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芴类衍生物蓝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作 者: 王谦
导 师: 刘迪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有机化学
关键词: 蓝光材料   Suzuki偶联 三芳基硼化物
分类号: O625.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rganic Light-Emitting Materials)已经成为海内外公认的下一代照明、显示技术的主要代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光材料,而为了实现全彩色发光,获得红绿蓝三原色的发光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相对红光材料和绿光材料相对成熟的发展,蓝色荧光发光材料还存在着色纯度不高、载流子传输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作为两种常用的蓝色发光材料,以其高荧光量子效率,结构易修饰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是它们都存在色度不纯、易结晶,热稳定差、玻璃化温度较低等缺点。直到寡聚芴的出现,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点,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寡聚芴类小分子蓝光材料相对于聚合物类蓝光材料在合成、提纯、以及光谱色纯度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芴、蒽用于构建蓝光材料时所表现的优点,选择芴、蒽、萘作为构建目标分子的结构单元,分别在芴或者联芴的苯环两端连接萘基蒽,来设计并合成新型的小分子蓝色荧光材料A和B,以期获得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蓝色荧光小分子材料;另外,基于发光分子内引入强缺电子基团一般会使分子禁带宽度增大进而使发光蓝移这一经验事实,我们以强缺电子性的三杜烯烷硼为中心,在其外围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引入芴或者联芴,设计、合成了新型结构化合物C和D,以期获得可能具有电子传输性质的深蓝色荧光材料。目标化合物A、B、C、D都通过了MALDI-TOF-MS和1H NMR等表征手段验证了化学结构,并利用重结晶、柱层析等方法进行提纯。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本论文所得的四个目标分子在稀溶液中的光谱性质,目标化合物A、B发射蓝色荧光,发光峰分别位于429 nm和436 nm,C和D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389和394 nm,是典型的蓝紫光。利用循环伏安技术测量,了C和D的氧化还原电势,并利用“吸收边”技术计算了分子的禁带宽度,从而计算得到C和D的离子化能(IP)和电子亲合势(EA)分别为5.63eV、1.98eV以及5.74eV、2.38eV,它们分别与发光器件中常用的阳极和阴极材料的能级很好匹配。这些初步的发光和能级数据显示,化合物A、B有望用作蓝色发光材料,化合物C和D具有较高的激发态能量可作为蓝光分子的能量给体,因而有望用作掺杂型蓝光发光器件中的主体材料。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1 文献综述  10-29
  1.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历史及进展  10-11
  1.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原理  11-13
  1.3 电荷注入与传递材料  13-19
    1.3.1 阳极材料  13-14
    1.3.2 阴极材料  14-15
    1.3.3 载流子传输材料  15-19
  1.4 发光材料  19-26
    1.4.1 红色发光材料  19-21
    1.4.2 绿色发光材料  21-22
    1.4.3 蓝色发光材料  22-26
  1.5 蓝光材料的进展  26-28
  1.6 论文设计思想和研究内容  28-29
2 实验部分  29-42
  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29-30
  2.2 主要仪器及型号  30
  2.3 合成路线  30-33
  2.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33-41
    2.4.1 中间体的合成  33-38
    2.4.2 最终产物的合成  38-41
  2.5 化合物性质测试  41-42
    2.5.1 光谱性质测试  41
    2.5.2 循环伏安测试  41-42
3 结果与讨论  42-47
  3.1 光物理性质  42-45
    3.1.1 目标化合物A、B的吸收和发光性质  42-43
    3.1.2 目标化合物C、D的吸收和发光性质  43-45
  3.2 电化学性质  45-47
    3.2.1 目标化合物的循环伏安图  45-4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2
附录A 中间产物的核磁与质谱图  52-6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1-62
致谢  62-64

相似论文

  1. 芴基环氧树脂的固化机制及性能研究,TQ323.5
  2. 水溶性竹红菌素/二氧化钛给药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质研究,TQ460.1
  3. 环糊精诱导芴及氨基芴的非除氧室温磷光研究,O657.3
  4. 微晶蒽固相萃取与光谱法联用分离富集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X832
  5. 芦荟天然提取物对紫外线B胁迫下小麦的保护作用研究,S512.1
  6. 蒽环类药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R96
  7. 芦荟蒽醌类物质对增强UV辐射下植物的保护作用,X173
  8. MCM-41负载芳基肟钯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Suzuki芳基偶联反应,O643.36
  9. 氮杂多齿金属配合物的合成,O627
  10. 位阻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合成与电致发光特性,O649
  11. 含肟醚结构的蒽醌糖基缀合物的合成,TQ463
  12. 芴类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O437
  13. 脂联素对蒽环类药物致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R96
  14. 便秘病例结肠镜检查及追踪的回顾性分析,R574.62
  15. MCM-41负载双齿氮钯,双齿膦铑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O621.2
  16. 基于杯[6]芳烃的荧光受体分子设计与传感器性能研究,O621.25
  17. 螺二芴基聚合物发光材料的氧化聚合及其光学性能研究,O631.3
  18. 氯化[3,5-二溴-2,6-双(2’-噁唑啉基)]苯基钯(Ⅱ)的合成及其在Suzuki反应中的应用,O621.25
  19. 绿色条件下Suzuki偶联反应及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合成研究,O643.32
  20. HER-2基因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中的作用,R737.9
  21. 雌性及雄性小鼠肝脏再生能力比较,R-332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芳香族化合物 > 芳香烃及其衍生物 > 稠环芳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