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江口杭州湾海洋动力要素对风场响应的FVCOM模拟研究

作 者: 耿姗姗
导 师: 王坚红
学 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专 业: 气象学
关键词: 长江口 杭州湾 海洋动力要素 风暴潮 台风
分类号: P4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FVCOM海洋模式,采用无结构、分辨率可变的不规则三角网格及有限体积法,考虑天文潮、径流及台风等作用的影响,建立了包括长江口杭州湾在内的近海风暴潮数值模型。建立了长江口、杭州湾海域三维潮汐潮流水动力模型,与实测资料对比并讨论研究海域的潮汐潮流性质,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水动力模型能够准确再现长江口、杭州湾水动力特性,这为下文风暴潮的模拟奠定了水动力基础。通过建立四组理想风场试验,讨论了FVCOM模拟的理想风生流分布情况。统计分析自1995年以来22个对长江口、杭州湾影响较为显著的台风,并归纳出直接入侵长江口、杭州湾的两类台风:Ⅰ类为正面登陆型,Ⅱ类为沿海北上型。对台风的风、压场分别采用了WRF模式与台风模型进行模拟,本文中台风模型的气压场计算采用Takahashi和Fujita T.公式,风场采用Ueno Takeo公式。经与实测资料对比后发现,台风模型可以满足FVCOM风暴潮对风、压场的要求,且调试方便,因此采用台风模型结果作为风暴潮的气象强迫。基于TC9806及TC0012台风,建立了两类影响长江口、杭州湾的典型风暴潮FVCOM数值模式,并分别建立了天文潮、台风及二者耦合作用下的三组数值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单站增、减水的因素除与台风强度有关,还与台风移动的路径有关。表层海流对台风的响应最为显著,且表层流速增幅大于底层;风暴潮过程中单点海流流向仍呈现周期性变化,仅在台风到达时流向出现改变,体现了长江口、杭州湾海域天文潮的主导作用;台风与地形的联合作用使得海流在局地小范围出现环流。台风过程同时造成了海流动量下传,深度直达海底。欧拉余水位受台风强迫,在近岸出现显著变化,余水位增幅可高达近1m。表层余流在台风前方的强风势与海岸地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急流,流速可达1-1.5m/s。垂直方向上余流最大梯度出现在岸界与地形共同作用的深度为5-6m的浅水区。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一章 绪论  9-15
  1.1 引言  9-10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14
    1.3.1 长江口杭州湾海域水动力要素的研究进展  11
    1.3.2 海洋数值模式的研究进展  11-14
  1.4 本文的工作  14-15
第二章 FVCOM模式简介及设置  15-22
  2.1 FVCOM模式简介  15-20
    2.1.1 模式特点  15-16
    2.1.2 控制方程组  16-19
    2.1.3 边界条件  19
    2.1.4 FVCOM运算流程及模块  19-20
  2.2 计算区域及模型设置  20-22
第三章 FVCOM模式验证及水动力要素模拟  22-27
  3.1 FVCOM模式验证  22-24
    3.1.1 水位验证  22-23
    3.1.2 潮流验证  23
    3.1.3 调和常数验证  23-24
  3.2 潮汐潮流性质分析  24-26
    3.2.1 潮汐性质分析  24-25
    3.2.2 潮流性质分析  25-26
  3.3 小结  26-27
第四章 FVCOM模式的风压场驱动模拟  27-36
  4.1 理想风场试验及讨论  27-28
    4.1.1 理想风场试验设计  27
    4.1.2 理想风场试验结果讨论  27-28
  4.2 WRF模拟台风风压场  28-30
  4.3 台风模型模拟风压场  30-33
    4.3.1 台风模型气压场的计算  31
    4.3.2 台风模型风场的计算  31-33
  4.4 台风统计及典型台风的构造  33-35
  4.5 小结  35-36
第五章 典型风暴潮模拟  36-43
  5.1 天文潮、台风及耦合情况下的水位演变  36-37
  5.2 天文潮、台风及耦合情况下的海流演变  37-39
  5.3 天文潮台风耦合情况下的动量演变  39-40
  5.4 两类典型风暴潮过程余水位、余流的分布情况  40-41
    5.4.1 余水位的分析  40
    5.4.2 余流场的分析  40-41
  5.5 小结  41-43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43-46
  6.1 本文水动力模拟研究的总结  43-44
  6.2 FVCOM模式的优势与局限  44-45
  6.3 展望  45-46
参考文献  46-49
作者简介  49-50
后记  50-51
论文附图  51-79

相似论文

  1. 蚁群算法及其在气象卫星云图分割中的应用,TP391.41
  2. 近4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背景下的长江口海岸线演变,P737.1
  3. 长江口北槽潮汐环流的分析与三维数值模拟,U612.23
  4. 基于地面沉降的风暴潮等级评估与灾情评价,P642.26
  5. 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活动特征分析,P444
  6. 西沙群岛红脚鲣鸟繁殖时间选择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Q958
  7. POT模型在风暴潮债券中的应用,F224
  8. 长江河口区物质输移动力机制研究,TV148.1
  9. 台风区村民居住用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P694
  10.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P736.21
  11. 三维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的研究及应用,P731.23
  12. 一次秋季台风暴雨的机制研究,P458.121.1
  13. 基于组网天气雷达的台风回波强度及风场三维结构研究,P412.25
  14. 新一代天气雷达退速度模糊的方法研究及效果分析,P412.25
  15. 基于ETKF适应性观测敏感区估算系统完善与初步应用研究,P456.7
  16. 登陆台风“罗莎”中云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P426.51
  17. 苍南县应对台风危机的困境及对策研究,P444
  18. 宁波港集装箱船舶防抗台风的研究,U698.91
  19. 台风灾害下区域疏散公交集结点选址和车辆路径规划,U116
  20. 台风引发温州市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P694
  21. 北海市沿岸风暴潮特征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P731.2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天气学 > 热带气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