲型流感病毒在A549细胞上复制的影响,R96
- 含离子液体介质中重组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的研究,TQ463.2
- 层柱粘土固定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及其催化合成GAMG的研究,O621.36
- 甘草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与悬浮细胞中活性成分分析,S567.71
- 苦参总碱栓剂的药学研究,R283
- 甘草与大黄配伍主要化学成分在体外及体内相互作用研究,R285
- 附子理中丸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R286
-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新型清道夫受体的基因克隆、重组表达及活性分析,S917.4
- 以Toll样受体为靶标分子的抗感染中药成分筛选方法的建立,S853.7
- 氧化苦参碱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组织ERK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R285.5
- 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β-arrestin1/2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R285.5
- 苦参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R284
- 甘草酸二铵胶囊健康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R285
- H3N2和H1N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对猪CDK9和PKR基因表达的影响,S858.28
- 阿拓莫兰和力甘清对乳腺癌化疗性肝损伤预防作用的临床对照研究,R737.9
- 水/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全细胞转化甘草酸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的研究,TQ460.1
- 猪DDX3X的功能分析及其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增殖的影响,S858.2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