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及强心复脉颗粒的干预作用

作 者: 李汇博
导 师: 刘如秀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强心复脉颗粒 病证结合 实验研究 电生理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疑难疾病,其中医证型以阳虚血瘀为多见。强心复脉颗粒是刘志明老中医治疗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证的经验方,其临床疗效显著,以往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强心复脉颗粒能缓解病窦综合征症状,改善窦房结电生理功能,抑制缺血再灌注窦房结细胞凋亡。本研究拟在建立可靠稳定的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基础上,从动物实验角度阐述强心复脉颗粒对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证候的干预作用,并探寻其对窦房结慢性损伤模型窦房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机制。目的:采用甲醛加压注射渗透法,创新性的建立兔慢性病窦综合征疾病模型及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在建立稳定、可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中医一般证候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窦房结电生理功能的干预作用,探讨名老中医经验方强心复脉颗粒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疗效机制。方法:1.兔慢性病窦综合征模型研究:大耳白兔35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假手术组,余30只随机分为甲醛湿敷组(FWD组)与甲醛加压注射渗透组(FPWCI组),每组15只,FWD组以蘸有20%甲醛溶液的棉签湿敷窦房结区(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建立窦房结损伤(SND)模型;FPWCI组以自制窦房结定位加压注射渗透电极精确定位窦房结后通过注射器推注20%甲醛溶液渗透窦房结区建立SND模型,模型建立后分别统计造模之两组兔死亡率、成功率,并观察建模后2h、24h、1w、2w三组兔心率及节律变化及心脏电生理指标变化,并于指标测量完毕后切取窦房结组织观察窦房结细胞形态变化,并与正常组做对照。2.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研究:1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阳虚血瘀组与病证结合组,并引入5只正常兔做对照研究血液流变学。采取冰敷、置于寒冷环境、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制备非疾病阳虚血瘀证候模型;以20%甲醛加压注射渗透窦房结区建立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将中医症状之四诊指标中的问诊内容以具同等意义的实验计量指标来替代。观察两组兔一般情况(包括体重变化、精神状态、皮毛色泽、舌色等一般情况)、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心律、六分钟游泳时间及速率、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根据中医临床阳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对两种模型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比较。3.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干预作用:将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心复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阿托品组6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不造模外,余各组采用20%甲醛加压注射渗透窦房结区的方法建立兔病窦阳虚血瘀模型,建模后观察3天,使模型稳定。于第4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天。强心复脉高剂量组给药剂量为9.36g/(kg·d),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12倍;强心复脉中剂量组为4.68g/(kg·d),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6倍;强心复脉低剂量组为2.34g/(kg.d1,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3倍;阿托品组为0.36mg/(kg·d),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12倍;模型组及正常组将灌胃液体替换为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前后观测各组兔一般情况、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心律、六分钟游泳时间及速率、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窦房结电生理功能(包括心率、心律变化、窦房阻滞情况、A-A间期、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结功能评分),并于实验结束后每组取5只兔做窦房结组织形态学切片,行HE染色以观察各组兔窦房结细胞结构及形态变化。运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数据均经正态性检验后依据是否服从正态性分布而采取相应的检验方法。统计数据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组不同时间点均数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使用非参数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或P<0.01。结果:1.兔慢性病窦综合征模型研究:FPWCI组模型成功率、存活率均较湿敷组高,差异具显著性(P<0.01)。甲醛湿敷组及加压注射渗透组兔造模后2h、24h、1w、2w心率(HR)均较造模前明显降低(P<0.01),且各时间点HR较假手术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模型兔HR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兔造模后2h、2w窦房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恢复时间(CSNRT)及窦房传导时间(SACT)均较造模前及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且两模型组兔无明显差异(P>0.05),均与假手术组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兔窦房结组织石蜡切片在光镜下显示窦房结细胞均现不可逆损伤,与正常窦房结细胞不同,假手术组窦房结细胞形态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2.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两组兔造模后均出现体重下降、精神倦怠(表现为活动度下降,倦卧于兔笼一角)、皮毛枯槁、舌色紫暗等中医一般情况的变化;中医量化指标方面,出现体温下降、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减慢、游泳距离及速率降低、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正常升高,与造模前有明显差异(P<0.01);心率、游泳距离及速率外两组兔有明显差异(P<0.01),余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3.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干预作用: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强心复脉颗粒各剂量组体兔中医一般情况明显改善,表现在体重回升、精神好转、皮毛枯槁情况改善、但舌色改善不明显;中医证候量化指标方面,强心复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兔较给药前相比较,体温回升、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增快、游泳距离及速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给药后强心复脉高、中、低剂量组兔体温、心率、游泳速率均较模型组高(P<0.01)、呼吸频率较模型组低(P<0.01),阿托品组给药后肛温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频率较模型组低(P<0.01)、心率及游泳速率较模型组高(P<0.01),给药后高剂量组心率、游泳速率较中、低剂量组及阿托品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显示高剂量组疗效较中、低剂量组更优;血液流变学指标,模型组兔全血粘度1切、5切、30切、200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阿托品组全血粘度1切、3切、30切、200切及血浆粘度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模型组低(P<0.05);强心复脉高、中、低剂量组全血30切、200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全血1切、5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模型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高剂量组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窦房结功能方面,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兔心率增加、窦房阻滞情况改善,SACT、SNRT、CSNRT等指标均较模型组缩短;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及阿托品组。强心复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阿托品组给药后窦房结功能评分均较给药前有所降低,且给药后高剂量组较阿托品组低(P<0.05)。结论:用甲醛加压注射渗透法能成功建立兔慢性病窦综合征模型,其电生理变化符合慢性病窦综合征的特征,与传统方法比较,其成功率及存活率更高,损伤更小,模型稳定,且其中医证候属于阳虚血瘀病证,符合中医临床阳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是可行可靠的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且强心复脉颗粒干预实验证实强心复脉颗粒能缩短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模型的AA间期、提高心率,减少窦房结损伤引起的心律失常,改善中医阳虚症状及反映血瘀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窦房结自律性及窦房结传导功能,对窦房结细胞组织形态亦能起到改善及恢复作用。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阳虚血瘀证有明显的疗效。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2
英文缩略语  12-13
文献综述  13-29
  综述一:心血管疾病阳虚血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3-18
    参考文献  16-18
  综述二:窦房结电生理功能在体实验研究进展  18-24
    参考文献:  21-24
  综述三:中医药干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进展  24-29
    参考文献  26-29
前言  29-30
第一部分 模型研究  30-41
  1. 甲醛加压注射渗透法建立兔窦房结慢性损伤模型  30-36
  2. 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  36-40
  3. 小结  40-41
第二部分 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干预作用  41-50
  1 实验材料  41
  2 实验方法  41-44
  3 统计方法  44
  4 实验结果  44-49
  5. 小结  49-50
讨论  50-61
  1 窦房结取材定位  50-51
  2 关于模型研究  51-54
  3 强心复脉颗粒组方特点  54-57
  4 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中医证候的影响  57-58
  5 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窦房结损伤模型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58-59
  6.强心复脉颗粒对兔受损窦房结细胞组织形态的影响  59-61
参考文献  61-66
致谢  66-68
个人简历  68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基于细胞电生理模型的膜片钳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R318.0
  3. 拓展训练引入初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验研究,G633.96
  4.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5. 烤烟叶片物理性能参数测定技术与设备试验研究,S572
  6. 矿井回风流中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研究,TD712
  7. 归芩合剂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实验研究,R285.5
  8. 瓦斯煤尘共存的爆炸特性与传播研究,TD712
  9.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同伴反馈有效性实验研究,H319
  10. 哈尔滨高校游泳选项课蛙泳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验研究,G861.1
  11. 体育课运用激励策略对小学生运动参与影响的研究,G623.8
  12. 高中体育课“常规+选项”链式教学模式与实验研究,G633.96
  13. 高师体教专业速滑普修课中应用表象训练法的实验研究,G862.1
  14. 体育“B-learning”学习理论与实验研究,G807.0
  15. 葛根散对酒伤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R285.5
  16. 共址MIMO探测方法及实验研究,TB566
  17. 高效微小通道热沉的设计及实验研究,TK124
  18. 微放电通道的径向扩展与放电均匀性的研究,TM83
  19. 时反OFDM水声通信方法及实验研究,TN929.3
  20. 企业慈善捐赠的对比效应研究,F224
  21. 基于DDT的威力可控战斗部机理研究,V271.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