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宋应星哲学思想研究
作 者: 刘东明
导 师: 杨小军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哲学
关键词: 宋应星 哲学思想 《天工开物》
分类号: B2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宋应星是17世纪中国明代卓越科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天工开物》是中国科学史中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世界名著,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他的《野议》等四篇著作是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作品,其中闪烁着不少光辉的思想。宋应星的哲学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他的“盈天地皆气也”的思想是其整个哲学体系中的思想基石,把万事万物归结为“气”这个最原始的物质本原,各种物质形态都是由“气”转化而成的,归根到底又复返为“气”,“五行”也是由“气”化而成。在认识论上,宋应星提出了“天工开物”的思想,认为“天工”和“开物”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具有唯物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按其“煞定死谱”、“不生不灭”的客观规律发生和发展着,并且申明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反对“天命观”和“宿命论”,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突显了“质测即藏通几”的实证主义倾向。宋应星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还含有不少朴素的辩证的观点。提出对立面间是相互转化的矛盾辩证观点。其中“化”是宋应星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核心,从“形万变而不穷”和“质日新”的普遍的辩证自然观出发,论证了天地万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论文从宋应星哲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背景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阅读原著,对宋应星主要的哲学思想的产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进行梳理和概括。以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三方面为基本框架来阐释宋应星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作了初步的尝试性探讨。同时对宋应星哲学思想的价值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宋应星的历史局限性,他没能完全摆脱唯心主义神秘观念,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上也是不彻底的。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2 第1章 宋应星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12-21 1.1 宋应星哲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2-17 1.1.1 明末社会的动荡混乱 12-14 1.1.2 科举制度对宋应星的影响 14-16 1.1.3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16 1.1.4 明末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16-17 1.2 宋应星哲学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17-21 1.2.1 早期的阴阳学说对宋应星朴素辩证思想的影响 18 1.2.2 早期的五行学说对宋应星“水非胜火”说的影响 18-19 1.2.3 启蒙科学思潮对宋应星尊尚实证主义的影响 19-21 第2章 宋应星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1-36 2.1 “气”是万物本原的本体论思想 21-24 2.1.1 “盈天地皆气也” 21-23 2.1.2 “天生五气,以有五行” 23-24 2.2 宋应星的认识论思想 24-33 2.2.1 “天工开物”思想 24-29 2.2.2 “煞定死谱”、“不生不灭”的自然规律 29-30 2.2.3 反对“天命观”和“宿命论”的无神论思想 30-31 2.2.4 “质测即藏通几”的实证主义倾向 31-33 2.3 宋应星的朴素辩证思想 33-36 2.3.1 “绝处逢生、无中藏有”的辩证思想 33-34 2.3.2 “形万变而不穷” 34-35 2.3.3 “质日新” 35-36 第3章 宋应星哲学思想的评价 36-44 3.1 宋应星哲学思想的意义 36-39 3.1.1 用“天人相分”思想打破了“天人感应”说 36-37 3.1.2 “水非胜火”说打破传统的“五行生克”论 37-38 3.1.3 推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观 38 3.1.4 推动农、工、商一齐发展 38-39 3.2 宋应星哲学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39-44 3.2.1 没能完全摆脱唯心主义神秘观念 40 3.2.2 辩证法思想的不彻底性和形而上学的痕迹 40-42 3.2.3 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不彻底性 42-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7 致谢 47-48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8
|
相似论文
-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 斯大林时期文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B0-0
- 论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研究,A811
- 论哲学咨询的功能,B0
-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词语理据性对比研究,H313
-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N02
- 《儿子与情人》中的语码转换研究,H08
- 论毛姆小说主旨与叔本华思想的契合,I561
- Aspects of John Updike\'s Literary Criticism,I712
- 实用性抑或实践性,D61
-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D61
- 中国道教与印度瑜伽养生的比较研究,B958
- 《淮南子》的美学思想探究,B83-09
- 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哲学思想探究,A811
- 吕惠卿哲学思想初探,B244
- 论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G02
- 论意象美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524
- 浅析莫兰迪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J205
-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与中国政治秩序建设,D621
- 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当代价值,X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明代哲学(1368~1644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