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近4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背景下的长江口海岸线演变

作 者: 杨旭辉
导 师: 冯秀丽;褚忠信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海洋地质
关键词: 长江口 海岸线 冲淤演变 地理信息系统 三峡
分类号: P73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过去一个世纪,由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世界范围内河口三角洲遭受侵蚀。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个很少见的情况:在大幅减少了沉积物输入的情况下,大河河口仍然向海推进。位于长江上游的三峡大坝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大坝,2003年投入使用,2009年水库内泥沙淤积量已经达到972Mt,其年淤积速率为139百万吨/年,与水库投入使用期间以148百万吨/年进入长江口的泥沙量相当。三峡大坝与其他的人类活动(例如:河道内彩砂、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库及大坝的建设)一起加大了进入长江口泥沙量和含沙量减少的趋势。大坝投入使用后进入河口的年泥沙量大量减少,与三峡大坝投入使用前得两个阶段(1953-1987和1988-2002)相比,分别减少了68%和56%,而径流量仅仅减少了9%和14%。除此之外,虽然三峡大坝投入使用之后不论是湿季和旱季长江泥沙输运和进入河口的含沙量均趋于减少,湿季相对旱季减少的比较多。使用GIS工具,从1974-2010年大约8年的时间间隔使用Landsat多时遥感数据以平均高潮线作为海岸线来监测长江口的向海推进或后退。从1974-2010年,整个长江口普遍向海推进,总淤积面积约为667km2,年淤积速率为18.5 km2/年。在这个时期,崇明岛和南汇区的东部向海推进最大,分别为8和6公里,其平均向海推进速率分别为0.22和0.17公里/年。尽管减少了沉积物的输入,部分导致三峡大坝大量沉积物淤积,但长江口仍然向海推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印象,例如填海造路工程、围海工程和港口建设等。为分析东中国海海流对长江口外流系的影响,及长江大量的泥沙输运对东中国海的影响情况,我们对渤、黄、东海的2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水动力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类型主要有砂、粉砂质砂、泥质砂、砂质粉砂、砂质泥、粉砂和泥7种类型沉积物。其中泥质砂分布范围最广,粉砂质砂、砂质粉砂次之,砂、粉砂、泥零星分布。本研究海区影响沉积物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物源、地形和水动力条件。近2ka以来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物主要来源为长江沉积物;苏北浅滩泥质区是由于1128-1855年老黄河口在南黄海入海,大量泥沙长期堆积形成废弃黄河三角洲所致;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来源多种多样、现代沉积动力作用十分强烈,几大可能的沉积物来源主要包括现代黄河物质、苏北浅滩老黄河三角洲物质、长江物质;北黄海泥质区为一个多源泥质沉积,其物源包括了山东沿岸流物质(黄河物质)、辽东半岛河流物质、黄海暖流物质(南黄海物质)等;黄河口泥质区主要为黄河每年大量输入渤海的泥沙量长期堆积所致。根据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编写的《海洋底质调查技术规范》中规定粒度参数的矩法数学计算得到渤、黄、东海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介于2.0-7.8Φ,分选系数介于1.00-2.90,偏态介于(-1.8)—(+2.8),峰态介于1.60-3.50,说明研究海区沉积物分布粒度粗细变化大,分选性普遍较差,主要粒级不突出,粒级分布范围广,水动力过程波动幅度较大,极正偏态的沉积物广泛分布,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平坦。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需对沉积物的物源分析做到定量分析,以达到更能清楚的解释东中国陆架海的沉积演化过程,从而更清楚的了解三峡水库的蓄水对长江口造成的影响,进而对整个东中国海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三峡工程也不例外,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巨大,但对环境的影响深远。影响是两方面的,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认识、发掘和充分利用正面影响,同时竭尽全力克服和解决负面影响,使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处于最佳状态。综上所述,研究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口海岸线冲淤演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目录  10-12
0 前言  12-17
  (一) 长江口冲淤演变研究意义  12-13
  (二)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  13-15
  (三) 本文研究内容  15
  (四) 三峡工程简介  15-17
1 研究区域背景及概况  17-23
  1.1 长江流域概况  17-20
    1.1.1 自然地理  17-19
    1.1.2 长江水文特征  19-20
  1.2 长江口概况  20
  1.3 长江三角洲发育演变史  20-23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3-26
  2.1 本文所用数据及资料来源  23
  2.2 本文所用研究方法  23-26
3 长江入海水沙通量变化  26-36
  3.1 大通站年水文泥沙特征  26-28
    3.1.1 大通站年径流量  26-27
    3.1.2 大通站年输沙量  27
    3.1.3 大通站年含沙量  27-28
  3.2 大通站月水文泥沙特征  28-32
    3.2.1 大通站月径流量  29
    3.2.2 大通站月输沙量  29
    3.2.3 大通站月含沙量  29-32
    3.2.4 讨论  32
  3.3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32-34
  3.4 小结  34-36
4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粒度特征  36-49
  4.1 长江口外海域地质概况  36-37
  4.2 表层沉积物类型和分布  37
  4.3 表层沉积物粒级组分平面分布  37-40
    4.3.1 砂粒组平面分布  38
    4.3.2 粉砂粒组平面分布  38
    4.3.3 黏土粒组平面分布  38-40
  4.4 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  40-43
    4.4.1 平均粒径的分布  40-41
    4.4.2 分选系数的分布  41-43
    4.4.3 偏态的分布  43
    4.4.4 峰态的分布  43
  4.5 讨论  43-47
    4.5.1 物源  44-45
    4.5.2 水动力环境  45-47
  4.6 小结  47-49
5. 长江口岸线变迁  49-60
  5.1 长江口遥感图片  49-51
  5.2 长江口海岸线变化  51-56
    5.2.1 长江口海岸线面积  52-54
    5.2.2 长江口面积变化速率  54-56
  5.3 人类活动对长江泥沙量的影响  56-57
    5.3.1 进入长江口的输沙量大量减少的原因  56
    5.3.2 长江口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56-57
  5.4 小结  57-60
6 结论  60-63
  6.1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物源浅析  60-61
  6.2 长江口海岸线的变化  61-63
致谢  63-64
参考文献  64-76

相似论文

  1.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2.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3.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信息系统研究,X825
  4. 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TD745
  5. 基于GIS的青海广播无线覆盖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P208
  6. 基于VGIS系统的煤炭矿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拟,X831
  7. 三峡库区蓄水前后鼠密度空间分布统计推断,R184
  8. 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教育中的应用,G633.55
  9. 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TP311.52
  10. 大型钢铁企业销售物流车船管控系统研究,F252;F426.31
  11. 三峡坝区船舶污染监测预警机制研究,U698.7
  12. 规划填海前后莱州湾冲淤演变研究,TV148
  13. 水利工程舆情分析模型及指标体系设计,F426.91
  14. 粒子群算法在水库防洪优化调度中的应用研究,TP301.6
  15. 基于MapInfo的土地信息空间管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6. 大区域报警的物联网管理平台,TN929.5
  17. 青岛崂山区北宅、王哥庄、沙子口地质环境工程建设适宜性研究,P642
  18. 长江口北槽潮汐环流的分析与三维数值模拟,U612.23
  19. 湖州市区中低压配网详细规划研究,TM715
  20. 伊春市森林防火图像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TP391.4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地貌学 > 海岸地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