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刺激左右颈部迷走交感干对兔心房与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 者: 刘蔚
导 师: 侯应龙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颈迷走交感干 有效不应期 心房纤颤 心房易损窗口 Q-T间期离散度 室颤阈值
分类号: R3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给予兔左右颈部迷走交感干不同强度的电刺激,测量反映心房肌和心室肌电生理特性变化的相关指标,从而探讨心脏外在自主神经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可能作用。研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静脉麻醉后,连接并记录体表心电图,分离右侧颈静脉,将6F四极电极导管经上腔静脉先后插入右心房、右心室,给予设定的电程序刺激,记录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P波离散度(PD)、发生心房纤颤(AF)的动物比例数、心房易损窗口(WOV)、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Q-T间期离散度(Q-Td)、Tpeak-Tend(Tp-e)离散度、室颤阈值(VFT),再分离并暴露双侧颈部迷走交感干,植入刺激电极,并与高频电刺激仪连接,分别给予左右单侧及双侧迷走交感干电刺激,使心率较基础状态分别减慢10%、30%、50%,重复上述电刺激,并测量上述电生理指标。结果:①随着刺激左侧颈迷走交感干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相比较,AERP逐渐缩短,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AERP缩短有统计学意义(71.5±12.39vs 99.0±21.55,P<0.01);PD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PD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增大(48.8±17.05 Vs 30.6±9.34,P<0.05);发生AF的动物比例数及WOV虽分别有增多和增宽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②随着刺激右侧颈迷走交感干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时比较,AERP逐渐缩短,直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AERP缩短有统计学意义(81.6±12.20 vs99.0±21.55,P<0.05),且继续增加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AERP较基础状态缩短更显著(69.2±14.05 vs 99.0±21.55,P<0.01);PD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PD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增大(42.3±10.85 vs 30.6±9.34,P<0.05),且刺激强度增加至使心率减慢50%时,PD较基础状态增大更显著(55.5±13.99 vs 30.6±9.34,P<0.01);发生AF的动物比例数及WOV虽分别有增多和增宽趋势,但亦无统计学意义。③给予双侧颈迷走交感干刺激,当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10%时,与基础状态比较,AERP即有缩短(82.0±15.35 vs 99.0±21.55,P<0.05),当刺激强度分别增至使心率减慢30%、50%时,AERP缩短更显著(P<0.01);与基础状态比较,PD则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PD明显增大(55.0±14.79 vs 30.6±9.34,P<0.05),且继续增加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PD较基础增大更明显(64.4±18.45 vs 30.6±9.34,P<0.01);发生AF的动物比例数虽有增多趋势,但仍无统计学意义;而WOV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比较呈增宽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WOV增宽有统计学意义(7.6±3.51 vs 3.4±1.52,P<0.05)。④随着刺激左侧颈迷走交感干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相比较,VERP逐渐延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VERP延长有统计学意义(209.8±40.09 vs173.7±43.00,P<0.05);Q-Td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Q-Td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增大(47.1±10.91 vs 35.6±5.36,P<0.05),且继续增加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Q-Td增大更显著(54.59±14.38 vs 35.6±5.36,P<0.01);Tp-e离散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Tp-e离散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29.9±10.62 vs 21.8±5.17,P<0.05);然而随刺激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比较室颤阈值无明显变化。⑤随着刺激右侧颈迷走交感干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相比较,VERP逐渐延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VERP延长有统计学意义(214.3±40.92 Vs173.7±43.00,P<0.05);Q-Td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Q-Td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增大(48.6±7.00 vs 35.6±5.36,P<0.05),且刺激强度继续增加至使心率减慢50%时,Q-Td增大更显著(56.2±14.34 vs 35.6±5.36,P<0.01);随刺激强度的增加Tp-e离散度逐渐增大,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Tp-e离散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32.8±9.91 vs21.8±5.17,P<0.01);然而随刺激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比较室颤阈值无明显变化。⑥随着刺激双侧颈迷走交感干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相比较,VERP逐渐延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VERP延长有统计学意义(210.6±40.35 vs173.7±43.00,P<0.05);当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10%时,Q-Td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增大(44.2±6.10 vs 35.6±5.36,P<0.05),随刺激强度的增加Q-Td进一步增大,至心率减慢50%时,Q-Td增大更显著(62.8±16.36 vs 35.6±5.36,P<0.01);Tp-e离散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Tp-e离散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32.5±9.19 vs 21.8±5.17,P<0.01);然而随刺激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比较,室颤阈值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右心房电生理特性受双侧颈迷走交感干的影响,且以右侧为优势,其中左右颈迷走交感干对右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存在叠加作用;右心室电生理特性受双侧颈迷走交感干的影响,左右侧无差异,但左右颈迷走交感干对右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存在叠加作用。②心脏外在自主神经在心房电生理特性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脏外在自主神经在心室电生理特性变化中亦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潜在因素。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
英文摘要  9-13
符号说明  13-14
前言  14-16
材料与方法  16-20
结果  20-23
讨论  23-31
结论  31-32
附图表  32-40
参考文献  40-47
致谢  47-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48-49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9

相似论文

  1. 心脏离子通道SCN5A基因和minK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关联性研究,R541.75
  2. 高血压及房颤患者抵抗素水平的临床研究,R541.75
  3. L型钙通道α_(1C)蛋白在犬肺静脉前庭中表达的研究,R541.75
  4. 护心胶囊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水平的影响,R259
  5.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跑心电图QTd观察,G822.2
  6.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R541.4
  7. 炙甘草汤辩证论治心律失常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分析,R259
  8. 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左心重构及其功能特点的研究,R541.75
  9. 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心房纤颤患者左心房功能,R541.75
  10.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分析,R541.75
  11. 替米沙坦及AngII对犬心房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R541.75
  12.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气不足型永久性房颤的研究,R259
  13. 双极射频消融改良MazeⅢ术后胺碘酮治疗方法的研究,R541.7
  14.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R541.75
  15. 房室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对右心房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R541.7
  16. HCN4基因在风心二狭房颤患者中表达初探,R541.75
  17. 缺血后处理和庚醇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R541
  18. 伊布利特对房颤心房肌细胞IKr的影响,R541.75
  19. 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R541.75
  20.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研究,R725.4
  21. 卡维地洛对正常青年男性血压、心率、心电图各间期及离散度的影响,R541.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生理学 > 血液与循环生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