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淡水红藻的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研究

作 者: 李强
导 师: 谢树莲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水生生物学
关键词: 串珠藻目 淡水红藻 rbcL SSU 系统发育 分歧时间 起源
分类号: Q9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淡水红藻属于淡水藻类中非常少见的类群,它们只能生活在洁净的淡水中,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淡水资源的匮乏,已经严重威胁到淡水红藻这一类群的生存,一些种类已经消失,一些种类濒临灭绝。因此,对淡水红藻的研究对于这一种类的保护和开发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描述了淡水红藻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状况,目前世界有报道的淡水红藻210种,分别隶属于9个目。串珠藻目属于红藻门,真红藻纲,串珠藻目。是淡水红藻中最大的一个目。目前报道的全部串珠藻目植物种类均生活在淡水中。本文以目前获取的来自世界各大洲串珠藻目植物的rbcL基因序列,结合其形态和生物地理特征,构建了该目的系统发育关系,以期探讨整个串珠藻目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发生途径。串珠藻目植物作为淡水中的孑遗植物,对环境因子要求较为特殊,而且其分布区域封闭,特有种多。因此,淡水红藻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及生物自身的演变的重要类群。研究表明,假枝藻属与连珠藻属和托氏藻属同在一个大的分支上,与大多数串珠藻属植物相分离,分化时间较晚的类群;串珠藻属植物中,本文的研究结果倾向于将杂生组归入扭曲组;多芒组和沼生组,这两两组系统关系的确定还需要更多的生物学证据;串珠藻组是串珠藻属中最大的一个组,包含的种类多,且分布广泛。因此,其系统发育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分子数据进一步研究。另外,结合地理分布对串珠藻目植物进行了生物地理学研究,推测现代串珠藻种类的起源地在北美或大洋洲附近。本文采用SSU和rbcL序列分析重建了红藻门中80个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其中约有二十几种为淡水产。这些淡水类群也分为两大类,分别属于原红藻亚纲和真红藻亚纲。其中,属于真红藻亚纲的串珠藻目形成独立的一支,其他的淡水类群均与相近的海生类群形成姐妹群。根据所选类群重建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其中最为原始的是原红藻亚纲中红毛菜属的Bangia atropurpurea。真红藻亚纲中最为原始的是胭脂藻属的Hildenbrandia angolensis。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奥杜藻属独立于红索藻和串珠藻而独立聚成一支,针对其是否为红索藻或者串珠藻的幼体的争论还有待深入研究。运用红藻门中的5个类群的化石记录标定其中的5个节点,重建红藻门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淡水红藻中串珠藻目植物的分歧时间约在450Mya—650Mya。结合古地理复原图推测大部分淡水红藻均由相类似的海生种侵入内陆进化而来。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英文摘要  10-12
第一章 综述  12-17
  1 淡水红藻概述  12-13
  2 淡水红藻系统学研究概述  13-15
  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方法  15-16
  4 淡水红藻系统发育和进化的研究目的  16-17
第二章 串珠藻目植物的系统发育  17-30
  1 材料与方法  17-20
    1.1 实验材料  17-18
    1.2 实验方法  18
      1.2.1 总DNA提取  18
      1.2.2 引物的设计  18
      1.2.3 PCR扩增  18
      1.2.4 序列测定  18
    1.3 数据分析  18-20
      1.3.1 系统发育关系的构建  18-19
      1.3.2 生物地理学分析  19-20
  2 结果  20-28
    2.1 数据信息检测  20-22
    2.2 系统发育构建  22-23
    2.3 串珠藻目植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  23-28
  3 讨论  28-30
    3.1 红索藻目与串珠藻目的系统关系  28
    3.2 串珠藻目植物的系统关系  28
    3.3 串珠藻科植物的系统关系  28
    3.4 串珠藻属植物的系统关系  28-29
    3.5 串珠藻目植物可能的起源地  29-30
第三章 淡水红藻分歧时间分析  30-44
  1 材料与方法  30-34
    1.1 实验材料  30
    1.2 实验方法  30-31
      1.2.1 总DNA提取  30
      1.2.2 引物的设计  30
      1.2.3 PCR扩增  30-31
      1.2.4 序列测定  31
    1.3 数据分析  31-34
      1.3.1 系统发育关系的构建  31
      1.3.2 分歧时间估计  31-34
  2 结果  34-39
    2.1 rbcLSSU序列数据信息检测  35-37
    2.2 淡水红藻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初步分析  37-38
    2.3 分子钟检验和分歧时间估计  38-39
  3 讨论  39-44
第四章 结论  44-59
  1 淡水红藻的系统发育关系  44-45
    1.1 串珠藻目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44
    1.2 淡水红藻中其他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  44-45
  2 串珠藻目植物可能的起源地  45-47
  3 淡水红藻的起源方式及起源地推测  47-59
参考文献  59-64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4-65
致谢  65-66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6-67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3.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4. 暗紫红毛菜分子系统学研究,Q941
  5. 传播学与数学的历史渊源研究,O11
  6. 肾透明细胞癌多中心病灶克隆起源的3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类型研究,R737.11
  7. 天目山土壤产抗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系统发育分析,S154.3
  8. 河南省郑汴两市卡耶塔环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特征初步研究,S855.9
  9.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棉花基因组的组成及进化,S562
  10. 郑州地区医院病人环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遗传特性初步研究,R181.3
  11. 中国海膜科蜈蚣藻属三个新种的研究,Q949
  12. 四种海膜科红藻的发育、形态观察及rbcL基因序列分析,Q943.2
  13. 石耳目(Umlmlicariales)种群界定的综合研究,Q948
  14. GBSS Ⅰ基因在赖草属植物中的进化式样及系统学应用研究,S54;Q943
  15.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研究松毛虫部分种类亲缘关系,S763.42
  16. 天山冻土低温微生物多样性及产低温脂肪酶菌株系统发育分析,S154.3
  17. 一株黄土高原土壤放线菌新种的鉴定,S154.5
  18. 三种侧颈龟线粒体全基因组及侧颈龟亚目主要分类群系统发育关系和分歧时间,Q75
  19. 水龟组四种龟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的研究,Q75
  20. 葫芦科和景天属植物的DNA条形码通用序列研究,S567
  21. 药用黄连的分子系统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S567.52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演化与植物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