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物研究
作 者: 刘亚亚
导 师: 陈垣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
关键词: 掌叶大黄 根腐病 病原物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分类号: S435.6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对甘肃礼县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根腐病病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防治药剂筛选。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掌叶大黄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分别为粉红单端孢霉(Thichothecium roseum(Bull.) Link.)、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和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 kUhu.)。刺伤大黄幼根接种致病菌后,根腐病发病率均较无刺伤接种显著提高,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主要是通过伤口进行侵染的,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其根部造成伤口。2.粉红单端孢霉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紫外灯照射2h后黑暗培养促进菌丝生长,持续光照有助于产孢;最适生长pH为6;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尖孢镰刀菌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蔗糖,而葡萄糖最利于产孢;硝酸钠可促进菌丝生长,但硝酸铵较能促进其产孢;持续黑暗促进菌丝生长,紫外灯照射2h后黑暗培养可促进其产孢;最适菌丝生长pH为6,最适产孢pH为8;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立枯丝核菌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硝酸钠可促进菌丝生长,但硝酸铵可促进其产孢;光暗交替抑制菌丝生长;最适生长pH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3.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经不同高温处理15 min后,再置25℃黑暗条件下培养,对耐高温性表现显著的差异。粉红单端孢霉(T.roseum(Bull.) Link.)在培养3-7 d时生长抑制起始温度分别为47、60、68、67和68℃,LTso分别为69、79、80、83和83℃,菌丝生长最大抑制速率分别为0.0080、0.0067、0.0071、0.0066和0.0065 c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在培养3-7d时生长抑制起始温度分别为43、51、59、61和77℃,LTso分别为61、73、82、86和92℃,菌丝生长最大抑制速率分别为0.0178、0.0162、0.0149、0.0149和0.0120 cm/℃。两种病原物的生长抑制起始温度和LTso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而生长最大抑制速率却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说明病原物在受到高温胁迫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温度的耐受力提高。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 kUhu.)对温度较敏感,其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0℃下处理15 min。4.12种供试杀菌剂中,对3种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的有4种,分别是治高40%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强生和代森锰锌70%可湿性粉剂,这4种药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7.74、27.29、236.84和853.99 mg/L,对尖孢镰刀菌EC50分别为56.92、1.34E-12、400.53和2155.04 mg/L,对立枯丝核菌以治高效果最为突出,多菌灵其次,代森锰锌70%可湿性粉剂最差。
|
全文目录
摘要 2-3 Summary 3-5 缩略词 5-6 目录 6-7 第一章 文献综述 7-13 1.1 大黄国内外研究现状 7-9 1.2 掌叶大黄主要病害研究 9-10 1.3 根腐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1.4 杀菌剂室内药效测定方法 11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3 第二章 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和鉴定 13-20 2.1 材料与方法 13-14 2.2 结果与分析 14-18 2.3 讨论与结论 18-20 第三章 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20-28 3.1 材料与方法 20-21 3.2 结果与分析 21-25 3.3 讨论与结论 25-28 第四章 高温处理对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影响 28-34 4.1 材料与方法 28 4.2 结果与分析 28-32 4.3 讨论与结论 32-34 第五章 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 34-39 5.1 材料与方法 34-35 5.2 结果与分析 35-38 5.3 讨论与结论 38-39 结论与展望 39-41 参考文献 41-46 致谢 46-47 导师简介 47-48 作者简介 48-50
|
相似论文
-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 大豆生物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S565.1
- 白术根腐病致病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S435.672
- 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源筛选及抗性遗传分析,S565.1
- 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及耐寒性研究,S476.3
- 碳化二亚胺交联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生物学特性研究,R687.2
- 西宁地区硅酸盐细菌生物学特性及促生效应的研究,S144
- 高山被孢霉产生花生四烯酸的研究,TQ921
- 菊花花色嵌合体生物学特性及形成机理的研究,S682.11
- 江浙地区八角科植物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685.99
- 支持向量回归在化学农药定量构效关系中的应用,S48
- 哈尔滨市光肩星天牛发生危害调查研究,S763.3
- 山核桃合子胚发育、体胚再生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664.1
- 植病生防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研究,S476
- 侵染烟草的链格孢、葡萄孢及齐整小核菌的病原学,S435.72
- 靶向Survivin基因的siRNA对结肠癌作用的实验研究,R735.35
- 致犊牛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1
- 新型Strobin类杀菌剂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TQ45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药用作物病虫害 > 草本作物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