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宋词梦意象的情境模式研究

作 者: 侯夏娜
导 师: 刘起林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美学
关键词: 唐宋词 梦意象 情境 模式
分类号: I207.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学的特质与发生在其中的事件模式相联系。事件的发生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因时间而异。文学作品透过有限的事件捕捉无限的意义,直指向作品的深层次主题,实现情与景的交融、心与物的契合,正是意象研究的意义所在。梦描写自古就受到特别的关注,具有悠久的文学传统。大量以“梦”的形式出现乃至以“梦”为主题的意象描写,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单元。随着研究的加深,“梦意象”已经成为解读作品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唐宋词作品的梦意象运用是一个蔚为壮观的文学现象,梦意象作为唐宋词中的文学要素,不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张力,更承载了特定社会氛围下的审美模式和时代精神。目前,于学界对唐宋词梦意象的研究大多聚焦于作品鉴赏或作者介绍方面,关注具体的梦对于具体文本或具体语境的意义,对于梦意象文学品质、美学意蕴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语言具有可重复使用、重新创造并自行演进的模式化特点,唐宋时代文化蕴育出大量以梦入词的作品,以模式语言的方式提炼总结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作为理论图式或解释方案,文学意象模式强调意象环境储存在记忆中的有组织的心理图像,强调意象信息的加工过程或环境的有组织结构。基于上述理解,本文以情境模式为对象展开对唐宋词梦意象的研究。力求在对梦意象情境进行模式语言的提炼总结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综合地剖析梦意象情境的表现形式、构建方式和审美机制,并把视野扩展到唐宋时代下的文学创作、审美情趣、时代风貌和人文精神。按照研究推进过程和论文的行文结构,本论文对梦意象情境模式的具体论述主要涉及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研究框架的构建部分。一方面系统阐述课题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支及发展现状、特点,厘清研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进而确定研究取向和技术路线,明确研究的目的、范围、策略和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探索性研究梳理研究思路,使研究对象、研究旨趣和研究方法得以具体化。第二、三、四、五部分是论文的主要论述内容。其中,第二部分从创作渊源、文体、立意、情感传递等方面探讨唐宋词中梦意象与唐宋词相契合的要素,间接地论述其存在的合理性因子。第三部分是以情境为叙述载体,结合梦境情节和其所蕴含的时代、社会及历史文化信息,归纳唐宋词梦意象在不同主题下的表现形式,从中提炼出相关的梦意象情境模式语言。第四部分是从唐宋词梦意象的文学潜质、梦情境的篇章布局、组织搭配等方面入手,剖析梦意象情境的构建和形成,这是基于文学创作实践层面探讨梦意象情境的表达技巧和创作规律等内在生成机制等。而论文的第五部分则通过总结梦意象情境的整体艺术特色,以此观照其对于不同风格词作的审美影响。在这里,第二部分属于相关必要信息的铺垫,第三、四部分偏重于关注梦意象情境的文学品质,而第五部分则侧重于对美学品质的考察。通过对文学品质和美学特质两个维度的剖析,以期获得对唐宋词梦意象全貌较为综合深入的把握。本研究从梦意象情境入手,首次以模式化语言探讨唐宋词中梦意象的描写。研究预期在于对梦意象的文学创作和美学意蕴的理解和加深,在于对意象、梦文学以及唐宋词的研究领域的丰富和拓展,同时也在于审美文艺的社会现实意义的凸显。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导论  13-19
  一 课题的缘起和研究背景  13
  二 本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内容  13-15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6
  四 研究策略  16-18
  五 本章小结  18-19
第一章 唐宋词梦意象的研究架构  19-31
  1.1 先导研究  19-25
    1.1.1 唐宋词梦意象运用分析  19-22
    1.1.2 唐宋词意象类型分析  22-23
    1.1.3 不同学科领域梦意象的研究  23-24
    1.1.4 古典诗词模式分析  24-25
  1.2 研究设计  25-30
    1.2.1 研究思路的形成  25-26
    1.2.2 研究内容的明晰  26-30
  1.3 小结  30-31
第二章. 唐宋词与梦意象的结合  31-43
  2.1 写梦入词的创作渊源分析  31-34
    2.1.1 梦意象符号的建立  32
    2.1.2 唐宋词梦意象形成的阶段性特点  32-34
  2.2 写梦入词的文体契合分析  34-37
    2.2.1 契合特质之一——细腻性  35
    2.2.2 契合特质之二——感伤性  35-36
    2.2.3 契合特质之三——轻柔性  36-37
  2.3 写梦入词的情感传达分析  37-38
  2.4 写梦入词的创作立意分析  38-42
    2.4.1 平衡精神层面的缺失感  39-40
    2.4.2 寄寓哲学层面的内倾感  40-41
    2.4.3 追求审美层面的脱俗感  41-42
  2.5 小结  42-43
第三章 梦情境模式的意象主题表现  43-61
  3.1 情境模式的建构逻辑  43-44
  3.2 唐宋词梦情境模式的提出  44-60
    3.2.1 “情爱”主题的梦意象情境  44-50
      3.2.1.1 情境一:念想长情梦  45-47
      3.2.1.2 情境二:情深相会梦  47-50
    3.2.2 “人生”主题的梦意象情境  50-56
      3.2.2.1 情境三:无端闲愁梦  50-52
      3.2.2.2 情境四:浮生透若梦  52-56
    3.2.3 “故国”主题的梦意象情境  56-60
      3.2.3.1 情境五:英雄悲歌梦  56-58
      3.2.3.2 情境六:遥想故国梦  58-60
  3.3 本章小结  60-61
第四章 唐宋词梦意象情境模式的构建方式  61-74
  4.1 梦意象的文学属性  61-64
    4.1.1 创作动力的“理想性原则”  61-62
    4.1.2 作品结构的“超越性叙事”  62-63
    4.1.3 阅读心理的“拟实性感知”  63-64
  4.2 梦意象情境模式的具体构建  64-73
    4.2.1 提纲挈领——“主旨性”点题  64-66
    4.2.2 起承钩勒——“片场式”切换  66-68
    4.2.3 画龙点睛——“符号化”升华  68-73
  4.3 本章小结  73-74
第五章 梦意象情境模式的审美意蕴  74-87
  5.1 梦意象情境的艺术特色  74-78
    5.1.1 悲剧性地追忆叙事  74-76
    5.1.2 含蓄化地朦胧抒情  76-78
  5.2 情境模式对词体审美的影响  78-85
    5.2.1 对婉约词风的审美影响  79-83
      5.2.1.1 虚化词中的风月  79-81
      5.2.1.2 掌握愁情的尺度  81-82
      5.2.1.3 丰富情感的内涵  82-83
    5.2.2 对豪放词审美的影响  83-85
      5.2.2.1 寓刚于柔  83-84
      5.2.2.3 融情入理  84-85
  5.3 本章小结  85-87
结论  87-90
参考文献  90-9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5-96
致谢  96

相似论文

  1.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4.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5.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6.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7.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8.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9.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10.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11.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12.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3.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4.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15.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6.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17.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18. 文章难易度与主题熟悉度对英语学习者听力影响的个案研究,G633.41
  19.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20.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21. 毽球运动训练模式的研究,G849.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