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视唱练耳教学在中国的引入及其早期发展之研究

作 者: 白云
导 师: 宋莉莉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视唱练耳 近代中国 教材 教法 唱名法 学科发展
分类号: J61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视唱练耳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法国,这门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来说名副其实的外来学科自引入至今已经历了近百年。自20世纪初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创立之初,在教学内容中就出现了视唱练耳教学的萌芽。随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视唱练耳课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业余到专业的基本进化过程。本文通过视唱练耳在我国的引入、教材建设、教学法进化、学术争论等方面回顾了本学科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全文共由引言、四个章节和结语构成。第一章为清朝末年——新式学校音乐教育的兴起。20世纪初,为求强国,我国知识分子纷纷留学日本。李叔同、沈心工、曾志忞等青年学子留学归国后,将在日本学习到的先进的音乐知识及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带入我国,掀起了著名的学堂乐歌运动。学堂乐歌运动使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在普及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与视唱练耳教学相关的音程音阶训练、简谱、首调唱名法等内容也逐渐普及开来。第二章是民国初期——视唱练耳课程的引入。1912年,民国初建,百废待兴。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法规,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其中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和《中学校令施行规则》等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初期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小学是这一时期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也促使了以培养中小学师资为目的的师范院校的广泛开办。同年,浙江两级师范的“音乐图画手工专修科”第一次开设了名为“视唱”的专业课程。至此,视唱才真正成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门正式课程。鉴于当时并无专业音乐院校,因此本章主要从视唱练耳在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教学方法及教材建设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为五四时期——视唱练耳学科的创建。政府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力度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及教材建设得到进一步的统一和完善。固定唱名法的引入及推广是视唱练耳向专业化,技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它为我国之后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章一方面从固定唱名法的引入及发展、教学方法的改进及教材建设的完善进行史料整理与论述,另一方面将对这时期为视唱练耳教学及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音乐家作出相应介绍。第四章是战争时期——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1937年——1949年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对我国的音乐创作及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时期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教学内容更多地偏重于宣传爱国教育与民族独立。本章将从视唱练耳学科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特点及发展状况进行论述,同时整理这时期有关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的学术争论。结语部分,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扼要的总结。归纳视唱练耳学科从民国之前的引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特点,同时阐述视唱练耳学科在我国早期的发展对之后整个学科发展的历史影响及价值意义,并对视唱练耳学科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引言  10-13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10-1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第一章 清朝末年——新式学校音乐教育的兴起  13-18
  第一节 留日知识分子催生的视唱练耳萌芽  13-16
    一、李叔同  14
    二、沈心工  14-15
    三、曾志忞  15-16
  第二节 五线谱、简谱及首调唱名法的传入  16-18
    一、五线谱的传入  16
    二、简谱及首调唱名法的传入  16-18
第二章 民国初期——视唱练耳课程的引入  18-23
  第一节 李叔同对视唱练耳课程初建的贡献  19-20
  第二节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教材教法  20-23
    一、教学方法  20-21
    二、教材  21-23
第三章 五四时期——视唱练耳课程的创建  23-39
  第一节 刘质平等人对视唱练耳学科发展的贡献  27-30
    一、刘质平对视唱练耳学科的贡献  27-28
    二、唐学咏对视唱练耳学科的贡献  28-29
    三、陈洪对视唱练耳学科的贡献  29
    四、同时期其他为视唱练耳学科做出贡献的音乐教育家  29-30
  第二节 教学方法与教材  30-36
    一、教学方法  31-34
    二、教材  34-36
  第三节 关于记谱法的学术之争  36-39
第三章 战争时期——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  39-47
  第一节 教材与教学方法  41-45
    一、教材  41-45
    二、教学方法  45
  第二节 关于唱名法的学术之争  45-47
结语  47-49
注释  49-54
参考文献  54-5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8-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2.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4.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5.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点的研究,G623.5
  6.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教学探讨,G633.3
  7.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8.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9. 高中英语教材母语文化缺失分析,G633.41
  10. 沪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G633.3
  11.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H195
  12.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探究,G633.3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改革创新研究,G641
  14.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研究,J613.1
  15.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材二次开发研究,G423.07
  16.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教学研究,G633.3
  17. 论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导入,H195
  18.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G633.55
  19. 对不同版本初中历史教材中“美国革命”相关内容的比较与反思,G633.51
  20. 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使用策略,G633.3
  21. 视唱练耳基础教学心理实践研究,J613.1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基本乐科 > 视唱练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