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李四光的科学哲学思想初探

作 者: 孙平
导 师: 孙君恒
学 校: 武汉科技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李四光 哲学思想 科学研究方法 科技创新思想
分类号: K826.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李四光(1889~1971)先生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中国现代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曾得到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给予李四光很高的评价,称赞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四光光荣入选。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可说是我国地质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缩影。对于李四光先生的科技成果,当众学者对其有很深刻的研究,然而对于李四光先生科技成果背后的哲学伦理思想研究的甚少,本文总结了李四光先生一生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但主要是介绍李四光先生的科技哲学伦理思想。李四光先生取得的科技成果来源于他的两大理论基础:以系统进化的地球观为核心的辩证自然观,作为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自然观首先表现为地球观。他的地球观同传统构造地质学的单纯形态论和大陆固定论的地球观迥然不同,而是建立在地质力学的构造体系论和大陆活动论基础上的新地球观;注重知识的社会性与统一性的科学发展论,李四光的科学发展论,特别强调从作为社会现象的科学和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两方面,来研究科学知识的社会性与统一性,以揭示科学发展的模式与规律。本文主要研究李四光先生科技哲学思想,谈到了李四光先生的社会伦理思想、李四光先生的科学家社会责任思想、是李四光的职业伦理思想;李四光的科学研究方法论等等,最后是重点谈论的李四光先生的科技创新思想,讲到了五个方面:敢于创造新的科学理论、贵于坚持新的研究方向、勤于进行新的科学实验、勇于从事新的科学实践、善于思考新的科学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选题的必要性  8-10
  1.1 温总理对李四光先生高度评价  8
  1.2 获得“杰出学术领袖奖”的饶子和校长高度赞扬李四光先生  8
  1.3 不朽的精神激励后人  8-10
第二章 理论基础  10-14
  2.1 以系统进化的地球观为核心的辩证自然观  10-12
  2.2 注重知识的社会性与统一性的科学发展论  12-14
第三章 李四光科技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4-31
  3.1 李四光的社会伦理思想  14-21
    3.1.1 爱国情怀  14-17
    3.1.2 李四光的科技报国思想  17-19
    3.1.3 文化大革命期间表现出的崇高精神  19-21
  3.2 李四光的科学家社会责任思想  21-23
    3.2.1 坚持科学与政治相结合  21-22
    3.2.2 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22
    3.2.3 善于宣传普及科学新知识  22-23
  3.3 李四光的职业伦理思想  23
    3.3.1 坚持独力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3
    3.3.2 坚持团结协作,民主集中的原则  23
  3.4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指导科研  23-25
    3.4.1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3-24
    3.4.2 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运动和对立统一  24-25
    3.4.3 体现了深刻的系统论思想  25
  3.5 李四光的科学研究方法论  25-27
    3.5.1 质疑法  25-26
    3.5.2 移植法  26
    3.5.3 排除法  26
    3.5.4 联想法  26
    3.5.5 预想法  26
    3.5.6 反序法  26-27
  3.6 李四光的科技创新思想  27-31
    3.6.1 敢于创造新的科学理论  27-28
    3.6.2 贵于坚持新的研究方向  28
    3.6.3 勤于进行新的科学实验  28-29
    3.6.4 勇于从事新的科学实践  29-30
    3.6.5 善于思考新的科学问题  30-31
参考文献  31-33
致谢  33

相似论文

  1.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2. 《古兰经》人生哲学思想及其现实价值,B961
  3. 斯大林时期文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B0-0
  4. 论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研究,A811
  5. 论哲学咨询的功能,B0
  6.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词语理据性对比研究,H313
  7.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N02
  8. 《儿子与情人》中的语码转换研究,H08
  9. 论毛姆小说主旨与叔本华思想的契合,I561
  10. Aspects of John Updike\'s Literary Criticism,I712
  11. 实用性抑或实践性,D61
  12.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D61
  13. 中国道教与印度瑜伽养生的比较研究,B958
  14. 《淮南子》的美学思想探究,B83-09
  15. 宋应星哲学思想研究,B248
  16. 庄周梦蝶从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中看大提琴与民族乐队的融合,J622.3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哲学思想探究,A811
  18.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F091.93
  19. 吕惠卿哲学思想初探,B244
  20. 论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G0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传记 > 中国人物传记 > 人物传记:按学科分 >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 > 天文、地球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