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法院非诉化调解制度的建构

作 者: 薛娟
导 师: 章武生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法院非诉化调解 模式 委托调解 人民调解 诉前调解
分类号: D92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00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调解制度被视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奇葩,法院非诉化调解正是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理念的影响下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对这一具有“东方经验”调解制度的革新和发展。这一制度是实现调解与诉讼衔接的重大探索,在减少当事人的对抗、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缓解诉讼的迟延和节约司法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一些法院对法院非诉化调解经行了大胆的实践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这些探索任然是初步的自发状态,缺乏统一的制度框架和操作流程,在理论制度层面还需要论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一制度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构建法院非诉化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阐述,意图在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制度、总结我国现有的试点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出可行的模式和操作流程,对未来该制度的构建有所帮助。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了法院非诉化调解的一般理论:首先论述了这一制度的概念及特征;其次阐述了其功能即在于减少当事人对抗、减轻法院负担、缓解法院调解与诉讼的冲突。第二章对外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制度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日本法院的家事调停和民事调停、台湾的法院附设起诉前调解制度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我国的法院非诉化调解制度正是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了这些国家的制度而进行的探索。第三章阐述了我国各地法院为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法院非诉化调解上进行的具体模式的探索及其特点,较典型的代表有上海长宁区法院的“人民调解窗口”模式和上海浦东新区法院的“诉前调解”模式、上海松江区法院“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北京朝阳区法院的“诉前调解模式”及浙江慈溪人民法院“特邀人民调解员模式”,正是这些试点法院的司法实践成果论证了构建该制度的可行性。第四章构想了我国法院非诉化调解制度的设置。先是从法学理论层面谈到该制度的建构原理,其次论述了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包括根据纠纷的性质选择具体的非诉化调解模式及有关调解人员的产生渠道、具体调解的纠纷范围、调解的程序及非诉化调解与简易速裁程序的制度衔接等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引言  9-11
第一章 法院非诉化调解的一般理论  11-21
  第一节 法院非诉化调解的概念及特征  11-15
    一、 法院非诉化调解的概念解析  11-13
    二、 法院非诉化调解的特征  13-15
  第二节 法院非诉化调解的功能  15-21
    一、 减少当事人的对抗心理,稳定社会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6-17
    二、 分流案件,减轻法院的负担,提高法院的纠纷解决能力  17-18
    三、 实现民间调解的法律化和法院调解的社会化,缓解法院诉讼调解和判决的内在冲突  18-21
第二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的考察  21-34
  第一节 传统的法院非诉化调解制度  21-29
    一、 日本法院的调停制度  21-26
    二、 我国台湾的法院附设起诉前调解制度  26-29
  第二节 现代法院的非诉化调解  29-34
    一、 美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Court—Annexed Mediation)  29-31
    二、 澳大利亚的法院附设的调解制度(Court—Connected Mediation)  31-34
第三章 我国法院非诉化调解的现有模式及其评析  34-47
  第一节 司法实践中的法院非诉化调解模式的介绍  34-43
    一、 上海长宁区法院"人民调解窗口"为特色的委托调解模式  34-36
    二、 以"立案厅诉前调解"为特色的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诉前调解模式  36-39
    三、 上海松江区法院的"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模式  39-40
    四、 北京朝阳区法院的"诉前调解"模式  40-42
    五、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特邀人民调解员"模式  42-43
  第二节 现有法院非诉化调解模式的总体性评价  43-47
    一、 现有法院非诉化调解模式的特点  43-44
    二、 现有法院非诉化调解模式存在的问题  44-47
第四章 我国法院非诉化调解制度的建构  47-56
  第一节 我国法院非诉化调解制度的建构原理  47-49
    一、 程序选择权原理  47-48
    二、 程序相称原理  48
    三、 裁判请求权原理  48-49
  第二节 我国法院非诉化调解的具体制度设计  49-56
    一、 明确法院非诉化化调解的适用范围  49-50
    二、 分别设置法院聘任调解和委托调解机构调解两种形式,针对性提供人员培训  50-52
    三、 法院非诉化调解的程序设置  52-53
    四、 法院非诉化调解与简易速裁程序的衔接  53-54
    五、 调解协议的效力及调解协议的瑕疵救济  54
    六、 其他的配套措施的完善  54-56
结语  56-57
注释  57-62
参考文献  62-65
后记  65-66

相似论文

  1.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4.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5.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6.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7.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8.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9.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10.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11.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12.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3.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4.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15.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6.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17.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18. 文章难易度与主题熟悉度对英语学习者听力影响的个案研究,G633.41
  19.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20.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21. 毽球运动训练模式的研究,G849.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司法制度 > 法院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