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房室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对右心房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作 者: 杨佳庆
导 师: 韩明华;郭涛;赵玲;李淑敏
学 校: 昆明医学院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电生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 有效不应期
分类号: R54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观测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前、后患者右心房不同部位有效不应期(ERP)、有效不应期离散度(ERPD)和诱发出心律失常能力的变化,探讨房室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的存对右心房不同部位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这些电生理特性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无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心房扑动(AFL)史的42例PSVT患者。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房室结双径路(DAVNP)组和房室旁道(AP)两组,其中DAVNP组有23(男8,女15)例患者,年龄(48±12)岁;AP组有19(男12,女7)例患者,年龄(46±12)岁。对DAVNP组患者行慢径改良术,对AP组患者行旁道消融术。分别于RFCA术前、后对两组患者的高侧位右心房(HRA)、中侧位右心房(MRA)和低侧位右心房(LRA)进行S1S2和S1S1刺激,测量、计算右心房的ERP和ERPD数值,同时观察诱发出阵发性AF、AFL等心律失常情况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中有17例RFCA术前诱发出阵发性AF、AFL,其中DAVNP组有8例(男3,女5),AP组有9例(男6,女3);术后两组均仅有1例患者可再诱发出阵发性AF、AFL。DAVNP组患者术后ERP均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前、后ERP分别为:HRA(192.6±20.7msVS.202.2±19.5ms,P=0.001)、MRA(177.0±21.0msVS.184.3±13.8ms,P=0.016)、LRA(202.6±19.4msVS.211.7±19.7ms,P=0.007),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ERPD(20.4348±6.3806ms VS.30.0000±10.4447ms,P=0.002)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组患者术后ERP也均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前、后ERP分别为:HRA(191.6±16.8msVS.200.0±12.0ms,P=0.001)、MRA(188.9±14.9msVS.195.8±11.2ms,P=0.002)、LRA(201.1±14.5msVS.208.4±12.1ms,P=0.015),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ERPD(18.9474±8.0930msVS.28.9474±9.3659ms,P=0.001)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亚组分析后发现,两组中非可诱发亚组患者术后ERP较术前有所延长、术后ERPD较术前有所减小,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诱发亚组患者术后ERP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ERPD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VNP组患者术前、后不同部位ERP的改变程度有所不同,ERP改变幅度分别为:HRA 10.4348ms、MRA11.3043ms、LRA 10.0000ms,各部位改变幅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P组患者术前、后不同部位ERP的改变程度有所不同,ERP改变幅度分别为:HRA9.4737ms、MRA 6.8421ms、LRA 8.9474ms,各部位改变幅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室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的存在可以导致人右心房ERP缩短、ERPD增大,消融旁道和改良慢径可以显著延长ERP、明显减小ERPD。房室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对HRAERP、MRAERP、LRAERP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术前、后右心房ERP和ERPD变化显著的患者易于诱发出阵发性AF、AFL;消融旁道和改良慢径可显著降低阵发性AF、AFL的诱发率。成功消融房室旁道和改良慢径不但可以根治PSVT,还可能有效防治阵发性AF、AFL等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9
正文  9-30
  前言  9-11
  资料与方法  11-14
  结果  14-20
  讨论  20-29
  结论  29-30
参考文献  30-36
综述一  36-42
综述二  42-51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51-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基于细胞电生理模型的膜片钳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R318.0
  2.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3. 基于神经电生理学的着装接触舒适性研究,Q42
  4.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及预后判断,R739.4
  5. 脑干病变51例显微外科手术和临床分析,R739.4
  6. 大鼠内侧隔核注射淀粉样β蛋白影响海马theta节律和长时程增强的在体电生理研究,R749.16
  7. 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R743.3
  8. 健侧颈7移位术中电生理应用及手术疗效观察,R651.3
  9. L型钙通道α_(1C)蛋白在犬肺静脉前庭中表达的研究,R541.75
  10. CSEP联合DCS在大脑运动感觉功能区定位的效果评价,R651.1
  11. “假性末梢神经炎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R687.3
  12. 脊柱侧弯矫正术应用维库溴铵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R614
  13. 中西医结合法建立大鼠病窦模型的心率及电生理之对比研究,R-332
  14. 半滑舌鳎头部无眼侧皮肤特殊感受器的研究,S917.4
  15. 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及虫体挥发物的行为和触角电生理反应,S763
  16. 不同磁场强度的硅胶包埋磁片对缺血性眼病的影响,R77
  17. 肘管综合征术后随访分析,R687.3
  18. 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R541.7
  19. 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及强心复脉颗粒的干预作用,R285
  20. 补肾活血方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R274.9
  21. 升陷汤加味方对急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兔心肌电生理的影响的实验研究,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心律失常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