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京地区西洋参根腐病相关真菌的研究

作 者: 毕武
导 师: 高微微
学 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 业: 生药学
关键词: 西洋参 根腐病 分子鉴定 形态鉴定 土壤真菌区系
分类号: S435.6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别名花旗参、美国人参、广东人参、五叶人参等。以根入药,有益气生津、润肺清热等功能。对肺虚咳嗽、胃热伤津、肝肾阴虚、阴虚气热以及阴虚所致少气、口干、口渴、乏力等症有特殊疗效。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分布在美国中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北京市怀柔区是我国西洋参的重要产区,多年来根腐病一直是西洋参栽培区的主要病害,直接影响参根的质量和产量,已成为西洋参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探索根腐病的病原,作者在西洋参种植基地采集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生长年限的病参样品,从这些样品上分离得到若干根病菌并对部分根病相关真菌进行了鉴定,且对主要病原作了初步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致病性测定及致病机制研究;本文还探讨了化感物质与主要病原菌的关系以及不同处理老参地病原菌的动态变化情况,目的是为了明确北京地区根病菌的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探讨根病菌与连作障碍的关系,旨在为西洋参的病害防治、人工栽培、连作问题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工作分为以下四部分。一、西洋参根病相关真菌的分离及部分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研究以北京地区的西洋参根病病参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上真菌进行系统的分离,首次从不同年限不同地区的病参上分离出108株真菌。对其中27株菌株采用参根离体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室内致病性测定实验,结果得到病原真菌8个,其中强致病菌1个,条件致病菌2个。对其中培养性状差异较大的4株不同来源的镰刀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发现这四株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8。同时采用不同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初步研究了2株致病性较强的镰刀菌是否存在产生真菌毒素的致病机制,结果表明这两株镰刀菌的培养滤液对西洋参叶片、地上部苗及胚根都显现出了一定的毒害或抑制作用,推测二者可能是通过毒素来导致病害。二、部分分离菌株的鉴定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频率高的20株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这20株真菌分别属于7属13种,其中,镰刀菌11株,分属5种,7株菌株鉴定为茄病镰刀菌(F.solani),为优势菌群。三、西洋参化感物质对主要病原菌的作用研究对西洋参根系分泌物对主要病原菌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根系分泌物对不同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solani,茄病镰刀菌F.solani和疫病菌P.cactorum的作用趋势并不一致,但高浓度(160倍)下它能促进丝核菌R.solani菌核的产生、镰刀菌厚垣孢子的产生及疫病菌P.cactorum游动孢子囊的产生。通过盆栽播种实验初步研究了西洋参产生的自毒物质酚酸对其主要病原菌疫病菌P.cact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的影响,结果发现酚酸类化感物质能提高西洋参存苗率,与茄病镰刀菌F.solani联合接种处理组病情指数较对照及其它处理高。四、种植西洋参根区土壤真菌区系分析通过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罹病和健康西洋参根际的土壤真菌、镰刀菌和疫霉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罹病参根根际土壤真菌总数低于健康参根;镰刀菌在不同土样中的变化较小,规律性不明显;疫霉菌在健康土壤中均低于非健康土壤。又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经过有机添加物处理的西洋参老参地土壤真菌区系在其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西洋参存苗情况最好的紫苏根粉碎物处理组,镰刀菌及疫霉菌数量均较低,可见存苗与两类菌的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其它处理组规律性不明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0
前言  10-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32
  第一节 老参地研究进展  11-19
    参考文献  15-19
  第二节 药用植物镰刀菌病害及镰刀菌鉴定技术  19-32
    参考文献  27-32
第二章 西洋参根病相关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初步研究  32-48
  第一节 根病相关真菌的分离  32-36
    材料与方法  32-33
    结果与分析  33-34
    讨论  34
    参考文献  34-36
  第二节 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  36-39
    材料与方法  36
    结果与分析  36-37
    讨论  37-38
    参考文献  38-39
  第三节 主要致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9-43
    材料与方法  39
    结果与分析  39-42
    讨论  42
    参考文献  42-43
  第四节 致病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43-48
    材料与方法  43-44
    结果与分析  44-46
    讨论  46-47
    参考文献  47-48
第三章 部分分离菌株的鉴定  48-73
  第一节 菌株的形态鉴定  48-56
    材料与方法  48-49
    结果与分析  49-54
    讨论  54
    参考文献  54-56
  第二节 部分分离菌株的分子鉴定  56-73
    材料与方法  56-57
    结果与分析  57-71
    讨论  71-72
    参考文献  72-73
第四章 西洋参化感物质对主要病原菌的作用研究  73-82
  第一节 根系分泌物对西洋参主要病原菌的影响  73-77
    材料与方法  73-74
    结果与分析  74-75
    讨论  75-76
    参考文献  76-77
  第二节 酚酸化合物对西洋参主要病原菌的影响  77-82
    材料与方法  77-78
    结果与分析  78-80
    讨论  80
    参考文献  80-82
第五章 种植西洋参根区土壤真菌区系分析  82-93
  第一节 罹病西洋参根际土壤真菌区系的变化  82-87
    材料与方法  82-83
    结果与分析  83-85
    讨论  85
    参考文献  85-87
  第二节 有机添加物对重茬西洋参及土壤真菌区系的影响  87-93
    材料与方法  87-88
    结果与分析  88-90
    讨论  90-91
    参考文献  91-93
主要结论  93-94
附图  94-97
致谢  97-98
个人简历  98

相似论文

  1. 大豆生物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S565.1
  2. 白术根腐病致病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S435.672
  3. 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源筛选及抗性遗传分析,S565.1
  4.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及其化学防治研究,S435.121
  5. 桃小食心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性及其胞外酶的作用研究,S476.1
  6. 湖南省部分地区鸡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及rDNA ITS序列分析研究,S858.31
  7. 用分子鉴定方法对岩礁海藻附植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的探索研究,Q958.8
  8. 安徽常绿杜鹃花上斑痣盘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及散斑壳属两近似种的分子鉴定,S763.1
  9. 油茶根腐病原菌及其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S763.7
  10. 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STS标记开发初探,S792.39
  11. 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中GFAP和S-100β含量的影响,R285.5
  12. 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大鼠缺血脑组织IL-6和bFGF含量的影响,R285.5
  13. 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BDNF和GDNF表达的影响,R285.5
  14. 植物悬浮培养细胞对青蒿酸和二氢青蒿酸生物转化的研究,R284
  15. 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的研究,S436.631.1
  16. 石河子地区加工番茄病毒种类的ELISA检测及分子鉴定,S436.412
  17. 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的初步研究,S436.68
  18. 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物研究,S435.672
  19. 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防治研究,S435.672
  20. Pseudomonas syringae致病变种的分子鉴定技术及其应用,S432.4
  21. 哈尔滨市区法医土壤真菌区系初步研究,S154.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药用作物病虫害 > 喜阴药物作物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