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蝗虫肠道菌群结构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作 者: 龙文敏
导 师: 马恩波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东亚飞蝗 肠道微生物 分子多态性 DGGE T-RFLP
分类号: S43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蝗虫是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在我国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蝗虫的发生逐年加重,以东亚飞蝗为主的蝗灾发生面积扩大,暴发频率提高,对我国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东亚飞蝗(Locust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属直翅目(Orthoptera)、斑翅蝗科(Oedipodidae)、飞蝗属(Locusta Linnaeus),是蝗虫类群中为害较大的一种。昆虫肠道内定植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有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可为宿主提供营养物质、参与解毒、协助消化;还有一些昆虫的肠道微生物与生物信息素的分泌有关。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东亚飞蝗的肠道菌群结构,为探讨蝗虫肠道微生物对蝗虫的生理功能和生态学意义奠定基础,为进一步了解蝗虫与其共生菌的协同进化、物种进化途径提供新的认识,为蝗虫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本研究首先采用Bead beating法(B法)和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法(Q法)提取蝗虫肠道微生物总DNA,并对两种方法所提取DNA的得率、完整性以及16SrRNA基因扩增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图谱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B法提取DNA的得率显著高于Q法,而Q法提取DNA片段更完整。PCR-DGGE检测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Q法提取DNA所代表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略高于B法,但统计学检验表明用这两种方法检测到的蝗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因此,两种方法均适用于蝗虫肠道微生物总DNA的提取。在后续研究过程中,均采用B法对蝗虫肠道微生物总DNA进行提取。本研究运用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合PCR-DGGE分析的技术比较研究了东亚飞蝗成虫肠道不同肠段,前肠、中肠和后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态性。PCR-DGGE图谱的条带数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及PCR-DGGE图谱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结果显示,前肠具有较高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前肠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区别于中肠和后肠,中肠与后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PCR-DGGE图谱显示,中肠与后肠内定植有稳定的优势微生物类群,而与前肠有所不同。将东亚飞蝗前肠、中肠和后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PCR-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进行割胶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后发现,东亚飞蝗肠道中优势微生物的类型主要为肠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乳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本研究还运用同样的分析技术比较了东亚飞蝗前肠、中肠和后肠每个肠段水平上雌雄虫体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虫体前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没有显著的差别;到中肠,开始出现差异的趋势;到后肠,雌雄个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出明显差异。对于PCR-DGGE方法检测出的雌雄虫体后肠微生物组成上的差异,本研究还运用了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方法进行了验证。以雌雄虫体后肠微生物总DNA为模板,扩增带有荧光标记的16S rRNA基因片段,酶切后进行T-RFLP检测以及PCA分析,结果同样表明,在后肠,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性别上的差异。由此推断,后肠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更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第一章 前言  13-23
  1.1 昆虫肠道微生物研究概况  13-16
    1.1.1 昆虫肠道共生菌分布的研究  13
    1.1.2 昆虫肠道共生菌功能的研究  13-14
    1.1.3 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14-16
  1.2 蝗虫肠道微生物研究概况  16-17
    1.2.1 蝗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  16-17
    1.2.2 蝗虫肠道微生物功能的研究  17
  1.3 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  17-22
    1.3.1 依赖培养的分析方法  17-18
    1.3.2 不依赖培养的分子分析方法  18-22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23
第二章 基于RCR-DGGE指纹图谱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技术建立分析蝗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DNA提取方法  23-33
  2.1 材料与方法  23-26
    2.1.1 供试东亚飞蝗的采集及饲养  23
    2.1.2 两种肠道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  23-24
    2.1.3 DNA检测及稀释  24
    2.1.4 肠道细菌16S rRNA基因的扩增  24-25
    2.1.5 肠道细菌组成的DGGE指纹图谱  25
    2.1.6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数字化分析  25
    2.1.7 肠道微生物总DNA得率和群落结构的统计学分析  25-26
  2.2 结果  26-29
    2.2.1 Q法与B法提取DNA质量的比较  26-27
    2.2.2 PCR扩增结果  27-28
    2.2.3 DGGE电泳图谱  28-29
  2.3 讨论  29-33
第三章 天津东亚飞蝗不同肠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33-43
  3.1 材料和方法  33-36
    3.1.1 供试样本  33
    3.1.2 蝗虫肠道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33
    3.1.3 肠道微生物优势细菌的扩增  33
    3.1.4 不同肠段中细菌组成的DGGE指纹图谱  33
    3.1.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数字化分析及群落结构的统计学分析  33-34
    3.1.6 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  34-35
    3.1.7 PCR-DGGE凝胶回收与测序  35-36
  3.2 结果  36-39
    3.2.1 东亚飞蝗不同肠段微生物总DNA的提取质量比较  36-37
    3.2.2 东亚飞蝗不同肠段微生物16S rRNA基因——V3片段的扩增  37
    3.2.3 东亚飞蝗不同肠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37-39
  3.3 讨论  39-43
第四章 天津东亚飞蝗不同性别个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43-53
  4.1 材料和方法  43-45
    4.1.1 供试样本  43
    4.1.2 蝗虫肠道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43
    4.1.3 肠道微生物优势细菌的扩增  43
    4.1.4 不同肠段中细菌组成的DGGE指纹图谱  43
    4.1.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数字化分析及群落结构的统计学分析  43
    4.1.6 多变量统计分析  43
    4.1.7 PCR-DGGE凝胶回收与测序  43-44
    4.1.8 雌雄个体后肠样本的T-RFLP  44-45
  4.2 结果  45-50
    4.2.1 不同性别东亚飞蝗在各肠段上微生物群落结构DGGE分析  45-48
    4.2.2 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割胶回收及测序  48-49
    4.2.3 不同性别东亚飞蝗后肠微生物群落结构T-RFLP分析  49-50
  4.3 讨论  50-53
参考文献  53-61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1-63
致谢  63-64
个人简历  64-65

相似论文

  1.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2.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3. 冰鲜鸡肉腐败微生物分析及其减菌剂的研究,TS251.1
  4.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5.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6.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7.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8.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9. 猪后肠产甲烷菌群多样性及其与乙酸生成关系的研究,S828
  10.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11. 健康与腹泻仔猪粪样菌群的比较及猪源肠道丁酸产生菌的分离,S828
  12.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S154.3
  13. 苦荞醋、水杨酸铬(Ⅲ)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R587.1
  14.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的PCR-RELP图案对中国肝细胞癌和肝硬化人群的临床意义,R735.7;R575.2
  15. 苏云金芽孢杆菌S2160-1中cry30Ga2基因的鉴定和克隆,Q78
  16. 多环芳烃(PAHs)胁迫下水稻根际微域地杆菌科铁还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X53
  17. 微生态制剂对生长猪生产指标和粪中微生物影响的研究,S828.5
  18. 运用PCR-DGGE和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差异,S823
  19. 棉花线粒体atp9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S562
  20. 新疆儿童头癣分离的紫色毛癣菌的基因分型研究,R756
  21. FOXO1、HNF4A和ADRA2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R587.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 直翅目害虫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