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分子改造

作 者: 秦国梅
导 师: 黄日波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发酵工程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内切-β-1,4-葡聚糖酶 台湾家白蚁 酿酒酵母 定向进化 定点突变
分类号: Q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纤维素(Cellulose)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它是光合作用最主要的产物,同时也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地球上每年光合作用可产生大于100亿吨的植物干物质,其中一半以上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纤维素的利用目前尚未完全开发,随着地球石化能源短缺和枯竭的日趋严峻,人类把眼光转向了对纤维素的利用,利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可发酵的单糖,进而发酵生产乙醇。然而目前发现的纤维素酶都存在活力低和反应速度慢的缺点,因此寻找新的或者通过改造现有的纤维素酶基因获得活力更高纤维素酶是解决纤维素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提取了台湾家白蚁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并分别构建了表达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表达载体。利用金属镍亲和层析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进行纯化,CMC酶活检测显示纯化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2℃、6.5;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Vmax为0.071mg/ml~*min,Km值为80.2712mg/ml,比活力为13.544U/mg。利用定点突变对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进行改造,首先是借助计算机根据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同源建模三维结构信息,利用ProSA2003软件根据能量(knowledge-based potentials)最低化原则,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氨基酸饱和突变位点,通过同源建模分析表明53D、56D和411E三个位点都是活性中心位点。利用兼并引物对53,56,411位点的氨基酸分别进行饱和突变,筛选到三个有活力的突变子C53、E53和C56。对突变酶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C53的最适温度、最适pH、米氏常数、Vmax和比活力分别为42℃、6.5、37.683 mg/mL、0.0334umol/mL~*min、9.912 U/mg;突变酶E53的最适温度、最适pH、米氏常数、Vmax和比活力分别为37℃、6.5、93.819mg/mL、0.124umol/mL~*min、16.421U/mg;突变酶C56的最适温度、最适pH、米氏常数、Vmax和比活力分别为42℃、8.0、26.809mg/mL、0.0324umol/mL~*min、16.470U/mg。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前言  11-23
  1.1 纤维素  11-12
  1.2 纤维素酶  12-17
    1.2.1 纤维素酶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12-13
    1.2.2 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  13-14
    1.2.3 纤维素酶的催化机制及理化性质  14-16
      1.2.3.1 纤维素酶的催化机制  14-15
      1.2.3.2 纤维素酶的理化性质  15-16
    1.2.4 纤维素酶的来源  16-17
      1.2.4.1 来源于微生物的纤维素酶  16-17
      1.2.4.2 来源于动物的纤维素酶  17
  1.3 纤维素酶的克隆与表达  17-18
  1.4 白蚁内源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18
  1.5 纤维素酶的分子进化  18-19
    1.5.1 酶分子进化策略  18-19
    1.5.2 纤维素酶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19
  1.6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9-22
    1.6.1 研究白蚁纤维素酶的意义  19-20
    1.6.2 在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中表达纤维素酶的研究意义  20-21
    1.6.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21-22
  1.7 技术路线  22-23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3-44
  2.1 材料  23-24
    2.1.1 白蚁、菌株与质粒  23
    2.1.2 培养基  23
    2.1.3 酶与试剂  23-24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4
  2.2 方法与步骤  24-44
    2.2.1 白蚁总RNA的提取以及cDNA的获得  24-26
    2.2.2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基因的鉴定  26
    2.2.3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26-28
      2.2.3.1 引物设计  26-27
      2.2.3.2 PCR扩增  27-28
    2.2.4 表达载体的构建  28-31
      2.2.4.1 目的基因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28
      2.2.4.2 目的基因酿酒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28-31
    2.2.5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31-32
    2.2.6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大量制备(参考文献,略有修改)  32
    2.2.7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小量制备(参考文献,略有修改)  32-33
    2.2.8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参照文献,略有修改)  33
    2.2.9 酿酒酵母质粒的提取  33
    2.2.10 DNA的酶切与连接  33-34
    2.2.11 连接产物化学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参照文献)  34
    2.2.12 质粒DNA化学转化酿酒酵母(采用LiAc/SS-DNA/PEG法)  34
    2.2.13 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酶切验证  34-35
    2.2.14 外源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35-36
      2.2.14.1 pSE380-EG转化子的刚果红染色  35
      2.2.14.2 转化子的诱导表达  35
      2.2.14.3 粗酶液的制备  35-36
      2.2.14.4 包涵体的检测  36
    2.2.15 外源基因在酵母中的诱导表达  36-37
      2.2.15.1 pYES2—EG转化子的刚果红染色  36
      2.2.15.2 酵母转化子的诱导表达  36-37
    2.2.16 表达产物的变性SDS-PAGE电泳  37
    2.2.17 酶的纯化  37-38
    2.2.18 蛋白含量测定  38
    2.2.19 酶活的测定  38-41
      2.2.19.1 酶活的测定原理  38-39
      2.2.19.2 酶活测定步骤  39
      2.2.19.3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39-40
      2.2.19.4 酶活定义  40
      2.2.19.5 酶活力计算  40-41
    2.2.20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酶学性质测定  41
    2.2.21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分子理性设计试验方法  41-44
      2.2.21.1 饱和突变点的选择  41
      2.2.21.2 饱和突变方法—一步反向PCR法  41-42
      2.2.21.3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基因饱和突变PCR引物设计  42
      2.2.21.4 饱和突变的PCR扩增  42-43
      2.2.21.5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基因饱和突变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43
      2.2.21.6 饱和突变酶的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  43
      2.2.21.7 饱和突变酶的酶学性质测定  43-44
第三章 结果和分析  44-58
  3.1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基因的鉴定  44-45
    3.1.1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基因的获得与测序  44
    3.1.2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基因的序列分析  44-45
  3.2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45-50
    3.2.1 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EG)与表达载体pSE380的连接  45-46
    3.2.2 转化子的平板筛选  46-47
    3.2.3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纯化及SDS-PAGE电泳  47-48
    3.2.4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48-50
      3.2.4.1 温度和pH值对白蚁内切纤维素酶酶活的影响  48-50
      3.2.4.2 Km值及Vmax的测定  50
  3.3 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50-52
    3.3.1 转化子的平板筛选  51
    3.3.2 酿酒酵母转化子诱导时间的确定  51-52
  3.4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的分子改性  52-58
    3.4.1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基因突变位点的选择  52-53
    3.4.2 白蚁内切纤维素酶基因定点突变PCR  53
    3.4.3 突变体的获得及序列分析  53-54
    3.4.4 突变型EG的纯化及SDS-PAGE分析  54
    3.4.5 野生酶及突变酶的酶学性质比较  54-58
      3.4.5.1 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比较  54-56
      3.4.5.2 Km值、Vmax及比活力的比较  56-58
第四章 讨论  58-60
  4.1 重组质粒pYES2-EG在酿酒酵母中表达CMCase活力低的原因  58
  4.2 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的定点突变  58-60
    4.2.1 突变点的确定  58-59
    4.2.2 突变点的分析  59-60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60-62
  5.1 结论  60-61
  5.2 问题与展望  61-62
参考文献  62-69
附录  69-77
致谢  77-7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8

相似论文

  1. 易错PCR定向进化扩展青霉FS1884脂肪酶,Q78
  2. 槐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用于间型脉孢菌产纤维素酶的诱导研究,TQ925
  3. 腐生葡萄球菌M36耐有机溶剂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Q78
  4. 新型菊酯类农药降解酶的生化鉴定及分子改造研究,X172
  5. 产甘油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S823.5
  6. 酿酒酵母代谢木糖工程菌的构建,Q78
  7. Rhodococcus sp.R04联苯水解酶性质及反应动力学研究,Q55
  8. 竹虫(Omphis fuscidentalis)体内纤维素酶系的酶学性质及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Q814
  9. 耐酸性黑曲霉木聚糖酶XynⅢ的改造和定点突变研究,TQ925
  10.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exgl的克隆及其表达,S646.12
  11.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6B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S646.12
  12. 牛凝乳酶原基因的定点突变与酶性质研究,Q814
  13. 酿酒酵母醛酮还原酶Gre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Q936
  14. 抗人CD40单抗5C11抗原识别表位的初步研究,R392
  15. 瑞氏木霉T-DNA插入筛选纤维素降解突变株及液泡蛋白分选受体基因功能研究,Q93
  16. 作物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S216.2
  17. 构建及筛选S1型断裂蛋白质内含子用于蛋白质定点标记,Q51
  18. 纤维素酶生产菌种的筛选鉴定与发酵产酶优化,TQ925
  19. 重组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酶制剂稳定性的研究,Q814
  20. 酿酒酵母NADH激酶Pos5p在细胞抵抗氧化胁迫中的作用,Q93
  21. 酿酒酵母HOR2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性质研究,Q78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分子生物学 >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