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信息时代社会时空变化对网络人群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

作 者: 李楠方
导 师: 路紫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女性网站 性别差异 经济水平 相关系数分析 拟合曲线
分类号: H0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女性网站为研究的切入点,以社会性别意识为理论基础,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是国际性别地理学会IGU的新时期议题之后,采用了调查统计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大陆本土不同区域网站进行检测和采样,对男女网民的有关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资料统计,运用数理分析和统计学原理,逐次分析研究了网络技术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因素对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所表达的社会讯号对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今后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性别差异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对不同时空下我国网络人群结构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作出了如下重要结论:网络人群社会性别比的变化是同网络普及程度紧密相连的,网络普及程度越高的地方,网络人群的社会性别比越趋向平衡;网络的普及程度不仅取决于网络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从宏观层面上更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网络社会性别差异的变化在时间上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在空间上取决于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因此社会的时空变化对网络社会性别比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网络应用领域和网络人群正在迅速扩张;由于网络应用领域的扩张,不断催生新的职业,使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逐步缩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正在促使城乡网络人群社会性别比差异的缩小。文章指出,深化社会时空变化对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影响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拓宽视野,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趋向性问题。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然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主要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基础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主要成果、女性网站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之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最后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第二部分概括了我国互联网以及女性网站的发展情况,是本文的基础部分。该部分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网络人群规模的扩大、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的变化以及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女性网站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为研究资料的获取、处理及分析,是本文研究的主体之一。此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对象的选取、女性网站访问量等资料的获取途径,绘制了女性网站访问者的社会性别差异;其次是对研究资料进行了处理,绘制出对选取的女性网站访问者社会性别比折线图,并绘制女性网站访问者年龄分布图。第四部分为我国各省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网络人群社会性别比的差异情况,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此部分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对我国各省区不同行业、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人口进行了统计,核算出了不同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的网络人群的社会性别比,使用spss技术对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水平进行了相关系数分析,并使用一元二次拟合曲线对未来我国网络人群社会性别比的差异变化进行了预测,最后分析了形成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的原因,总结了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变化的规律。第五部分为结论与讨论。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论点,指出信息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大势,对网络扩张和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变化的引领作用,提出深化社会时空变化对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影响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拓宽视野,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趋向性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5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9-11
    1.1.1 关于性别差异问题的由来  9-10
    1.1.2 关于网络使用人群的研究回顾  10-11
    1.1.3 关于女性网站的研究回顾  11
  1.2 研究意义  11-12
  1.3 研究方法  12-15
    1.3.1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14
    1.3.2 研究方法  14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4-15
2 我国互联网络以及女性网站发展的时间变化  15-20
  2.1 我国互联网及其用户的辐射式增长  15-17
    2.1.1 我国互联网规模的发展  15
    2.1.2 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以及用户结构的多元化  15-17
  2.2 我国女性网站的发展  17-18
  2.3 女性网站的发展以及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网站  18-20
3 信息时代女性网站的特征  20-27
  3.1 信息时代我国女性网站的特征及其功能演变  20-21
  3.2 女性网民的组成特征  21-22
    3.2.1 消费群体特征  21
    3.2.2 经营者特征  21-22
  3.3 女性网站的实证研究  22-27
4 我国网民性别比的时空变化  27-42
  4.1 不同时间我国网民性别比的变化及其预测  27-30
    4.1.1 2002 至2008 年我国网民性别比例的变化  27
    4.1.2 性别差异变化速度  27-30
  4.2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构成的网民性别比例核算  30-41
    4.2.1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构成  30-32
    4.2.2 我国各省区网民性别比例核算  32-39
      4.2.2.1 基于行业类型的网民性别比例核算  32-35
      4.2.2.2 基于年龄结构的网民性别比例核算  35-37
      4.2.2.3 基于受教育程度的网民性别比值核算  37-39
    4.2.3 城乡之间网民性别差异的变化  39-41
  4.3 小结  41-42
5 未来网络高速发展下网络人群性别比变化的影响  42-45
  5.1 私人虚拟空间催生的新兴职业  42
  5.2 IT 业软件测试职场的性别差异渐趋缓解  42-43
  5.3 我国女性网站发展对现实的影响  43-45
    5.3.1 对女性的影响  43-44
    5.3.2 对网络文化的影响  44-45
6 结论与讨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50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0

相似论文

  1. 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女生高考成绩优于男生现象研究,G632.474
  2. 高中生空间想象能力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G633.6
  3. 信息时代社会大众艺术素养的培养研究,J0-4
  4. 中国大学生恭维语使用性别差异研究,H319
  5. The Influence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on English Achievements of English-majors from Private Universities,H319
  6. CALL环境下大学生计算机使用频率和计算机素养的关系及二者性别差异的研究,H09
  7. 中美大学生反对语实施模式跨文化性别对比研究,H030
  8. 信息时代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D925.2
  9. 信息时代对档案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G271.6
  10. 日本囊对虾雌雄性腺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与分析,S917.4
  11. 中国长沙地区成年人脂联素和抵抗素的参考值及性别差异,R446.11
  12. 大学生感恩特质的量表及实验研究,B841.7
  13. 美语语境下的恭维语及应答的性别差异研究,H313
  14. 中学英语课堂评价型话语的性别差异研究,G633.41
  15. 从英语电影看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H314
  16. 言语行为理论下会话幽默的性别差异研究,H030
  17. 二三十年代海派小说之身体话语,I207.42
  18. 论信息时代的隐私权保护,D923
  19. 社会性别差异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分析,C924.24
  20. 信息时代金融营业空间设计初探,F832.2
  2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比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 > 语义学、语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