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学生爱心教育研究

作 者: 侯文英
导 师: 丁芳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教育
关键词: 中学生 德育 爱心 爱心教育
分类号: G6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康德说:“永恒不变者,惟有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道德是维系社会良好运转的润滑剂,它调节着处于社会中的人们的外在行为和内心良知的天平。道德品质对个人和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深远厚重的影响。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激励、感化那些为社会的进步不断做出努力和贡献的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信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从小培养才能实现。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育人场所,承担着培养具有统治阶级需要的意志的建设者和继承者的重任。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因此,对中学生实施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一项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法》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中学道德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依据中学生道德教育需具有适切性、可见性和具体性等特点,我校(上海市真如中学)提出通过开展适应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可接受的“爱心教育”,让学生领悟“爱”的真谛,主动把爱落实在行为中,借助“爱心教育”对中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从而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第一章首先对“爱心教育”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爱心教育”论文选题的背景,给出了“爱心教育”研究发展的综述,肯定了“爱心教育”的意义,提出了“爱心教育”研究的方案等内容,从而界定了本研究的范围。在本文第二章,通过对“爱心教育”进行理论探讨,提出了“爱心教育”的内涵,指出进行“爱心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并对中学生爱心教育具有的特点给出理论解释,然后从理论上提出爱心教育的三个实施步骤,即:1、课程渗透,感知爱;2、创设情境,体会爱;3、内化升华,表现爱。本文的第三章从具体实践层面出发,探讨我校进行“爱心教育”的途径、环节、组织和价值。这章介绍了我校实施“爱心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并按照三大途径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分出具体类别,主要包括课程、实践、组织、环境这几大类,以及我校对“爱心教育”各途径之间关系的处理。我校实施爱心教育的三个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渗透让学生感知“爱”、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爱”、实践活动让学生表现“爱”。实施“爱心教育”的组织上分层落实,形成系列。在本文的最后一章,从作为一个管理者(分管德育的校领导)的角度探讨了实施“爱心教育”的管理策略,即通过“引导教师提高对爱心教育的认识、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实施爱心教育、提供进行爱心教育的物质资源支持、借助爱心教育形成育德的合力、建立爱心教育实施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这五项管理策略,探索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如何使“爱心教育”真正落实。道德教育是引导人走向完善的过程,关涉到人的心灵和灵魂,因此,在塑造人的心灵、道德方面所要做的努力是一条不尽的道路,需要人们永远为之不竭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8
第一章 概述  8-1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  8-11
    (一) 新时期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8-9
    (二) 当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9-11
  二、文献综述  11-14
    (一) 主要法律、法规、文件文献研究  11-12
    (二) 相关理论文献研究  12-13
    (三) 相关经验文献研究  13-14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14-15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案  15-18
第二章 关于爱心爱心教育的理论研究  18-24
  一、如何理解爱心及爱心教育  18-19
    (一) 什么是爱、爱心和爱心教育  18
    (二) 爱心教育的内涵  18-19
  二、为什么要进行爱心教育  19-20
    (一) 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19-20
    (二) 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0
  三、中学生爱心教育的特点  20-21
    (一) 适切性  20
    (二) 可见性  20-21
    (三) 具体性  21
  四、爱心教育的实施步骤  21-24
    (一) 课堂渗透,感知爱  21-22
    (二) 创设情境,体会爱  22
    (三) 内化升华,表现爱  22-24
第三章 关于爱心教育的实践探索  24-46
  一、实施爱心教育的途径  24-26
    (一) 实施爱心教育的主要途径  24-25
    (二) 爱心教育各途径之间的关系  25-26
  二、实施爱心教育的环节  26-38
    (一) 实施爱心教育的三个主要环节  26-37
    (二) 爱心教育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37-38
  三、实施爱心教育的组织  38-43
    (一) 制定爱心教育实施方案  38-39
    (二) 形成爱心教育系列  39
    (三) 分层落实爱心教育  39-43
  四、实施爱心教育的效果  43-46
    (一) 实施爱心教育对中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  43-44
    (二) 实施爱心教育产生的其他效果  44-46
第四章 关于爱心教育的管理策略  46-53
  一、引导教师提高对爱心教育的认识  46-47
    (一) 解读纲要  46-47
    (二) 达成共识  47
  二、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实施爱心教育  47-49
  三、提供进行爱心教育的物质资源支持  49
  四、通过爱心教育形成育德合力  49-51
    (一) 加强家、校、社区合作  49-50
    (二) 发挥教育基地的功能  50-51
  五、建立爱心教育实施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51-53
    (一) 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规范运行  51
    (二) 健全考评机制,保证制度执行  51-53
参考文献  53-56
附录  56-66

相似论文

  1.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2.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3.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4. 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G631
  5. 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哲学审视,G631
  6. 广州市中学生英语课堂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的相关研究,G633.41
  7. 词汇自主学习训练对高中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G633.41
  8. 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G641
  9.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0.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11. 校服文化与中学生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G635.5
  12.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乐观的关系研究,G804.2
  13.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14. 当代中学生思想多样性与思想教育的一元导向,G631
  15. 三明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G633.96
  16.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G641
  17. 常家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当代启示,D648
  18. 高中生英语阅读“思维导图”学习策略研究,G633.41
  19. 体育锻炼对肥胖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的影响,G633.96
  20. 锻炼坚持性对大、中学生身体自尊及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G633.96
  21. 人性化高等教育的德育价值发掘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