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日大学生道德意识及群体规范认知对其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 者: 松田佳奈
导 师: 孙颖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意识 群体规范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从属于某一个群体(如家庭、学校、单位),研究表明很多人都有过因为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反感而不得不顺从群体的潜规则,哪怕这个潜规则是有悖道德的。在公众生活中,道德意识不同且对群体规范认识不同的大学生,是否会过大视或过小视周围人的反感,以及发生过大视或过小视的原因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例如在群体里面,有一些不道德现象是司空见惯的,换句话说,这些都是群体的潜规则。对于这些潜规则很多人内心肯定会有反感,但他们可能会认为“如果站出来进行抵制或干预,就等于背离了群体的潜规则,其结果会招致周围人的反感。”,因此他就会有从众的可能性。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分析当个体在群体中遇到有关社会道德问题行为时,个体对偏离规范时招致周围人反感的恐惧心理是否与个体的群体规范意识有关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此,本研究以中日两国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化的视角进行研究。具体地,按照中日两国的文化习惯差异编制了关于校园内规范以及对其认知的问卷,使用该问卷分别在中日两国的大学生中,调查了在大群体内及在小群体中,不同的道德意识及对群体规范的认知不同究竟如何影响着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等。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大群体中,中国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间有分离的倾向,而在日本学生中无此现象发生。但是日本学生对于周围人反感的恐惧心理比较严重。第二,在小群体中,个体的一些心理因素容易助长群体内的不道德行为。这种倾向在中日两国的大学生被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第三,中日两国学生中的道德意识高群在小群体内容易夸大来自道德意识低者的反感程度。内心对反感的恐惧会影响道德意识高者站出来指正道德意识低者的一些不道德行为。在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还对今后中日两国如何针对各自的问题,从心理的层面加强道德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8-22
  1.1 从众心理  8-9
    1.1.1 从众心理的表现  8-9
    1.1.2 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9
  1.2 由于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从众  9-10
    1.2.1 信息性影响和规范性影响  9-10
    1.2.2 规范性影响导致的从众的三阶段  10
  1.3 经典从众研究  10-13
    1.3.1 Sherif 的自动移动光效果研究  10-12
    1.3.2 Asch 的“线段实验”  12-13
  1.4 群体压力与群体规范  13-15
    1.4.1 群体的作用  13
    1.4.2 群体圧力  13-14
    1.4.3 群体内的规范  14
    1.4.4 对群体规范的恐惧  14
    1.4.5 规范认知偏差  14-15
  1.5 相关实验研究  15-18
    1.5.1 关于规范认知的研究1  16-17
    1.5.2 关于规范认知的研究2  17-18
  1.6 导致过大视的原因  18-20
    1.6.1 少数派认识导致的过大视  18-19
    1.6.2 错误管理理论(error management theory)  19-20
  1.7 研究目的  20-22
第二章 大学生大群体规范认知调查研究  22-46
  2.1 问卷施测与统计分析  22-28
    2.1.1 问卷说明  22-23
    2.1.2 施测过程  23
    2.1.3 样本情况  23
    2.1.4 问卷内容及构成  23-28
    2.1.5 假设/过度估计(在意)的判断标准  28
  2.2 结果分析  28-46
    2.2.1 日本调查结果分析  28-34
    2.2.2 日本调查结果讨论  34-36
    2.2.3 中国调查结果分析  36-43
    2.2.4 中国调查结果讨论  43-46
第三章 大学生小群体规范认知问卷调查研究  46-70
  3.1 问卷施测与统计分析  46-70
    3.1.1 施测过程  46
    3.1.2 样本情况  46-47
    3.1.3 问卷说明  47-48
    3.1.4 结果分析  48-61
    3.1.5 分析与讨论  61-70
第四章 中日调查结果比较  70-79
  4.1 大群体规范认知调查中日比较  70-71
  4.2 小群体规范认知调查中日比较  71-76
    4.2.1 道徳意识与对他人反应的认知的关联性  71-72
    4.2.2 道德意识与他人反应认知的关联性  72-73
    4.2.3 畏惧(认知)与行动的关联性  73-74
    4.2.4 少数派意识的影响  74-76
  4.3 中日比较的结果讨论  76-79
    4.3.1 对在中国调查结果的讨论  76-77
    4.3.2 对在日本调查结果的讨论  77-79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79-81
  5.1 总结论  79-80
  5.2 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80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80-81
参考文献  81-84
附录  84-97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97-98
致谢  98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3.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4.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7.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9.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0.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1.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6.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7.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8.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19.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20.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21. 大学生道义推理研究,B8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