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心智研究中的还原问题

作 者: 傅扬
导 师: 郦全民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还原论 反还原论 心身问题 意识 科学解释
分类号: N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参考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心智哲学中的还原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有关还原的讨论是当前心智哲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并且国外的大批心智哲学家与科学哲学家已经聚集在此,在还原论模型的建立与修正,以及与还原论有关的概念如涌现、机理解释、随附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较成熟的看法。相较而言,国内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是对外国学者研究成果的介绍。所以,本文试图在总结心智还原各种学说的基础上,阐述求解心身问题的各种还原进路及新潮还原论模型的发展,特别是讨论了新潮还原论在解决多重实现问题和意识“难题”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与存在的局限。本文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还原论的涵义、经典还原模型与生命科学中还原论与反还原论之争的历史背景。由于还原涵义本身的混淆性,这部分首先将还原论分为本体还原论与认识还原论,便于以下还原问题讨论的展开,并主要介绍了认识还原论的内格尔经典还原模型;第二部分介绍了心智哲学中的心身问题及求解该问题的各种还原进路与反还原进路之间的争论。不同于物理学中的还原,经典还原模型在心智还原领域中遇到了两大困难。而新潮还原论通过部分修正的方式发展了还原论。所以该部分及全文的关注点就在于讨论比克尔等人的新潮还原论及它的优缺点;第三部分对讨论还原问题时常涉及的几个概念作了简单的介绍。特别地,在心理学中的科学解释或还原不同于物理学理论之间的律则解释,一般是一种机理解释。虽然本文对于心身问题研究中还原论与反还原论争论的阐述还不够详尽,也未能提出一个全面的心智还原模型。但本文最后基本支持一种启发式同一论(HIT)的观点,即对心智还原的科学哲学讨论应立足于科学实践,并能促进心理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而且这种讨论自身也将不断变化和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前言  10-12
第一章 还原论的一般看法与历史背景  12-18
  第一节 还原论的基本主张和类型  12-16
    一、还原和还原论的涵义  12-13
    二、还原论的几种类型  13
    三、认识论的还原模型  13-16
  第二节 还原论与反还原论之争的历史背景  16-18
第二章 求解心身问题的还原进路  18-39
  第一节 心身问题  18-20
    一、什么是心身问题  18
    二、求解心身问题的种种进路  18-20
  第二节 心智的经典还原及其遇到的问题  20-28
    一、心智还原为物理  21-22
    二、意识的生物基础及意识问题中的难题  22-25
    三、多重实现问题  25-28
  第三节 新式还原论  28-39
    一、新潮还原论  28-32
    二、功能还原论  32-35
    三、新潮还原论对经典还原论的突破及其局限  35-39
第三章 几个与还原论相关的概念  39-47
  第一节 机理解释  39-41
    一、机理解释  39-40
    二、机理解释与还原  40-41
  第二节 随附、涌现与还原  41-46
    一、随附与还原  42-43
    二、涌现与还原  43-46
  第三节 实现与还原  46-47
第四章 总结  47-50
参考文献  50-54
后记  54

相似论文

  1.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2. 基于OLSR的Ad Hoc网络功率意识路由协议,TN929.5
  3.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4.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5. 中专生阅读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G633.41
  6.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7.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8. 新形势下信访处理中的腐败及其治理研究,D632.8
  9. 关于曹操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B235.9
  10. 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G623.5
  11.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12. 中学生汉英句法意识在汉英双语语篇阅读中的作用,G633.41
  13.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14.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研究,G711
  15. 父子关系、父性意识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研究,G78
  16.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的公民意识提升路径探析,C912.82
  17.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18.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19.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文件档案开放问题研究,D922.16
  20. 中日大学生道德意识及群体规范认知对其行为的影响研究,G641
  21. 我国当代企业家的伦理道德建设研究,B82-05

中图分类: > 自然科学总论 >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科学的哲学原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