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优势视角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世界研究

作 者: 孙文霞
导 师: 向荣
学 校: 云南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优势视角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 生活世界 主体性 抗逆力
分类号: C91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关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纵观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其研究的视角多为问题视角,过多强调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而忽视了其在困难和挫折中的主体性抗逆力。因此本文采用优势视角的思维方法呈现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主体性和抗逆力。本文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日常生活的参与和对其家长、老师以及邻居等的深入访谈收集资料。分别从居住情况,经济生活情况,受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和心理情感状况五个方面呈现双孤、单孤和非孤儿童的生活世界,并对其在生活世界中的主体性和抗逆力进行分析。通过优势视角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世界研究发现,三类儿童在生活中有着很强的主体性和抗逆力,即使在困境和挫折中依然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并适应生活。而这正使他们在生活中养成了坚强、懂事和早熟的性格特点。由此提出建议,在以后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救助工作中,应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摆脱以往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采用的病理学的、一元的、问题化视角,全面地看待他们经历的困境和挫折,并强调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在生活世界中有着主体性和抗逆力。本研究进一步指出在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救助工作中要立足儿童已有的资源,以儿童自身及其家庭为本,注重发挥其主体性,根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程度和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救助,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导论  7-11
  一、研究背景  7-8
  二、问题缘起  8-9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9-11
第一章 文献回顾  11-19
  一、国内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  11-16
    (一) 社会学领域的研究  11-14
    (二) 政治学领域的研究  14-15
    (三) 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15-16
  二、国外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  16-19
第二章 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框架  19-31
  一、研究方法论  19-23
    (一) 质性研究  19-20
    (二) 资料收集方法  20-22
    (三) 田野点介绍  22-23
  二、研究框架  23-31
    (一) 概念的界定  23-28
    (二) 理论框架  28-31
第三章 双孤、单孤和非孤儿童的生活世界分析  31-49
  一、双孤儿童的生活世界分析  31-37
    (一) 居住情况  31-33
    (二) 经济生活情况  33
    (三) 受教育状况  33-34
    (四) 医疗卫生状况  34
    (五) 心理情感状况  34-37
  二、单孤儿童的生活世界分析  37-45
    (一) 居住情况  37-38
    (二) 经济生活情况  38-40
    (三) 受教育状况  40-41
    (四) 医疗卫生状况  41-42
    (五) 心理情感状况  42-45
  三、非孤儿童生活世界分析  45-49
    (一) 居住情况  45
    (二) 经济生活情况  45-47
    (三) 受教育状况  47
    (四) 医疗卫生状况  47
    (五) 心理情感状况  47-49
第四章 双孤、单孤和非孤儿童的主体性抗逆力分析  49-55
  一、主体性分析  49-51
    (一) 双孤儿童的主体性  49-50
    (二) 单孤儿童的主体性  50-51
    (三) 非孤儿童的主体性  51
  二、抗逆力分析  51-55
    (一) 双孤儿童的抗逆力  51-52
    (二) 单孤儿童的抗逆力  52-54
    (三) 非孤儿童的抗逆力  54-55
结论  55-59
  一、优势视角下的三类儿童  55-56
    (一) 双孤儿童  55
    (二) 单孤儿童  55
    (三) 非孤儿童  55-56
  二、社会工作介入  56-59
    (一) 引入社会工作机制  56
    (二) 采用分类救助的方式  56-57
    (三) 充分发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主体性和抗逆力  57
    (四) 充分发挥各种民间组织的力量  57-59
参考文献  59-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优势视角下的上海M区世博志愿者培训研究,D632.9
  2.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3.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4.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B844.2
  5.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6.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7.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8. 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研究,G647.38
  9.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G521
  10.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1.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探究,G633.2
  12. 主体性教育的文化比较与现实选择,G40-01
  13. 论中学历史教育的“生活世界”趋向,G633.51
  14. 艺术留白在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实践探索,G633.3
  15.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批判研究,B83
  16. 符号学视角下的文本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H0
  17. 杨宪益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18.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建立及其实施策略研究,G641
  19. 后殖民译论视角下英译《水浒传》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20. 许渊冲诗歌英译中的主体性研究,H315.9
  21. 从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青少年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