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死本能”理论的死亡教育研究

作 者: 钟义珍
导 师: 易连云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死本能 死亡教育 大爱原则 超越性原则 幸福性原则
分类号: D66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孔子有言,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掌握生之道才是人生的重点,而死不过不是人一生长线中的一个休止符,不足以登上大雅之堂,也不值得探究之。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大作《论语》中,出现与死亡相关的内容寥寥无几,几乎都是一带而过,只是叙述某个事实,没有展开讨论。由此可知,孔子是没有关注“死”或刻意避免谈论“死”的。而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推而得之,中国人是不乐于谈论死亡的。笔者认为,人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并不是孤立的,每个人都通过某种方式与周围的人紧紧相连,要是我们都能通过思考死来反观生,通过体验死来反思生,我们会更尊重生命,更珍惜生的可贵,更宽容别人的行为,更体恤别人的苦难,不仅让自己的人生之旅更加精彩纷呈,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至此,笔者推崇的是:未知死,焉知生?本文从分析中国当前死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结合时代背景再现和分析各种死亡现象,进而挖掘死亡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然后在阐述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弗洛伊德的“死本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死亡教育观,包括死亡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课程设计等。最后阐述死亡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从学会爱、超越性、幸福感这三个方面来从中观上把握死亡教育的理念,希望对死亡教育的推行有所帮助。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文献综述  6-13
  (一) 国外关于死亡教育的研究  6-8
  (二) 国内关于死亡教育的研究  8-11
  (三) 研究述评  11-13
二、绪论  13-16
  (一) 选题缘由  13-14
  (二) 开展死亡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  14-15
  (三) 研究价值  15-16
三、我国死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6-18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态度  16
  (二) 我国当前死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6-18
四、死亡现象及原因分析  18-24
  (一) 揭示外显和内隐的死亡现象  18-19
  (二) 死亡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  19-24
五、解读基于"死本能"的死亡教育  24-34
  (一) 解读弗洛伊德的"死本能"  24-27
  (二) 赋予死亡教育新的内涵  27-34
六、死亡教育的原则遵循  34-37
  (一) 死亡教育的大爱原则  34
  (二) 死亡教育的超越性原则  34-36
  (三) 死亡教育的幸福性原则  36-37
结语  37-38
参考文献  38-42
后记  42

相似论文

  1. 中荷安乐死问题比较研究,C913.9
  2. 试论昆汀·塔伦蒂诺作品中的本能因素,J905
  3. 护士死亡教育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R48
  4. 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研究,G641
  5. 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与当代大学生的死亡教育,G40
  6. 中学化学创新型实验教学策略初探,G633.8
  7. 青少年死亡教育之探索,G41
  8. 死亡教育理念探,C913.5
  9. 论大学生的生死教育,G641
  10. 幼儿园死亡教育的价值及特点研究,G610
  11. 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G41
  12.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13.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剖析与游戏治疗策略设计,D669.5
  14. 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调查与分析,D669.6
  15.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669.6
  16.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17.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669
  18. 苏州市“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669.3
  19. 残疾人游客满意度研究,D669.69
  20.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669
  21. 试论利益协调对城市社区人归属感的促进,D669.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