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中国都市风情小说的文化学阐释

作 者: 杨新刚
导 师: 朱德发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都市风情小说 叙述姿态 价值取向 文化启蒙 文化隐喻 民俗学 审美意蕴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36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市井是都市中特殊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其中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市井民众或由他们组成的生命共同体——都市社会的“民间群落”。同时它有着隐性的文化结构,与显性的主流文化相比更具原始的、本真的民间文化品格,其中活跃着传统文化的因子,生动地展示着传统的文化模式及其功能,以及由二者整合所形成的传统文化——人格的结构。 现代都市风情小说是指描绘都市普通市民的生活场景和浸润既久的风尚习俗、遥远而亲切的民间掌故,古色古香的珍玩器物,并通过这些生存表象、生存背景的展陈与勾画,试图探究潜隐其间的历史深意、文化内涵和精神气韵,并最终承续文化启蒙文化隐喻的使命与负载的小说。因此,现代都市风情小说应符合以下特点:一是以都市的特殊的空间和独特的阶层——市井和市井细民为聚焦点,二是以都市普通民众的生活场景、生存遭际为描述的重点,三是以现代意识精审、烛照都市普通民众文化——心理架构中的合理因素与非合理因素。 都市风情小说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上溯可至唐传奇,唐传奇中己有描写市并风情和民风习俗的篇什,及至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初步萌发,市井生活日渐丰富,宋元话本中可以见到描摩市井人生百态的作品。到明代这类作品日见其伙,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即是代表之作。清代的都市风情小说更是丰赡。这些都市风情小说文本己开始渐露文化批判之端倪。进入20世纪后,老舍、张恨水、张爱玲、林语堂等人,把都市风情小说的神髓特质发扬开来。进入新时期以来,邓友梅、刘心武、范小青、陆文夫、冯骥才、林希、方方、池莉、刘恒等人,继承和发展了老舍等人所开创的传统,又在主题意蕴、叙事模式和美学风格方面有所发挥,创作实绩令人瞩目。 现代中国都市风情小说从外在规模和内在神韵上都具备了形成一个小说派别的充足条件,虽然这个小说派别未有作为实体和支点的文学社团的成立, 现代中国都市风情小说的文化学阐释更未有阐明其小说文本建构主旨的共同纲领或宣言的发表,但从文学形态上来看,他们的建构倾向、美学追求、文化。0理、价值观念却体现出了凉人的相似性与相关性。 现代都市风情小说,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个案研究成果非常之多,但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小说类型或流派,放到20世纪这个宏阔的背景之下进行梳理与阐释还是个新课题。本文拟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初步的探求。 现代中国都市风惰小说因其负载着文化启蒙与文化隐喻的历史命意,因而它具有非主流话语的叙述姿态、文本内涵的双重价值取向、从文化启蒙到文化隐0民俗学审美意蕴等质素,沤异于同时期的其他小说类型文本的建构。 现代都市风惰小说力避主流话语中心,避开热闹与喧哗,择取冷观与寂审,以一种或边缘或游走的姿态参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主要表现为其文本对主流话语的有意无意的规避与逃离,寻求一种文化建设上的.独特取向即“现代化民族化并行不。淳”的文化策略。 现代中国都市风情小说文本充分显示了其双重价值取向:一是正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文化必须完成其现代转型,文化人格也须完成其以现代理性为支撑的构建与完善:其二是在全f扫比大潮之中,中国文化须保持自己鲜明的个胜。与之相适应,现代中国都市风惰小说一方面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启蒙发昧的动机来描摩都市风惰,剖析市井细民生存的文化语境和与生俱来的糊&根性;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来观照传统文化。 现代都市风清小说主要是为应对外来异质文化的挑战而产生的,它既承担着传统文化的庚续使命又负荷着文化启蒙与隐喻的双重重任。现代都市风惰小说对风俗的描写并SEta仅是一种背景或衬托而是小说文本的副.主题之一,有的作品完全可以从民俗学的角度进行切入阐释,同时小说文本对民俗文化中美的因素进行了桔取与提炼,因而具有较深厚的审美蕴含,使作品获得了久远的生命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7
引言  7-8
一、 都市风情小说的历史考察  8-13
二、 现代都市风情小说文本解读  13-37
  (一) 非主流话语的叙述姿态  13-18
  (二) 文本内涵的双重价值取向  18-24
  (三) 从文化启蒙文化隐喻  24-35
  (四) 民俗学审美意蕴  35-37
余论  37-39
注释  39-40
主要参考文献  40

相似论文

  1.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2.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研究,G755.5
  3. 金曾豪动物小说研究,I207.8
  4. 颠覆与坚守,I207.42
  5.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mages in American Culture: from Mulan to Kung Fu Panda,J954
  6. 彷徨与寻求,I712
  7. 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K890
  8. 论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J524
  9. 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的审美意蕴初探,J205
  10. 大理白族本主庙的装饰艺术研究,J525
  11. 论《格萨尔》对藏族牧区青少年的文化启蒙作用,I207.9
  12. 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E251
  13. 以人为本视阈下和谐社会的价值共识,D61
  14. 企业盈余管理动因研究,F275
  15. 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TU-86
  1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17.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设计研究,J53
  18. 《离骚》的多维透视,I206.2
  19.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隐喻比较及翻译,H315.9
  20.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当下建构,I206.7
  21. 乒乓球运动在终身体育锻炼中价值取向的研究,G84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